今年4月,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宣布,未來5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這不,這個月初,京東在柯橋區安昌街道開出浙江地區首家便利店。
“線上線下同步,和物流結合在一起,產生新零售”。2016年10月的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馬云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
現狀是,阿里、京東、亞馬遜等電商巨頭“打敗”了傳統實體店后,做起了新零售,線上線下大合唱趨勢已經明朗化。
京東在柯橋開出首家便利店
11月3日,京東便利店柯橋安昌店開張,這也是京東在浙江的首家便利店。京東浙北新通路事業部的李嘉斌介紹,京東便利店并非傳統意義上的便利店形態,而是京東線下版本的創新型智慧門店。京東輸出統一品牌、模式和管理,便利店采用統一的形象標識,所售商品由京東以批發價提供,確保貨源質量,店主在京東掌柜寶下單,由京東物流配送到店,而便利店所售商品的價格則與京東商城保持一致。
京東便利店采用的是加盟模式,店主報名加盟,京東審核資質,確定合作后雙方簽訂合同,再由京東對店主進行培訓。因此,業內有人稱,京東開這100萬家店是無本生意,其實質相當于是一級批發商,既不用承擔房租,也不提供賒賬,甚至連店長、營業員也都是現成的,每家還收取一筆不菲的“質保金”,要求便利店賣的貨品不能摻假,京東安排工作人員定期巡查,對其進行監管。
安昌店店主袁文江,是來自安徽的新柯橋人,開這個便利店,總投資近20萬元。他說主要看中了三點,一是京東的品牌——他在京東買過東西,覺得品質還可以,有信譽優勢;二是看好便利店的發展空間,認為未來有取代一部分超市的可能;三是新零售的模式,有完善的供應鏈,這是未來商業的核心競爭力。
開業頭一天,便利店銷售共3000多元。這與袁文江心理預期有一定差距,因為比起傳統的進貨渠道,向京東進貨的價格較高,利潤較低。但他還是比較看好后期,認為既然冠了京東的名,京東必然會對自己負責,某些方面會加以完善,從而吸引更多的客戶,做強銷售。
電商巨頭頻頻向線下發力
按照馬云的邏輯,新零售是廣義模式下的O2O的全面升級,主要模式為“線上+線下+物流”,其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會員、支付、物流、服務等方面數據的全面打通。
馬云不僅說了,還迅速行動了。入股銀泰百貨、蘇寧電器后,去年11月又入股三江購物。今年2月,又與擁有4800家線下門店資源的百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表示將把上海作為新零售的實驗場。
電商巨頭們為何都對線下產生了興趣?柯橋電商大佬們分析:隨著流量紅利的逐漸消失,發展勢頭迅猛的電子商務巨頭們已經差不多碰到天花板了。此言不虛,一方面,經過近年來的全速前行,傳統電商所面臨的增長瓶頸開始顯現。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全網上零售額的增速已連續三年下滑,零售額增幅分別為49.9%、36.2%和26.1%,而天貓、淘寶上雙11的成交增速也由2013年的60%下降到去年的24%。根據艾瑞咨詢的預測,國內網購增速的放緩將以每年10%的趨勢延續,傳統電商的天花板已依稀可見。對于電商企業而言,唯有變革才是出路。
記者從媒體公開報道獲悉,在“百萬便利店”計劃之前,京東就開始表現出對線下流量的渴望,2015年底,京東成立新通路事業部,為中小城市的超市提供包括從品牌商直接采購、倉儲配送、營銷支持及門店系統管理等服務。此次承接“百萬便利店”計劃的,正是京東新通路事業部。
對此,京東新通路工作人員表示,京東近幾年的增速是全網線上平均增速的2倍,因此并不存在線上已經飽和一說。百萬便利店計劃主要是對便利店模式的看好,認為便利店在西方已非常成熟,服務密度很高,對中國來說,這還是個有待開辟的藍海,且現在已經到了風口上,尤其是農村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本土的新零售嶄露頭角
不管線上是真的還是假的飽和,但電商頻頻向線下發展卻是不爭的事實。而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傳統的實體店則頻頻向網上發展。線上線下全面融合,唱起了同一首歌。
并不能說所有電商品牌都飽和了,都接近天花板了。柯橋萬達的本土男裝品牌巴魯特負責人呂勇,對此有自己的看法,他以巴魯特為例,最早是做電商開始,在天貓和京東都開有旗艦店。去年始,巴魯特有意識地大力發展線下店,至今已在18個城市開了35家直營線下店。今年,巴魯特線上增幅達80%,其中,老客戶的貢獻超過50%,而客單價達1200元,在男裝類TOP前100中列第一。
“有的電商到線下開店,是因為線上的流量紅利已經到頂了,但像我們這樣的品牌在線上機會還是有的。以前網上的服裝走的都是低價路線,中高端的較少,但近年來看,網上中高端產品還是有增長空間的,我們的理念和全網上表現出來的特點正好一致,發展還可以。”呂勇說。
巴魯特走的是輕奢線,前不久,行業主管部門隨機抽檢了兩款產品,巴魯特因質量卓越脫穎而出,獲得了一個男裝類大獎——“金麥品質獎”。過硬的品質,成就了巴魯特品牌黏度,也給其帶來了旺盛的流量。今年雙11,巴魯特再次呈現在主會場,線上線下全面5折封頂。“網絡平臺開始講究質量,平臺的營銷活動完全配合我們品牌來做。”呂勇說。
雖然網上發展前景依然誘人,但巴魯特已經放棄了從前的電子商務說,取而代之的是馬云的“新零售”。就在前幾天,巴魯特剛剛花了70多萬元,升級全渠道系統,使之完全滿足線上訂單、線下提貨、就近發貨的新零售之要求,線上線下不但貨品打通,信息打通,活動打通,工作人員打通,顧客在線上下單,可以就近從實體店提貨,也可以在家等送貨上門。所有的貨都從總部倉庫發出,通過順豐快遞直達消費者手中。這個月,光是柯橋實體店的銷量預計可達100萬元。
線上線下大合唱趨勢明朗化
這個雙11,市民范月英去萬達廣場購物,看到商城內充滿了節日的氣氛,她在優衣庫挑選了一件衣服后,查看了線上同款的衣服,發現價格一致,便直接從萬達優衣庫提取了衣服。“現在我一般會線上線下作一下比對,哪邊便宜買哪邊,但現在一些品牌商,一般線上線下都同步,價格一致。”范女士說。
近兩年來,柯橋的商業業態經歷了一輪大浪淘沙,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淘汰一些落后于時代的商家,現在留下來的店,無論是超市、大商場還是一些服飾專賣店和美食連鎖店約有90%同時擁有線上的店,線上線下大合唱的趨勢已經明朗化。
蘇寧是線上線下大合唱的優秀榜樣。進入11月的兩個雙休,蘇寧線上線下成功地推出了兩波活動,每波的營業額都超過600萬元。今年以來,柯橋蘇寧門店的營業額同比增長30%。副店長李燕告訴記者,剛開始時,蘇寧線上和線下是相對獨立的,線上做線上的,線下做線下的,最近兩年線上線下全面融合,浙江省內設3個區域,有3個倉庫,活動一起搞,某個區域的顧客下單,無論是在網上下單,還是在實體店下單,從所屬區域的倉庫發貨,業績都屬于該區域的門店。這樣全面融合的結果,業績比各自獨立的時候明顯增長。
銀泰、萬達、蘇寧、國美、永輝超市、優衣庫、巴魯特,柯橋這些商家的模式都轉型成了新零售,區別是有的線上線下都很突出,有的只突出其中一側。“我們的模式,就是新零售——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并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呂勇說。
線上購物的體驗始終不及線下,這是傳統的電商在誕生之日起就存在的短板;而傳統的實體店雖然具有直觀性和可體驗的特點,但卻缺少互聯網的跨時空跨區域的優勢。新零售通過把云平臺、門店或生產商和物流結合在一起,可以消滅庫存,減少囤貨量、擴大銷售,把商業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有人分析,新零售的結合模式,可以讓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電商平臺,甚至擺脫對天貓、京東、亞馬遜等大型電子商務平臺的依賴。也許正是這種憂患意識的存在,不管亞馬遜、沃爾瑪,還是阿里、京東、物美,已經達成新零售的共識。正如業內人士分析,他們對線下的興趣,其實是出于對未來趨勢判斷之后,作出的一種戰略布局。而未來的新零售,可能不僅僅只是門店、線上有形的比拼,更多的應該是對供應鏈、消費趨勢、用戶體驗的深入把控。
在商業趨勢面前,唯一能改變的只有商家自己,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