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便利店可謂是在零售業內頗受關注,大佬紛紛布局,老牌加速擴張,新興品牌和業態也不斷出現。隨著便利店市場的火熱,便利店高管的變動也日趨頻繁。
近日,業內傳出“中國全家Family Mart總經理朱宏濤已離職”的消息。中國全家回應稱,該消息屬實,“朱宏濤先生因個人因素離開中國全家。”
據了解,朱宏濤原為中國全家事業本部總經理,主要負責門店管理,向上對中國全家執行長匯報。中國全家表示,朱宏濤的離職并不會給中國全家的運作帶來影響,“便利店行業是系統化的團隊協作,單一人員離開不會影響公司運作。”
而便利店行業中高管頻頻變動并不罕見。就在9月,有消息傳出,愛便利CEO陳濤已正式離職。2012年成立的愛便利實際上還是便利店行業的新秀,從做B2B供貨商起家的它,以今年和王府井集團的合作而頗受業內矚目。今年3月底,王府井集團和愛便利達成戰略合作,以“直營+加盟”的模式在2個月的時間,一口氣開出了106家門店,創下了全國零售業同行開店的新紀錄。
截至目前,愛便利在全國的便利店數量已超1800家,覆蓋河南、河北等5省,2016年銷售額超6億元,實現了15倍增長,品牌化規模化效益日漸凸顯。不僅如此,還在今年3月份拿了鍇明投資領投的2億人民幣B輪融資,而這距離A 輪1.1億元融資,也不過才1年時間。此次陳濤的離職,對于剛剛融資不久的愛便利有何影響尚未可知。
而在愛便利之前,老牌日系便利店7-Eleven、羅森也曾出現中高管離職的情況,除了正常的跳槽,不少高管都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今年2月在北京開出第一家門店的便利蜂,其運營團隊就是以原鄰家便利店創始人王紫為首的原鄰家便利店創始團隊,而王紫和他的團隊最早是在2015年從北京7-Eleven離職的中高層,便利蜂是其二次創業的產物。而在今年8月,原羅森中國副總裁福田曉村離職成為了猩便利的COO,進入到無人值守貨架的新“戰場”。
如今,不少新興便利店都喜歡挖角老牌外資便利店的管理層,主要瞄準的就是他們擁有較為成熟和體系化的便利店管理運營等經驗,這也暴露出如今中國便利店行業的一個“痛點”—人才荒。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便利店現在是零售業尚未完全開發的一片“藍海”,在傳統實體零售業態如百貨商超等增長速度緩慢的情況下,便利店的逆行顯得尤為可貴。與此同時,由于便利店的業態小、成本低、運營靈活、和消費者更近等特點,可以作為新技術或新運營方案的“試驗場”,這也是如今零售巨頭青睞便利店業態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在便利店業態發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時,專業管理人才的匱乏也成為其發展的阻礙。現在國內的便利店市場尚處于多方混戰的情況,大多數便利店品牌都有比較明顯的地域性,快速開店是它們的主要發展策略之一。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7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2016年便利店行業增速達13%,市場規模超過1300億元,開店數量及同店銷售雙雙增長。在高速增長的開店數量的背后,管理人才的培養速度是否跟得上也成為它們面臨的問題,“挖角”也就顯得十分自然了。
此外,傳統便利店多趨于保守,管理理念、運營模式等變化較少,而近兩年新興便利店業態頻頻出現,也給飽受業績壓力的傳統便利店的高管們帶來了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