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傳統鞋服裝企業在電子商務的沖擊下,走上轉型之路,鞋服品牌從單一化走向復合化,品牌集合店也在這段期間加速開拓與升級,那么究竟是賠錢賺吆喝還是“有利可圖”呢?
品牌集合店在歐美市場相當成熟。比如連卡佛集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女裝、男裝、鞋類及配飾、內衣、珠寶、化妝品以及家居時尚用品,把多個品類或品牌的產品集合在一個店鋪內進行統一經營管理。但從國內的情況來看,品牌企業采取比較多的集合店模式,是將自己旗下的多個子品牌放在一個店內銷售,它不僅提高實體門店的競爭力、也是吸引顧客的一種有效方式。
國內企業押注集合店,凸顯“體驗”
集合店作為一種潮流,吸引了各大品牌企業的注意力。服裝方面有太平鳥、雅戈爾、美特斯邦威、江南布衣等試水集合店,鞋類企業有星期六、達芙妮的Walk&meet、百麗的MAP等的集合店。
太平鳥:押注集合店 注重個性化
太平鳥在2016年報告期內,品牌集合店已開至18家。2017年計劃新開門店約600家,并推動設立核心城市的品牌集合店。據中國服裝網了解,2017年4月29日,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太平鳥品牌集合店在武漢開業,集結了太平鳥服飾旗下的PEACEBIRD WOMEN、PEACEBIRD MEN及Mini Peace三大品牌。開在武漢的集合店,融合了旗下多個品牌,并較為注重年輕化和個性化的展示空間和用戶體驗,以吸引當下消費主力的目光和需求。新零售時代,企業更加注重用戶體驗,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以用戶為中心更加凸顯,集合店的開設也是滿足了新零售的需要。
雅戈爾:開體驗大店 再造一個“雅戈爾”
2016年10月,裝修設計費高達3000萬元的無錫“雅戈爾之家”亮相,門店營業面積達2000平方米,聘請了國際頂尖設計師Philip Handford團隊。而這只是雅戈爾未來五年計劃開出的1000家實體體驗大店中的一家。雅戈爾千家“體驗大店”,預計單店銷售額有望達到1000萬元,年銷售額達到100億元。這意味著,雅戈爾有信心再造一個“雅戈爾”。
江南布衣:塑造生活方式生態圈
2017年1月,江南布衣首家集合店“江南布衣+”開在了城西銀泰城。店內集合了旗下高端女裝LESS、男裝速寫、女裝JNBY、悖論集和去年底新推出的JNBY HOME5大品牌。其中,JNBY HOME在杭州是首次入駐JNBY集合店。江南布衣此舉是想借此打響品牌的知名度,畢竟旗下的一些子品牌知名度仍然欠缺,比如速寫和less等。
美特斯邦威:打造四大品類風格店鋪集合店
2016年12月底,美特斯邦威在昆明開了一間“四大品類風格店鋪集合店”,即一家店面同時擁有美邦新推出的四大品類風格店鋪。新升級的店面將美特斯邦威原有風格拆分,打造成適合不同人群的四大品類風格,分別對應NEWear、N vachic、HYSTYL、MTEE,并對每個系列的陳列風格進行極致化、區別化的設計。
星期六:凈利雙降仍加碼集合店
2017年5月19日,星期六召開股東年度大會。會上董秘何建鋒表示,星期六在2017年將繼續加大品牌集合店的開店投入,預計年底將達150家。他同時表示,在完成收購Onlylady和閨蜜網之后,品牌集合店將與時尚IP生態圈的戰略充分融合,實現線上線下銷售一體化。據其年報顯示,星期六2016年除了營業收入下降9.61%至14.84億元外,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亦下滑了7.52%至2083.96萬元。截至2016年底,星期六在全國重點城市的購物中心已開設品牌集合店96家,其中部分由低效的百貨商場門店調整而來。
品牌集合店的“正”與“反”
品牌集合店的熱度持續增長,它給傳統鞋服企業帶來機會的同時也面臨挑戰。大多國內企業的品牌集合店處于成長期,因此談不上哪家企業的優勢特別明顯,對于大家來說都有機會。品牌集合店的出現也是市場的一種趨勢。下面我們來看看品牌集合店的優勢。
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新零售時代下,消費由物質需求走向精神需求。鞋服企業的理念也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品牌集合店具有多種品牌匯集,為顧客提供多種風格多種場合的選擇,能夠滿足不同顧客的各種不同需求。與單一品牌的店相比,在品牌集合店,顧客可以有更多選擇空間,應該來說品牌集合店的商品是相對多元化的。
提升顧客選擇效率 延長留店時間
現在無論年輕人還是長者,甚至小孩都有一顆追求時尚的心。在單一品牌店挑選商品時由于選擇余地小,在一家店里難以完成所有搭配,在時間上會有些浪費。品牌集合店在一家店鋪匯集多個子品牌的商品,消費主題明確,顧客可以在店中完成一系列的選擇包括鞋子、服裝、飾品等,購買效率大大提升。同時因為產品的多樣化、豐富性,顧客停留在店里的時間也會延長。如果單一品牌店,顧客往往會直截了當。品牌集合店因為入駐品牌多,各種配搭齊全,顧客自然流連忘返。這樣就會圈住顧客,提高成交機會,從而銷售額也會提升。
能夠與線上相抗衡 讓顧客感受“定制化”服務
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傳統企業一度十分“狼狽”。我們應該看到品牌集合店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務是線上無法取代的。品牌集合店的一站式服務滿足顧客的全方位需求,讓顧客體現定制化服務,這樣成為他們與線上智斗的“法寶”。
有優勢自然也有劣勢,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品牌集合店不過是企業大規模砸錢的產物,究竟能帶來多少效益是個未知數。
簡單集合不能達到預期
有些品牌集合店只是簡單的將企業旗下品牌匯集在一起,簡單粗暴的拼湊、填滿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另外,由于每個品牌都是有自己的定位和目標顧客,如果不好好運營,就會出現沖突甚至矛盾。到時候就出現左右手互搏的問題,并不能達到1+1>2的效果。
品牌之間定位差異、管理模式等難控制
集合店模式能夠使店內每平方米的租金壓力、人員成本減少,但是不同品牌之間定位差異、管理模式、SKU控制等都會是很大難題。
大手筆的投入與最終效益能否匹配
鞋服企業在歷經關店潮、去庫存等調整后,做出調整策略。不少品牌企業在營收、凈利并不理想的情況下做出開品牌集合店的決定。加上品牌企業在運營能力方面的薄弱,賠本賺吆喝的情況依然存在。因此大規模投入與最終效益能否匹配的問題被廣泛關注。
品牌集合店是市場轉型下的產物,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它對于鞋服企業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挑戰機遇,也讓企業對自身品牌有了新的思考。集合店其實就是要做好個性,找到核心競爭力,做好品牌組合、產品組合以及渠道組合,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有利可圖”而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本文來源于中國服裝網,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