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場是重要的零售業態之一,這種匯集萬種商品的銷售形勢,曾被認為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象征。隨著經濟和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賣場零售商在中國扎根。
近兩年,以大賣場為代表的傳統零售業態進入了發展瓶頸期。然而,及時在所謂的“零售業寒冬”中,依舊有大賣場以獨具特色的經營形式取得了逆勢增長的成績。
如果說,一個大賣場品牌整體業績體現的是規模,那么單店業績則體現了大賣場的效率。
最近,歐睿咨詢公布了2015年及2016年14家主流大賣場的單店業績,沃爾瑪、永輝、家樂福等大家熟知的大賣場品牌究竟誰才是單店業績之王?
下面來看看表格呈現的更直觀的數據:
數據來源:歐睿咨詢
注:
1、歐睿對于大賣場的定義是銷售空間大于2500平方米,主要售賣食品、飲品、香煙以及其他家庭用品的零售店。
2、歐睿大賣場數據中:沃爾瑪包括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及好又多超市連鎖公司;百聯集團包括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和華聯吉買盛購物中心有限公司。
在歐睿咨詢公布的14家主流大賣場單店業績中,高鑫零售2015年和2016年均拔得頭籌,單店平均業績分別達到了2.26億元和2.22億元,也是目前大賣場中單店平均業績唯一超過2億元的零售商。
高鑫零售旗下大賣場包括大潤發和歐尚,截止2016年底,在大陸市場共有400多家門店;近日,高鑫零售旗下歐尚、大潤發的無人便利店相繼在上海亮相,高鑫零售開始試水這一新興零售業態。
2016年,卜蜂蓮花、沃爾瑪分別以單店平均業績1.66億元、1.63億元排在高薪零售之后。2015年,它們單店平均業績分別是1.73億元和1.60億元。
物美、家樂福、新一佳、伊滕洋華堂、永輝超市、華潤、新世界、京客隆、百聯集團的單店平均業績也超過了1億元,處于行業領先。
從整體數據來看,大賣場業態發展出現了增速緩慢甚至衰退的跡象。在14家主流大賣場中,2016年單店業績下滑的有9家,超過半數。只有沃爾瑪、永輝等少數大賣場單店業績保持了增長。
在大賣場式微的背景下,不少零售商都在嘗試其他業態。比如,加碼便利店,近來永輝、大潤發、歐尚紛紛涉足便利店;加大生鮮餐飲投入也是另一趨勢,永輝推出超級物種,囊括多種餐飲形態;此外,還有沃爾瑪、物美和京東、多點等平臺合作發力線上線下組合業務……這些新業務都將為零售商探索“新零售”提供經驗幫助。
本文來源于食品板,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