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物美的新零售業態門店在北京開始了試運營。公司將地址選在物美聯想橋店,除了削減門店內的商品種類,物美還把商品都集中在了同一層,便利了消費者的采購流程。但是新零售店內的最大變化,當屬物美增加了“堂食”服務,顧客在海鮮區采購海產品,經店方加工后,消費者可直接在超市內當場食用。
除了此次改造,物美之前還在積極推動線上、線下的融合,開展物流配送業務。顧客在“多點” APP 上下單后,再由門店下單配送到顧客家中。此次新零售門店應該會加大這方面的投入,讓商店輻射周邊的范圍進一步加大。
很多顧客即使把生鮮買回家中,也不知道怎么去做,舉個例子,孩子爸爸花了很多錢買了一只阿拉斯加帝王蟹,花費了老半天勁終于做了出來,效果卻還不如吃一只普通螃蟹。孩子不滿意,本來期待了很多天的大螃蟹做出來卻是這個效果,哇哇大哭。孩子不滿意自然惹怒了媽媽,當媽的一怒之下,決然地說:“這什么爛螃蟹,下次不買了!”
于是好端端的一只阿拉斯加帝王蟹,就這樣無辜的背上了“不好吃”的名聲。當然物美完全可以在賣帝王蟹旁邊的位置附上一段制作帝王蟹的視頻,但對于這種高端食材來說,僅僅看一遍是記不住什么的,回到家該做糊還是做糊。
用這種“堂食”服務,店方直接在超市內制作好生鮮,既起到了生鮮制作的示范作用,又能挖掘原本到店買海鮮的顧客更多價值。顧客則可直接審核海鮮從宰殺、清洗、制作到成品的一個完整過程。
在這個爭奪顧客時間的互聯網下半場,用戶在超市內待的時間越長,就更有可能產生更多的消費行為,為超市增加更多樣的盈收選擇。
本文轉載自36氪,作者徐宇,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