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7月驕陽似火的到來,中國房地產市場在“限”字當頭下已經冷靜地度過了上半年。回首這半年,隨著各地因城施策的大力調控,樓市已逐漸清晰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思路。
土地市場方面,“落實調控、確保平穩“成為2017年上半年的主旋律。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前6月,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超1.5萬億元,同比增長近四成。分城市來看,一線城市供地節奏有所加快,供應量同比增長四成;二線城市平均溢價率同比下降,出讓金漲幅較去年同期有明顯收窄;三四線城市逆勢升溫,成交樓面均價領漲。
政策層面,北京延續去年年底“限價+配建“土拍規則,石家莊、上海、廣州等城市陸續跟進且各有創新,重點城市土拍政策漸趨多元,“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得到落實。
上半年土地出讓金增長近四成 平均溢價率明顯下降
2017年已悄然過半,整體來看,上半年土地市場穩中有進,供求兩端同比微降; 300城土地出讓金總額超1.5萬億,同比增長37%;樓面均價連續兩季度同比走高,平均溢價率明顯下降。
供求方面,中指院數據顯示,2017年前6個月,全國300個城市共推出土地面積45967萬平方米,同比減少4%;成交土地面積38196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
受一線城市供應增加所致, 2017年上半年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高達15055億元,同比增加37%。其中,住宅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綜合性用地)出讓金總額為12100億元,同比增加41%。
2017年上半年樓面均價持續走高。中指院數據顯示,前6月,全國300個城市成交樓面均價為2242元/平方米,同比上漲39%。平均溢價率明顯下降,中指院數據顯示,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平均溢價率僅為36%,較去年同期下降4個百分點。
一線增供二線趨穩 三四線地市逆勢升溫
2017年上半年,為響應中央精神,一線城市明顯加快供地節奏,加大土地供應,供應量同比增長逾四成,成方面量漲價跌,出讓金總額增加過半。
中指院數據顯示,2017年1-6月,一線城市共推出土地250宗,推出土地面積1267萬平方米,同比增加42%;成交方面,共成交土地230宗,成交土地面積1135萬平方米,同比增加71%;土地出讓金為2370億元,同比增加55%;樓面均價為9279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5%;平均溢價率為22%,同比下降40%。
二線重點城市亦秉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的精神,針對自身市場特點制定了土地調控政策,收到顯著成效:平均溢價率同比下降,出讓金漲幅較去年同期有明顯收窄。
具體數據來看,2017年上半年二線城市共推出土地3646宗,推出土地面積16792萬平方米,同比減少7%;成交方面,共成交土地3143宗,成交土地面積13919萬平方米,同比減少9%;土地出讓金為7591億元,同比增加15%;土地成交樓面均價為2876元/平方米,同比上漲22%;土地平均溢價率為32%,較去年同期下降17個百分點。
受一二線城市調控影響,企業拿地需求層層外溢,2017年上半年,經濟發達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成為各企業布局新戰場,土地市場相應升溫。
中指院數據顯示,2017年前6月,三四線城市共推出土地7585宗,推出土地面積27908萬平方米,同比減少3%;成交方面,共成交土地6280宗,成交土地面積23141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土地出讓金為5094億元,同比增加77%;土地成交樓面均價為1336元/平方米,同比上漲79%;土地平均溢價率為51%,較去年同期上升35個百分點。
重點城市深化調控 土拍政策漸趨多元
盡管土地市場一片火熱,但調控高壓態勢未減。不少城市通過限價以及創新土拍方式控制地價。
整體來看,二季度以來,一二線城市調控不斷深化:北京延續去年年底“限價+配建“土拍規則;石家莊則提出“雙限雙競“土拍新規;上海新推租賃住房用地,要求競得人需100%自持70年;此外,廣州、天津、杭州等城市也陸續跟進且各有創新,重點城市土拍政策漸趨多元,“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得到落實。
在各地土拍政策的加持下,土地市場價格得到有效控制,上半年整體溢價率也在持續走低。
冷靜下來的不只有市場,還有曾經瘋狂的房企。為減少拿地成本,降低開發風險,房企們越來越推崇“聯合體“拿地這一減壓模式。從”瘋狂搶地“到”聯合體“拿地,從”激烈競爭“到”合作共贏“,象征著房企逐漸趨于理性。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減少競爭,還可以平抑地價,維穩樓市。
縱觀2017年上半年,不難發現,各地土地市場都是基于“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根本原則,對于漲幅過快的城市適當增加土地供給,對于庫存量過大的城市延緩和杜絕土地供應。
可以想見,在不遠的將來,土地市場的過熱成交、過高樓面價都將得到明顯、有效的抑制,2017年下半年的土地市場將更加理性、平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