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樓市“金九”,各地調控政策紛紛升級。來自中原地產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自9月至今,已有超過45個城市發布了房地產調控政策,最終形成了史上最為密集的調控政策潮。觀察近期全國各地的樓市調控可以看出,部分三四線城市也加入到政策收緊的大軍中。
10月1日至8日,CRIC監測的33個熱點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同比和環比均大幅下滑超六成,部分城市同比跌幅超過了九成。其中,一線城市成交全線回落,環比和同比跌幅均在八成以上,上海與廣州成交同比跌幅分別為96%、87%。另外,南京、青島、武漢等15個二線城市成交跌多漲少,同比平均下跌了58%。
與熱點城市的冷清不同,今年“十一”黃金周,三四線樓市成交量漲多跌少,整體而言仍處于高位。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鹽城、汕頭、湘潭等三四線城市市場熱度顯著提升,成交量同比和環比均實現了較大比例增長,汕頭更是同比大增215%。
三四線樓市的火熱,是從一二線城市及熱點地區限購后開始的。由于政策限制了熱點樓市的投資,大量熱錢由一二線城市轉流入三四線城市,致使一些三四線城市房價飆升,最終導致很多地區的房價遠遠高于當地購房者的購買能力。
有專家指出,雖然大部分三四線城市還未受到調控影響,但是不排除調控出現在三四線城市的可能。從現在的狀況看,三四線城市由于人口的凈流出以及經濟發展水平有限等因素,本地人口的購買力相對較弱。同時,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在上半年的調控下已基本完成。因此,三四線城市的樓市消費多為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由一二線外溢的購房人群所帶來;第二,源自城鎮化的農村人口進城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置業而產生的需求。將來,三四線城市的本地人口甚至會產生擁有多套房的情況,根本就沒有購房需求。而目前的購房需求透支嚴重,未來恐難有接盤者。
再者,由于三四線城市的購房者多為在一二線城市工作的人員或者是返鄉置業的外出務工人員,所以三四線城市的許多房屋平時無人居住,空置率較高。
綜上所述,三四線城市的樓市泡沫已經非常嚴重。房屋空置率較高、購房者門檻被抬高、人口流失導致購房需求流失……種種跡象表明,三四線樓市的風險要大于機會。因此,購房者需要更加謹慎,否則便可能“高位站崗”、面臨窘境。
在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透露,國家反對住房投資投機性的取向不會變,房地產調控政策會繼續發揮效果,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將會逐步建立。
寧吉喆還表示,針對分化的形勢,政府會采用適當策略進行應對。對大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而言,房價只要漲得過快,政府就會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從需求和供給等方面采取措施。而對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去庫存,相關部門也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已經同比連續下降,這反映了一年多來去庫存的效果,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和一些縣城去庫存的進展更大。”
針對寧吉喆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的講話,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稱,其主要涉及了三方面內容:
第一,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建立將加快。從當前樓市的改革和發展情況來看,租賃市場、集體建設用地等內容或將寫入到此類長效機制內容中來,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第二,國家反對投機炒房的思路不會變,這說明“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定位不會變,后續依然會保持嚴厲的政策思路。第三,未來的房地產調控很可能還會加入一些新的政策思路和創新點,這都將有助于樓市的積極穩健發展。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表示,目前全國限售城市仍在增多,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還在繼續升級加碼。從全國各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來看,限購和限售政策都已全面升級。
目下,三四線城市也漸漸被納入到了調控的陣營之中。南寧、臨沂、泰州等三四線城市都出臺了調控政策,貴州、蘭州等西部省會城市也發布了限購、限售規定。為了打擊炒房族、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不排除會有更多的三四線城市加入到調控之中。
此外,張大偉分析,調控政策也將繼續堅持“打地鼠”模式,三四線城市房價如果還出現上漲,調控政策將會持續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