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超市物美和電商平臺多點合作,也開了間“新形態”超市。
所謂新形態,在于從原來傳統的百貨賣場,改為超市+餐飲、結算方式增加手機或自助收銀結賬,以及在店內設置熟食加工。
這些“新”,讓人想起已經覆蓋上海主要城區,并在北京開了3家的盒馬鮮生。
目前,這樣的物美超市在北京有2家,一家位于北京聯想橋,一家位于金寶街。我們去了金寶街這一家看了看。
這家店占地4500平米,超市賣場占了2300平米,另外2200平米為餐飲區。在成為物美新形態店之前,這里是統一優瑪特超市,4個月前被買下后進行改造,最近才開始營業。
物美的就餐區有兩個,一是超市內加工處的就餐區,大概能容納 40 人左右;但在我們體驗這天,人并不多,不用排隊,加工一盒蝦蟹需要 30~40 分鐘。
二是超市外的餐飲區則比較大,但這個餐飲區和物美超市是分開經營,由物美招商引入。
一名餐飲店主告訴我們,雖然分開獨立經營,但物美要求所有餐飲店和物美工作人員一樣,早上 8 點要在門口迎賓。
而盒馬鮮生內也引入了餐飲門店,但它們統一在應用上通過支付寶結賬,而且每個門店都可以結算所有物品,即使不是其門店下的商品。
超市內餐飲區
物美的這個餐飲區則支持現有的線上支付方式。超市內的支付方式則有三種:傳統收銀員結算、自由購以及自助收銀。
自由購的技術提供方是多點。去年3月,多點和物美合作打通線上線下數據,多點為物美提供電商方案,物美為多點提供線下門店終端。
自由購的整個流程是,自己挑好東西、通過手機掃描、結賬,實現現買現吃。
自由購結束后會出現一個二維碼,需要用戶扣在掃描器上以表示這次購物已“結束”。
檢查的機器放置在兩個出入口,商場內加工區也有一臺,用戶扣完手機,機器出現購物清單。旁邊會有工作人員簡單地核對實際購物車,以防有漏掉沒買單的東西。
這也讓新物美入口和出口不再固定。過去,入口只能進不能出,為的是統一在出口處結賬。
這間物美則取消了這個設定。它在“入口”處放置了自由購驗證區,為這些消費者提供了出口。
而在“出口”處有三個通道,一是傳統收銀員、二是自由購的二維碼驗證通道、三是自助收銀。后兩個通道均有 1~2 名工作人員在指導消費者。
10月28日這天,我們在體驗自由購后,工作人員要求我們出示手機的自由購訂單,說是領導要求他們拍照,“是現在其中一項業績考核。”
和一些精品超市一樣,這間升級后的物美在“入口”處擺放了賣鮮花的地方。不管有沒有人買,總是好看一些。
新物美也改變了就形態水果、蔬菜散裝擺放,很多已經打包好放置在貨架上。據說已經有 60% 變成標品,這么做也是為了方便自由購和自助收銀。
由于剛開業,附近其他物美的工作人員被臨時調配過來幫忙。一名調過來的工作人員說,對她來說,這家店最大的區別是多了打包的貨品。但店里也有消費者在嘀咕,價格貴了不少。
為物美提供新形態方案的多點合伙人劉桂海說,這么做的好處一是減少蔬果挑揀時的損壞率,二是吸引和方便年輕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成立于1994年的物美有自己的業態,包括超市、便利店、百貨店、家居商場,也是華北地區最大的超市之一。根據零售前沿社報道,僅在北京地區,物美就占據傳統商超 40% 的市場份額。
而多點成立于2015年4月,以生鮮電商起家,后與商超、連鎖便利店合作,從下單消費用戶最近的商店打包交由多點送貨人員送出,承諾 2 小時送達。去年 3 月雙方合作后,多點和物美的會員一體化,結算方式也可以通過多點完成。
多點的合伙人劉桂海說,在結算上雙方會約定一個周期,多點會收取自由購、自主結算的1%手續費,1%包含了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行卡支付等第三方交易手續費。而多點線上的購物,如果商品從物美店打包,多點因為出配送人員,則收取5%返點。
現在市面上的這種新形態店,有盒馬鮮生、永輝的“超級物種”。在北京,盒馬鮮生有3家,永輝則有1家。
和盒馬鮮生、永輝不一樣的是,物美的升級是聯合多點一起做,而且它不是全面化,而是試驗性推行。現在物美的新形態店在北京開了兩家,接下來還會在杭州開一家。
永輝的“超級物種”則在北京、深圳、福州等城市開了12家,聲稱年底要開到24家。盒馬鮮生在10月時則說,要在5個城市開10家門店,分別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貴陽。
而且,和以往的直營方式不同,這一次杭州和貴陽開業的門店采用聯營模式,就是和合作公司合資一起經營。盒馬鮮生提供品牌和軟件上的支持,合作公司則負責日常管理。
本文轉載自好奇心日報,作者謝金萍,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