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8日-12日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阿里推出無人零售“淘咖啡”,引來大批觀眾排隊體驗。顧客只需打開手機淘寶掃描二維碼便可進入,再選取貨物,其它程序都會有機器幫助完成,包括自動扣款。
在阿里之前,電商巨頭亞馬遜已經推出無人超市Amazon Go;今年6月,“繽果盒子”在上海正式開業。無人零售,已然成為又一個投資新風口。
阿里魚事業部總經理應宏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淘咖啡”是第一次將創意進行實踐,并在造物節上第一次亮相,“我們會根據這幾天的實踐數據進行完整的review,然后制定下一步計劃。”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目前無人零售這一模式在短期內全國鋪開的可能性還不大,從“試驗”到走向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具體表現在,無人零售店對零售行業的沖擊不僅體現在銷售環節,對現有的物流配送體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背后還需要一個數據共享、懲戒分明的大信用體系的建設。
無人零售或提升物流成本
近幾年,傳統零售行業收到電商沖擊,紛紛尋求轉型出路。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傳統零售會被電商取代。事實上,線上線下兩種業態的相互融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和百聯集團在上海宣布在全業態融合創新、新零售技術研發等六個領域展開合作。
無人零售店,是線上線下兩種業態相互融合的充分體現。一方面,無人零售店采取線上支付方式,讓消費者不再需要排隊結賬,節省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它也彌補了線上模式在購物體驗方面的缺失。
應宏指出,和傳統零售相比,無人零售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大規模的數據應用、運營效率、自動化、IP化等方面,“無人導購、無人結算、自動識別、拿了就走,這不僅僅是效率,也是技術變革帶來的樂趣,只要認證識別過一次,未來購物可能連手機也不需要帶了。”
但這也帶來了各界對于這種模式未來沖擊售貨員等傳統職業,進而造成一部分人失業的情況的擔憂。
“不用對此過于悲觀,有些創意性的工作,如貨品的擺放設計,還是需要人來做,這恰恰是無人零售創造出來的職業。”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綜合處處長潘毅剛指出,這種沖擊會倒逼創新。
此外,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零售和消費品業務資深領導丁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社會大眾看到的零售店只是商品從廠家交付給用戶的環節,而無人零售沖擊的還有物流、倉儲、分揀等領域,“都要進一步自動化。”
但無人零售店也有一些不足。以物流配送為例,OC&C全球戰略咨詢公司大中華區合伙人莊淳杰指出,在傳統的零售店,配貨人員需要用的時間相對比較短,因為店員也會幫忙理貨。而因為沒有店員幫忙,配送人員理貨時間較長,反而在無形之中提升了物流成本。
“當無人便利店開到像7-Eleven一樣一個城市上百家,每一家能不能讓配送人員落實每種貨品擺在貨架的多高、什么位置、排幾個等具體事情,是一個很大的問號。但如果不讓配貨人員做這些事情,你還是要找一個店員。”莊淳杰指出。
那么,未來在物流配送環節,是否也能讓機器人配送、理貨呢?
丁杰表示這在短期內難以實現,“這樣的機器人要足夠小,可以穿梭于各個門店的走道,能拿起不同尺寸的貨物,能在陳列擺放時保證每個貨物品牌朝外。”
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朱世強則表示,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還需要很龐大的后臺支撐系統。
完善信用體系
除了技術問題以外,在現階段,健全信用體系是無人零售發展的一大挑戰。受訪專業人士均表示,還需要從明確懲戒規則和數據共享兩方面完善信用體系的建設。支付的信用體系最重要的功能是應對消費者購物不結賬的問題。
但是問題在于,在無人零售店技術還不成熟的初期階段,可能還會有結錯賬的狀況,“而且由于沒有店員在旁邊,如果產生矛盾應該信人,還是信系統?另外抓到不結賬的人又該如何處理,扣了信用分數以后禁止到店里購物?這方面的處理已經有一定機制,但還不夠清楚。”莊淳杰說。
據了解,在瑞典的無人便利店“Nraffr”,消費者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進門,利用手機APP綁定信用卡所有款項實現按月扣款。該便利店的一大特點就是利用信用記錄篩選客群,綁定信用卡后只有信用記錄合格的消費者才能掃門進入。
潘毅剛指出,阿里能做無人零售,也是因為它自身的信用體系相對比較完善,例如支付寶有芝麻信用分。這是通過后臺積累的資產,也是阿里和其他企業相比而言具有的優勢。很多企業都沒掌握數據。
今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征信局局長萬存知曾公開表示,征信需要將信用信息集中起來,集中度越高越全面,征信功能越強大。目前互聯網這么發達,信息共享的平臺就不能多,多了就沒法共享。
而建設一個數據共享、懲戒分明的大信用體系,同樣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要有為,具有引領作用的大企業也要做一些本領上的共享,這個過程比較漫長。”潘毅剛說。
但正如應宏所說,未來已來,比我們任何想象的都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