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美國主題娛樂協會(TEA)與美國AECOM集團聯合發布的《2016年全球主題樂園調查報告》中,華強方特主題樂園累計接待游客量3163.9萬人次,排名全球第五,前四名分別是擁有迪士尼樂園的華特迪士尼、擁有杜莎夫人蠟像館的默林娛樂集團、主打電影和特效的環球主題樂園、擁有歡樂谷的中國華僑城主題樂園。
而在2015年的排行榜中,華強方特僅處第八位。一年的時間,方特甩掉了美國六旗集團、雪松會娛樂公司和廣州長隆三家樂園,擠進前五。又以37%的同比增幅,成為全球范圍內接待游客量增加最快的主題樂園。超過了迪士尼的0.7%、默林娛樂的1.2%、環球樂園的5.5%和華僑城的11.9%。
以國產動畫《熊出沒》為主要IP的方特主題樂園,于2006年4月在重慶開業第一家之后,十年間擴張至蕪湖、青島、沈陽、鄭州、廈門等地,運營共20個主題樂園,目前已是全國數量最多的樂園。20個主題樂園,這個數量實現了王健林在2016年5月“叫板”迪士尼的五年計劃(5年內建20個萬達城)。
兩類主題樂園,方特“輕”“快”擴張
《2016中國主題公園發展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有2700多家各類的主題公園,主題公園行業迎來了井噴式增長。2015-2020年間,國內預計還將增加64個主題公園,潛在入園人次預計達1.66億,總投資額達到238億美元。
國內最為活躍的主題樂園品牌至少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房地產企業開發,如華僑城的歡樂谷,萬達的萬達城;一類由其他行業延伸而來,發源于酒店業的廣州長隆,最初為科技公司的華強方特,主打演藝的宋城演藝,母公司起家于石油貿易的海昌極地海洋世界。
而這其中,游客量排名最前的華僑城和華強方特,代表了兩類具有不同優勢的主題樂園。
華僑城和萬達都是典型的以地產拉動主題樂園、以主題樂園帶動地產營收的公司。華僑城集團黨委書記段先念上任后,提出向旅游轉型的思路,聲稱要成為“中國文化旅游業航空母艦”,他在今年初的工作會議上還宣布,設立云南為第二總部,舉全集團之力干“云南全域旅游”。
但華僑城A的2017年半年度報顯示,上半年華僑城房地產業務、旅游綜合業務的營收占比分別為51%及46%,旅游營收的同比增幅僅為地產的三分之一。地產仍貢獻更多利潤、仍在各城高價拿地的華僑城,高調宣傳旅游概念的背后至少有兩個蹤跡可循:一個是在這一輪國企改革中,華僑城力圖建立獨有樣本,今年初華僑城集團重組業績不佳的云南旅游,實現首例旅游行業國企改革;二是,如所有地產公司介入主題樂園一樣,多數旅游的地塊都配套了其他用途地塊,公開報表顯示,武漢、南京、南昌等地的華僑城旅游項目,都配套有華僑城地產項目。
萬達同樣有這種情況,南昌萬達城總投資達400億元,主題樂園投資額僅為70億元,占比不足20%,其余為商業街、購物中心和酒店群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深圳佳兆業引進迪士尼高管建設的金沙灣國際旅游樂園,同樣含有酒店群和商業項目。
方特樂園的開發模式與地產公司不同。據華強方特內部人士介紹,前期的方特樂園是自己拿地開發,后期主要都是與地方政府合作,政府通過招拍掛拿地,方特負責開發運營,雙方各占不同權益。除了前期拿地,地方政府還會投入資金參與部分運營,鄭州的方特歡樂世界,鄭州中牟縣政府在2016年增資5億元入股。
另外,由于主題樂園用地面積大,多數位于城市偏遠地區,交通不便,地方政府還會承諾完善公路等相關基礎配套。具體的方式是,當地政府或其城投公司通過委托管理方式,先由方特墊付這部分建設資金,再由當地政府或其城投公司分批將工程款撥付至主題公園所在的項目公司。
這位內部人士介紹:“地方政府很歡迎這種模式,很多還會主動來找我們談。”事實上,華強方特自2012年下半年起,就不再洽談自主投資方式的主題公園,而是開啟向輕資產轉型。
除了與地方政府合營,方特的合作對象還有各地民營企業,比如山東的泰山方特歡樂世界是與泰岳旅游科技公司、泰安志高實業合營。由華強方特披露的公開數據顯示,旗下有18家項目公司為合營或聯營企業。最低權益占比的是大同市平城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持股僅0.72%。
不全部依靠資助投資的直接好處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截至2017年6月30日,華強方特的毛利率是69.72%,遠高于華僑城旅游綜合業務35.42%的毛利率。也是得益于“輕資產”模式,華強方特在數量上跑贏了國內其他主題樂園。
迪士尼、華僑城在前,華強方特“保二爭一”
雖然開業樂園數量全國第一,但方特主題樂園的營業收入仍然勢弱。2016年全年,華強方特營業收入33.6億元,同期華僑城的旅游營收為160億,長隆集團早方特一年實現了30億元營收。全球排名第一的華特迪士尼,2016財年的營業收入為55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706億元)。
此外,華強方特2017年上半年的政府補貼總額約為78萬元,包括專項扶持資金、運營補貼等。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認為,國內主題公園還處于依靠政策紅利、土地紅利、初級階段的凈資產投入紅利來獲得發展的階段。地方政府有主題公園投資需求,企業通過補貼獲得發展也無可厚非。
但過高比例地依賴政策扶持,始終會給方特營收的持續性增長帶來風險。方特在自己的半年報中也稱,如果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不再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則會對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華強方特2016年上半年的政府補助為1.53億元,到今年上半年銳減99%,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底的盈利數據會隨之發生不小的變化。
國內主題樂園范圍內,華強方特在游客數量上還有華僑城需要追趕,如何保二爭一?
目前來看,方特已形成的以創意設計為龍頭,以特種電影、動漫產品、主題演藝、影視出品、文化衍生品、文化科技主題公園為主要內容和支撐的全產業鏈體系,是其最大的優勢,是國內少有的先擁有熱門IP(熊出沒等)再開發樂園的企業,更接近迪士尼模式,擁有先發優勢。
上半年方特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1.13億元,同比減少近1.8億元,主要系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減少和固定投資的增加。全產業鏈下資金后勁不足,盈利模式未成熟,又牽制了方特進一步擴張及快速增加營收。
本文轉載自經濟觀察網,作者楊依依,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