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起騰訊的名字,很多人以前都會想起社交軟件QQ,而現在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騰訊的各種游戲。在它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游戲已經成為了它的支柱產業,并且讓它大賺特賺。如今騰訊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戲公司,成為了游戲界的龐然大物。下面我們就來回顧這十年里騰訊是如何在游戲行業闖出這樣的地位的。
身在游戲圈的你我都知道這樣一件事,那就是“財大氣粗”的騰訊一直沒有停止過投資、并購其他游戲廠商的步伐。
正因如此,我們總能夠看到“騰訊是暴雪股東”的梗流傳在網絡之上,然而即便是騰訊內部員工,恐怕也未必都對這些與騰訊有關聯的企業如數家珍,今天我們不妨以此為主題,看看騰訊游戲到目前為止究竟完成了一幅怎樣的版圖?
“企鵝”已經不僅僅滿足于生活在“南極”了
作為根植于網絡社交的騰訊,自打其1998年創業開始就不曾忽略游戲本身所帶有的用戶粘性,以及后續的變現手段。所以早的QQ時代,我們就看到了它通過棋牌類休閑游戲進行相關嘗試。
更有甚者,2003年上線的QQ游戲大廳就已經顯露出騰訊試圖打造“平臺生態”的理念。與此同時,騰訊在同年代理韓國MMORPG《凱旋》的舉動也相當于是進一步邁入網游圈的標志性事件。
三十多家企業兩百余億金額
由于彼時的騰訊并不以游戲研發見長,但又依托于QQ而積累了巨量用戶,所以理所應當地選擇“代理”和“投資”作為打開局面的方式,這其中的舶來品《CF》《DNF》《LOL》更是因為優秀的市場表現而被外界稱之為代理“三巨頭”。
除了代理之外,騰訊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過往十年在游戲圈的投資軌跡,這些“花出去的錢”不僅加速了其游戲業務的發展,也讓時至今日的它成為了布局寬泛,從上游至下游都有著絕對掌控能力的龐然大物。
那么問題來了,騰訊究竟投資過多少企業?
從2006年開始,它已經投資、并購了35家同行,累計金額也已超過250億元。
如此長期且龐大的投資規模又為騰訊帶來何種回報?
為此,筆者回顧了騰訊2016年的財報,其游戲全年收入約708.44億元,手游市場份額約65%左右,要是以365天為單位,騰訊游戲每天的收入大約有2億元。如果讓我們把時間再調早一些,騰訊于2006年前后的游戲收入約271萬,市場份額僅僅只有6%左右。至此,古人所說的“今時不同往日”也差不多就是這么個意思了。
從2006年至2016年騰訊有著自己的投資節奏
其實騰訊十年以來的投資行為并非從頭到尾一個節奏,而是根據當時的市場特點和自身情況為依據。
2006年,騰訊QQ的注冊用戶已經突破3億,這也意味著它坐穩了中國網絡社交的頭把交椅。與此同時,通過一系列QQ自研休閑游戲的摸索和韓國網游的代理,騰訊或許在那時確定了“自研慢慢積累,投資和代理短時間帶飛”的思路。
于是,我們看到了它在韓國游戲GoPets上的嘗試,這款3D寵物游戲在當時憑借優異素質順利進入多國市場。
在嘗到甜頭之后,騰訊于2007年的收購則為其帶來進一步回報,首先就是永航科技和其《QQ炫舞》,這款游戲在上線1年就突破了100萬同時在線;而另一個來自越南的Vina Games則是當地市場占據龍頭地位的代理商,通過它,騰訊游戲對于東南亞地區的想法也借此得以施展。
同年,騰訊高調宣布代理《穿越火線》,“三巨頭”之一率先進入了中國市場。
Outspark作為一家美國本土代理商,騰訊在當年的投資金額雖然無法與如今相提并論,不過卻讓它能夠更深層次地介入當地游戲領域,為以后的發展進行相關積累。
同年,“三巨頭”之二的《地下城與勇士》被騰訊引入。
根據記錄顯示,騰訊于2009年的財報數據已經超越了當時的盛大,底氣日益充沛的它更是在2010年投資了9家公司,在擴充國內游戲陣容的同時,還進一步提高海外市場的營收能力。
這一年的騰訊除了接續強化國內的渠道發行實力之外,還將觸手再次伸到美國,并且拿下了憑借《英雄聯盟》而名聲大噪的Riot。值得注意的是,騰訊還投資了掌握“虛幻”引擎版權的的EPIC,使其影響力延伸到了全球范圍內的游戲研發上游基礎領域。
同年《英雄聯盟》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三頭目”的陣容已經齊全。
眾所周知,騰訊游戲在進入“LOL”時代之后,全身上下就跟開了掛似的全速發展,與《CF》和《DNF》不同,《英雄聯盟》是其真正意義上在全球范圍內大舉獲得營收的產品。
雖然同年的騰訊并沒有復制之前那樣的大規模投資,然而拿下Level Up則讓其在東南亞市場的布局體系更加完善。
2013年的騰訊因為投資了鼎鼎大名的動視暴雪而引發了大新聞,甚至還有媒體因此猜測《魔獸世界》國服的日后動向,鑒于動視同時兼備優秀的制作和發行能力,騰訊在全球范圍內的營收和影響力再度升級。
與此同時,除了通過樂逗游戲強化自身的渠道發行能力之外,這一年的騰訊也開始了布局歐洲市場。
2014年的騰訊啟動了如2010年般的大投資規模,繼續擴大著自己在亞洲和北美市場的研發和運營實力。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騰訊在財務報表方面已經成為了全球上市游戲公司的第一名。
不僅如此,它在同年的發布會上也正式打響了“互動泛娛樂”的戰略規劃。
這一年騰訊的投資重點放在了北美和歐洲市場,其所投之三家公司也都屬于移動游戲領域。從財報數據可以發現,騰訊游戲2015年營收中有一半左右為移動游戲所貢獻,年收入約213億元,同比增長更是達到了53%。
步入2016年的騰訊游戲雖然所投資的企業數量沒有之前那么多,但這兩家歐洲游戲公司卻來頭不小,打造出《歐陸風云》和《鋼鐵雄心》系列的PI不僅是頂級策略研發商,它所代理的《騎馬與砍殺》也取得了銷量和口碑的雙贏。
至于Supercell,它的大名無需筆者多言,騰訊不惜耗資86億美元將其收入囊中更是成為了去年的圈內猛料之一。
已經占領全球的“騰訊游戲”
時至今日,我們對于“騰訊游戲”四個字的理解不能片面解讀,畢竟它們之中有一部分屬于自研,另外一部分屬于代理,還有一部分則僅僅存在“資本關系”。
對于第一種,筆者不好評判,還是由各位看官老爺自行定奪比較好;對于第二種,騰訊在代理過程中所做出的“本地化”既讓中國玩家能夠以便捷的方式接觸到原本只屬于國外市場的游戲,又因為“氪金”元素的存在而引起部分玩家爭議;帶三種雖然表面上與騰訊沒有太大關系,但卻在營收、品牌、技術等方面為其進行著積累。
“十美分”這個詞已經被國外許多媒體所熟悉
如果將它過往的投資案例做成一幅地圖,我們會發現“騰訊游戲”四個字已經布局到了全球,經營范圍更是涵蓋基礎引擎技術、游戲研發、渠道發行、社區平臺交互等內容。正如前文所提,如今的騰訊游戲早已經完成了“上游至下游”的全面布局,在豐厚的資本和龐大的玩家流量支撐之下,它難以被輕易撼動。
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馬曉軼曾在采訪中表示:“2016年底,騰訊游戲累計注冊用戶手拉手可繞地球20圈。騰訊游戲用戶手指在手機屏幕上劃過的距離達3億公里,相當于在北京五環跑上300萬圈。”
如果讓我們考慮到今年勢頭如火如荼的《王者榮耀》,被其吸入的泛玩家數量恐怕又得再上一層樓。
日活數據已超5000萬的《王者榮耀》,最近則成為了官媒的槍靶
至于騰訊為什么要選擇“投資”的方式來壯大自身,除了一開始因為自身研發實力較弱,需要依靠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進入游戲領域之外,還因為其立足于互聯網社交的核心業務能夠比單純的游戲公司有著更多的資金支配余地。
隨著投資所帶來的業務擴張,旗下游戲陣容所帶來的回報也越來越顯著。而這些都讓它在資本市場眼中有著更多想象空間……
不知有多少人還記得2004年初剛剛上市的騰訊股價甚至連5港幣都不到,可去年為止已經突破每股200港幣,拋開這其中因為具體事件而受到的震蕩干擾,40倍的整體增值似乎說明了一個問題:它越去燒錢投資,外界就越對它的未來充滿信心。
社交、門戶資訊、視頻、游戲、基礎通訊……騰訊讓資本市場對自己的想象力宛如插上雙翼越飛越高。
寫在最后的話
不論站在什么立場,騰訊在“商業角度獲得成功”是不爭的事實。與此同時,它對國內游戲行業的影響也日益加深,不論是受眾覆蓋面極廣的產品線,還是西山居、巨人等老牌廠商爭相與其結盟,又或者是大力推廣自家平臺“WeGame”,此時此刻的所有老少玩家或許都意識到,你幾乎很難忽視騰訊的存在。
與筆者那一代玩家走過的路不同,如今的新生代玩家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因為“騰訊游戲”四個字而開啟自己的游戲之路呢?幸也?非幸也?凌駕于時代之上的話題顯然不是一兩個人說了算,還是留給各位去評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