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現在購物中心大家都在做創新嘗試,關于這方面凱德是怎么做的?
袁嘉驊:創新一直都有,我來中國20年,做的第一個項目民眾樂園,就是以創新的方式推出,當時并沒有創新這個詞的概念,只是想著怎么生存下去,然后就不斷做場景,很多都是在經營方面的創新,現在我們比20年前有優勢科技。凱德不發明技術,而更多的是把市場上做的好的集合在一起,整合起來,創新比之前多科技這方面,以前靠人做場景,現在靠技術,要解決顧客的一些痛點:怎么停車、怎么排隊、怎么消積分。
聯商網:凱德做購物中心做的比較細,在行業內大家比較認同。之前購物中心招商時候都是比拼差異化,現在可能已經過了這一階段,現在都在做一些創新的嘗試,凱德MALL與其他購物中心相比,在未來競爭中的優勢是什么呢?
袁嘉驊:招品牌在中國已經沒有強或弱之分了,高薪挖墻腳團隊過去也可以做,門檻很低,招商是一回事,占大約10%,剩下就是運營,要腳踏實地做起來,凱德就有這方面優勢,因為我們允許有3、5、7年的成長期。我們覺得好的商業是有一個成長期,凱德在經營方面就是穩健增長,顧客年齡、需求會變,商業都要不斷調整,要找到顧客的痛點。我們希望商城變成一個meeting point,希望解決顧客的痛點。有些商城不注意和地鐵的鏈接,覺得不在乎,但是凱德很在意這個地方,我們要不斷提升,給顧客好的體驗。
聯商網:您剛才說有痛點要調整,那么凱德調整的時候是有什么時間表嗎?
袁嘉驊:其實是沒有的,我們會累計顧客的反饋,看市場,看競爭對手準備做什么,也會看居民組成的變化,比如他們后面會開個大學,拆遷之后來了年輕人,至少我有2年時間可以把業態調的更年輕。如果來了很多年輕家庭,那么兒童業態就要進來了。因為我們要anticipate,要做好準備,力度大小,工程預算要申請下來然后明年后年做調整。我們調整更多是需求驅動,也是我們的經驗,我們的經驗還是比較準的,當然國家政策也很重要。所以沒有固定的時間,也沒有固定的數額,望京去年我們就把外立面改了,顧客群在望京還是挺年輕的,十年前以為是家庭,但后來發現年輕人很多的,于是我們就改了,很炫。最近我們還改了很多停車場和ETC合作,三道出庫(ETC\微信\現金),用科技創新的東西方便顧客。望京、太陽宮、翠微都在改造,就像過高速一樣,凱德不是第一家和ETC合作的,但是在商城推這么多的我們應該做的最好。
聯商網:關于在建的北京大興凱德MALL,這個項目建成之后會對京南的購物中心格局有什么影響?
袁嘉驊:2小時之前我還在和團隊談這個購物中心的亮點。5年前拿下這個項目時還很擔心的,3年前開工,2年前在證照方面有些問題停下來,半年前又復工,明年底開業。停工期間旁邊開了龍湖、宜家、萬達,都開的不錯,所以南區不是商業死點,有人說有先發優勢,我們也有后發優勢,有些商家一聽大興都不去了,今年招商的時候發現南城可以考慮,有幾個還在競標,因為南城也有好幾百萬人口,一個地方商業起不來不是他們不消費,而是沒有一個地方給他們消費,沒人解決他們的痛點。目前我們在打造的天宮院項目,體量20萬平方米,很大,本來打算要做一個社區型的購物中心,最近我們收集了一些資料和大數據,把目標定在了20KM內的70萬人口,這其中有50萬人口是年輕人。這是我們想象以外,他們都是高消費人群,愿意為自己和小孩花錢,一個小孩能拖6個大人的消費,現在打算將其做成北長安街以南最好的購物中心,目前招商正在進行,我們的目標是開業之前達到90%的出租率。
聯商網:除了京南凱德MALL,還有沒有別的拓展計劃?
袁嘉驊:正在談,希望有好消息給你們。談有沒有一些收購項目,在建還沒被收購的項目,同時我們也知道有一些開發商不需要賣資產,所以我們在探討整租的可能性(20年)。很多時候管理包括整租叫輕資產管理,其實凱德之前十多年就在做。
聯商網:兒童和餐飲業態之后,未來什么樣的業態能拯救商場?
袁嘉驊:是共享,在新加坡拆了一個購物中心重新建,有寫字樓共享,還有酒店在里面,那個業態已經不是傳統的購物中心,以前不可能在購物中心出現的東西出現了。如果控制的好的話可以讓UFO、摩拜等進來,讓購物中心更開放,新加坡已經做到了。目前還在探討怎么和這些合作,以后應該是這樣的,商業不應該在畫框框,零售、兒童、電影、餐飲可能現在流行了就是體驗、創新。所以,以后有可能購物中心里引入一個雪橇,可以和美院合作,在MALL里設置一個課室等。所以現在有人想醫療是不是可以進入購物中心,現在寫字樓、服務公寓已經進來了,只要政策允許,我們希望購物中心是一個多元化的,不再是早10點到晚10點營業,可以的話希望24小時營業,所以現在可以用共享這個詞,可能到時候我們會想到一個更好的詞來形容。未來的各種業態應該互相合作和支持,這個可能是購物中心的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