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面積、綜合體驗為特點的盒馬鮮生即將開出“小而美”的便利店。根據網絡消息顯示,盒馬鮮生將于今年10月推出面積約在800平方米的便利店產品。盒馬鮮生創始人兼CEO侯毅表示,目前盒馬鮮生的新型店鋪已經在建設改造中。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社區商業成為風口,盒馬鮮生縮小店型的背后也顯出其加碼社區商業的野心。
擬開小型便利店
據悉,盒馬鮮生今年在上海新開便利店業態,門店面積大約在800平方米。對此,侯毅表示,盒馬鮮生的新型店鋪已經在建設改造中,這一新項目的具體細節會在近期正式對外發布。
小型店計劃似乎與盒馬此前的構想存在一定反差。侯毅此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盒馬要提供的是滿足用戶吃飯、休閑、娛樂等需求的一條龍服務,不僅提供海鮮、蔬菜,還有現代化的物流中心,最小也需要4000-6000平方米的面積才足以支撐足夠豐富的商品、業態。目前,盒馬鮮生在全國的20家門店也均是大店型,面積集中在4000-10000平方米左右,主要入駐在購物中心等成熟商圈。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零售行業觀察者表示,盒馬鮮生布局小型便利店,可以不受購物中心選址限制,較為靈活地深入社區內部,售賣周邊居民最急需的新鮮蔬果、糧油肉蛋等。永輝的“超級物種”作為另一個“零售+餐飲”案例,一直以來被視為與盒馬鮮生對標,它的面積也基本是在500-800平方米之間。
借小店加速搶位
曾有業內人士預估,盒馬鮮生一個門店的線上、線下投入在1億元左右,這樣的重模式對于盒馬鮮生來說,想要完成快速擴張、規模復制面臨著不小挑戰。盡管侯毅在今年7月曾對外表示,盒馬鮮生部分店鋪已經實現盈利,但是單店盈利不同于整體盈利,維持單店收支平衡外的技術、物流等方面的整體投入都是大頭。有分析認為,盒馬鮮生推出可持續性較高的小面積店型更為合理。
在零售業數據化管理咨詢顧問黃成明看來,盒馬鮮生的小店型勢必會減少堂食空間,主打外賣配送。黃成明進一步預測,未來盒馬大店或許會成為一個城市的體驗、運營中心,而小店則是大店的前倉,配合大店更深入地進行3公里半徑的精確流量運營,達到急速配送的目標。
瞄準社區商業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便利店的面積主要為60-150平方米,而大潤發、物美等零售企業此前推出的小型化社區超市,面積集中在500-1000平方米之間。就此來看,預計占地800平方米的盒馬鮮生更符合社區超市的標準。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認為,過去超市的競爭力體現在面積大、貨品全,能滿足消費者一站式購物的需求。而隨著電商的發展,現在消費者可以直接在網上購買到大量商品,對于社區居民來說,生鮮、應急商品成為實體店的最大需求。而由于生鮮產品損耗率較高,在保管、物流運輸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運營成本,深入到社區“最后一公里”的商家有限,并不足以滿足居民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零售企業開始看重小而美的社區店形式。
風口下迎挑戰
近兩年社區商業領域的入局者明顯增多,如大潤發、永輝等傳統商超在積極開設小型社區店,王府井集團與首航合作布局社區生鮮超市,京東、天貓也都有貼牌改造社區夫妻店的行動……
深入社區的門店作為傳統零售的延伸空間,被視為企業最直接、高效獲取線下流量、服務的接口。黃成明認為,盒馬鮮生推出800平方米的店鋪,可以看做是在大店模式跑通后,摸索出的一種急速占領市場的新打法。
但也有分析認為,盒馬鮮生進入社區商業還面臨不少挑戰。黃成明稱,目前,海鮮對于大部分社區居民來說尚不算是高頻消費品,因此盒馬鮮生并不是很適合大范圍深入社區發展,盒馬鮮生的產品價位段總的來說也更適合購物中心。賴陽也表示,目前盒馬鮮生給人最鮮明的印象是“海鮮制售”,其他商品方面缺少特色。盡管社區居民的生鮮產品需求很大,但是消費者對一些非常見海鮮的烹飪能力不足,因此復購率可能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