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8000美元,按照世界旅游組織(WT0)的分析,中國的游客將會逐漸從觀光游、休閑轉向度假游。
根據攜程和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報告。2016年,中國出境游人次超過1.2億,海島游占出境游總人數的30%。從訂單數量來看,人氣最高的海島包括:普吉島、巴厘島、濟州島、沖繩、長灘島、馬爾代夫、沙巴、芽莊、塞班島、斯里蘭卡。
目前,全世界有大概70多個比較著名的目的地,主要是集中在熱帶和亞熱帶,比如地中海、加勒比海以及中國游客經常去的東南亞地區。
在復星集團全球合伙人、副總裁錢建農看來,目前的海島旅游主要有5種驅動模式。
第一種是高端度假,主要代表是馬爾代夫和希臘的圣托里尼;第二種是以牙買加和開曼群島為代表的郵輪港口;第三種是以新加坡和濟州為代表,擁有濃厚商業娛樂氛圍的地方;第四種是像帕勞和大堡礁這種有優美自然風光的海島;最后一種是擁有深厚民俗文化、風土人情的地方,比如臺灣和巴厘島。
“海島旅游越來越多樣化,更休閑,更適合中高端的人士,他們追求的不是簡單地拍照留影,品嘗一下當地的餐飲美食,然后就結束了。更多的家庭希望每年有一個真正能夠休閑、放松身心的度假時間。”錢建農在浙江舟山的一個海島峰會上表示。
但是,海島開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大的制約是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一般來說,選擇去海島度假的人都是收入較高的群體,如果不能直飛目的地,而是需要中轉,甚至是通過多種交通工具才能到達時,他們的熱情會大打折扣。
“之前去毛里求斯都要經過香港轉機,現在上??梢灾憋w,時間距離縮短了。美娜多(印度尼西亞一處海島)為什么之前沒有火起來,因為沒有直飛的航班,加起來要17個小時,大家沒有去的興趣了,周期太長。這是對海島旅游開發最重要的條件。”途牛郵輪事業部總經理劉建斌在大會上說。
但是,建設一座機場、開通直飛的航線絕對不意味著海島開發大功告成。
“海島的建設本身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情,島上的建設取決于與陸地的距離,離岸一個小時的島嶼建設成本比陸地高出2到3倍,因為大型的設備需要通過船只送上去,所以整體的投資非常大。”Club Med度假村管理集團大中華區開發建設副總裁吳敏表示。
復星集團在2010年開始入股Club Med,2015年對其完成私有化。
“運營也是很大的挑戰,海島的私密性決定了抵達性相對陸地上很多地方要差,還會遇到臺風,上不了島,或者是離不開,或者遇到大浪走不了,需要有應急措施,還比如,客人突然生病了怎么辦等等,需要有有應對緊急情況的備案,所以需要有很專業的人來運營。”吳敏說。
除了像Clud Med這種度假村集團,對于那些組織中國人前往目的地并且提供旅游產品的平臺來說,海島游也有潛在的“坑”。
“出發地的坑很大,把這么多游客帶出國首先要包機,海島和一般的城市目的地不一樣,大家去過新加坡,有很多航班過去,去一些小海島基本上要包機,如果座位賣不掉只能低價賣。”專門做海島游的趣旅網CEO欒杰表示。
欒杰還表示,如果一家中國公司想要在國外進行運營,必須要重視目的地的法律,因為有些地方的法律不允許外國人在當地從事旅游業。
“比如按照斯里蘭卡的法律,外國公司不能控股,只能占40%的股份。這樣會影響中國的投資機構和投資者的激情,所以也不敢做一些大的動作,法律風險比較大。”欒杰表示。
“人員管理方面也是很大的問題,目的地的系統、軟件也都跟不上步伐,而且海島國家的人相對比較懶散,中國人和當地人融合有很大難度,你必須找一個當地的人幫你管人,不然的話很難。所以大家對文化、制度以及生活習慣方面,都需要慎重。”欒杰告訴界面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