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是‘吃’出來的。”這句話,已經得到了業內的認同。
據不完全統計,隨著購物中心內零售比例的日益縮減,購物、餐飲、娛樂“52:18:30”的購物中心業態經營“黃金比例”正在被打破,未來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休閑“1:1:1”的消費模式。
試營業一個多月的來福士中心,首波宣傳重點就落在“購物中心集合了超過60家餐飲店”、“引進排隊王喜茶”等餐飲內容上;位于武林廣場核心區的國大城市廣場,則把老杭州耳熟能詳的經典品牌九佰碗、景芳周大姐燒麥帶回了吃貨視野;上周四,遠洋樂堤港試營業,當天一口氣推出了50多家餐飲的“5折起”促銷活動……
業內人士分析,大型購物中心、百貨商場之所以更青睞餐飲,除了能讓人“留下來”,還有一點是因為餐飲業態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與其他商場業態相比,風險降低而且收益更快。
另一個顯著的改變是,以往各家商業綜合體會把餐飲店集中安排在負一層和頂層的位置,但最近新開的各家商場,不約而同地在每一層分散放置餐飲店。比如開業不久的杭州來福士廣場,60家餐飲店,諸如喜茶、杭兒風等排隊餐廳,均勻分布在7層樓中,鄰店則可能是服裝店、鞋店、家居店等各種業態。
這種改變,意義何在?一位業內人士說,每一層都有人氣餐飲店,其實是將人流有意識地引導到各個角落,對整個購物中心的人氣、人流量都有很大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