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購物中心逐年增多
盡管商業過剩的提法持續,武漢的商業體仍呈遞增之勢。據統計,2017年武漢擬開業優質商業體高達25個,總體量將超200萬平方米。
根據分布來看,商業布局多極化發展,市中心商業數量增長緩慢,商業大量向二環外環布局,進一步填補區域商業空白。
而從類型來看,社區商業蓬勃發展,廣泛分布于武漢的各大小區。
今年預計新增25個
據贏商網統計數據,今年武漢擬開業商業體高達25個,商業總體量將超200萬平方米。即便有一半數量的商業體開業,也能稱得上“商業爆發年”。
數據顯示,25個擬開商業體囊括武漢12個重點區域,超過10萬平方米的項目就有10個,其中綠地606繽紛城、M+購物中心、首創奧特萊斯、美聯·石橋永旺夢樂城、武漢佛羅倫薩小鎮等深受大眾期待。
而根據仲量聯行發布的數據,武漢今年預計有15個優質商業體入市,新增體量超過100萬平方米,其中不乏和記黃埔、凱德和永旺等國內外知名開發商的項目。
雖然去年武漢新建住宅成交量在全國再次奪冠,但2016年武漢商業項目僅有5個入市,比2015年減少近八成。2016年武漢新開商業共計35.5萬平方米,與2015年相比商業地產數量減少14個。從商業項目的業態來看,體驗式業態正當其道,多家餐飲品牌開出新店,高端影院逐漸成為新開購物中心的標配。
向外環新城區擴散分布
數據顯示,今年內環核心區商圈商業體新增2個,分別是綠地606繽紛城和M+購物中心。
一環到二環之間成熟商圈新增5個商業體,而二環到三環新興區域商業體占主導,有11個,占比44%。典型代表青山印象城、凱德·西城、石橋永旺夢樂城、光谷K11、武漢首創奧特萊斯。
三環外遠城區占7個,典型代表武漢佛羅倫薩小鎮、德成生活廣場。
總體來看,商業布局多極化發展,市中心商業數量增長緩慢,商業大量向二環外環擴散,進一步填補區域商業空白。
隨著武漢地鐵的快速發展,與地鐵接軌的商業體在武漢日漸興盛,華氏國際廣場、M+購物中心、凱德·西城、古田嬉空間、五環天地、武漢繽購城都是典型代表。
正所謂“地鐵一響,黃金萬兩”,地鐵帶來的不僅僅是交通的便利,更是滾滾人流和財富商機。隨著更多地鐵線陸續開通,可以預見未來的商業將會帶著濃濃的地鐵氣息。
自2009年之后,武漢樓市快速發展,品牌房企相繼入駐武漢,一半以上項目自帶商業配套,社區商業破勃發展,2017年擬開業代表有萬科新世紀翡翠濱江、天縱城、光谷新世界K11等等。
主打輕奢和體驗式商業
在電商擠壓、同質化競爭、新技術推波助瀾,以及消費多元化、個性化需求下,幾乎所有商業項目都將“體驗式”作為占領市場的武器。
2016年,武漢天地壹方購物中心開業,擁有11萬平方米的購物空間,定位潮流輕奢,受到消費者喜愛。同是這一年,備受矚目的華潤萬象城終于在臺北路舉行了奠基儀式,相信開業后又將為武漢商業注入強有力的新鮮力量。
而在今年“五一”期間,坐落于江漢路步行街與京漢大道交匯處的和記黃埔“M+”開業,擁有近12萬平方米共8層的體量,以年輕潮人、白領階層、中產家庭及外來旅客為核心消費群體,開啟江漢路步行街全新一站式集大型餐飲、零售及娛樂于一身的大型購物中心。
業內人士分析,與2016年相比,2017年的武漢商業會步入一個井噴期,新開項目將會為現有的商業與品牌帶來新的提升,而消費場所的增加,勢必也會分流原有的消費群體,競爭將會更加白熱化。尤其是城市核心商圈、成熟商圈內的商業如何存活,并能實現長期穩定盈利,將是大家面臨的共同難題。
本文轉載自楚天都市報,作者朱澤,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