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盒馬鮮生”、“超級物種”不一樣的“速懶鮮生”
來源:網絡 作者:網絡 時間:2017-06-20
核心提示:消費者需求的迭代和人類工具的進化,逐漸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智能化。智能可以理解為,人們運用新技術讓生活方式變得更加高效;從另一個角度看,企業可以充分挖掘“智能”背后的“懶人經濟”。
消費者需求的迭代和人類工具的進化,逐漸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智能化。智能可以理解為,人們運用新技術讓生活方式變得更加高效;從另一個角度看,企業可以充分挖掘“智能”背后的“懶人經濟”。比如說,為了能讓消費者不出家門就能買到新鮮的食材等,進而類似“速懶鮮生”這樣運用科技力量降低商品采購成本,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的企業越來越多。
在大融合時代,馬云在云棲大會提的“新零售”也好,張近東兩會期間提的“智慧零售”也罷,強調的都是線上線下大融合的趨勢。拿現在火熱的“超市+餐飲”的模式來說,跨界融合,能滿足消費升級下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是重構業態的出發點,于是創業者紛紛探索大融合時代下的新商業模式。比如接下來說的速懶鮮生,以“商超+互動式體驗”奔跑在新商業模式的賽道上。
萬億市場下,打造一站式智慧生活電商平臺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整體交易額約為913億元,同比增長80%,預計2017年整體市場規??蛇_1500億元。
但生鮮電商盈利成痛點,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監測顯示,2016年在全國4000多家生鮮企業當中,只有1%實現了盈利,7%巨虧,88%略虧,4%持平。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供應鏈、倉儲配送、用戶這都是燒錢的點。盡管生鮮電商難做,但其3%的行業滲透率,高達萬億的市場規模、高消費頻次、剛需的特性,仍然吸引大量公司投身其中。
另外,波士頓咨詢公司聯合阿里研究院推出的《中國生鮮消費趨勢報告》中顯示,目前城鎮線上生鮮消費滲透率僅為7%,預計這個比例在2020年將達到15%-25%。
相信大多數人聽過有著阿里背景的“盒馬鮮生”,然而,隨著創業者對商業本質的認知愈發清晰,創始團隊來自互聯網基因的阿里巴巴、盒馬鮮生,以及傳統零售基因沃爾瑪和餐飲機構小南國的“速懶鮮生”,也逐漸走進消費者視野。“速懶鮮生”創始人澄識告訴億歐,公司在去年11月成立,拿了數千萬的天使輪融資,主要通過互動式和智能化的購物流程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美食解決方案,去解決用戶一日五餐,以消費者為中心,搭建基于店倉一體化打造一站式的智慧生活電商平臺,定位是一家科技和數據驅動的新零售公司。
去年11月,“速懶鮮生”在上海開出了第一家線下店。面積在500平方左右的門店里,目前提供包含海鮮、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超過3000種商品。澄識介紹,他們目前覆蓋周邊三公里,在體驗店內,通過圖像識別、3D投影等技術實時把商品的所有信息數字化展示給消費者,包括供應鏈、生產過程、生命周期、銷量等,后續也會引入VR、AR等技術,并計劃2017年在上海開設5-6家店,2018年覆蓋上海并且開拓外地市場。
澄識進一步介紹,“跟其他店不同的是,速懶鮮生要搭建一個時時跟消費者產生互動的橋梁,在互動過程中,能抓取到用戶的消費數據,進而再不斷地完善對用戶的畫像,達到精準運營。同時結合已有的會員體系,完善整個用戶鏈路關懷體系,從而增加用戶粘度和復購。目前,從大的方面來講,公司圍繞著80/90社區商圈,在價格體系、用戶體驗和商品品質方面,我們會重構服務體系和品質”。
另外,作為用戶數據的搜尋和完善者,“速懶鮮生”根據用戶在不同時間的購買數據提供“一日五餐”服務,憑借便利店等門店去完善消費者“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和夜宵”的具體需求。
提到公司的愿景,他告訴億歐,“速懶鮮生”結合當下的新科技,深度挖掘店鋪周邊三公里內的消費者數據,將數據不斷沉淀,反向導入平臺化體系,進而分析數據與數據之間的交叉網點,去理解消費者的具體訴求,利用前端的銷售數據去影響后端的供應鏈生產。
構建智能互動場景體驗,落地新零售
零售行業經歷了三次重要的轉型,從第一次以渠道為中心的“渠道為王”,到第二次以產品為中心的“產品為王”,再到現在以用戶為中心的“用戶為王”。零售在不斷發生變遷,時至今日,不管是新零售,還是傳統,永遠都是三個核心主體:消費者、零售店和供應鏈。在澄識看來,“速懶鮮生”的商業模式就是圍繞著消費者構建“商超+互動式體驗”的商業模式,目前是個“得消費者得天下”的時代。
他認為,隨著80/90后消費群體的迅速崛起,落后的線下在體驗上很難滿足消費升級時代下消費者對更高生活品質和個性化的需求。“未來我們會聚焦在消費者身上,用科技手段改變零售業態。”一方面用技術優化供應鏈,一方面獲取用戶數據提升消費者體驗。
他向億歐介紹,在運用成本體系當中,“速懶鮮生”通過掃碼購,智能化互動優化人員成本,同時憑借科技化的人機互動提升娛樂性的服務品質。門店在不斷完善商品貨位數字化、倉店一體化、與消費者進行實時互動和社交的智能體驗,“速懶鮮生”打破了倉就是倉、店就是店的傳統思路,通過將數字化與物流體系結合,提升整個配送揀貨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并逐步實現趨于零庫存的管理。
例如,傳統商超里有些離保質期還有一兩個月的商品,在價格打到最低的情況下,“速懶鮮生”能夠根據已有用戶數據的分析,再通過互動的方式能夠將這部分商品庫存快速消化掉。
“速懶鮮生”通過技術的手段將貨品留存在平臺上,把商品的貨架、編號等全部數字化。另外,根據平臺已有和不斷搜集完善的數據,通過大數據運算以后,能知道店附近三公里內哪些小區的訂單覆蓋率要高,哪些訂單還可以再挖掘。“我們要做的是如何運營沒有覆蓋到的訂單,打破傳統商超開著店,不管背后邏輯的傳統商業模式。我們希望這種體系的結合,能夠加快消費者理解店內商品,提高商品的流動性。”
在今年6月初,“速懶鮮生”與順豐旗下唯一自營的跨境電商平臺“豐趣海淘”達成戰略合作,這一舉措無疑是新零售落地的具體呈現。在用戶層面,雙方將開放各自的用戶體系,深度挖掘用戶需求;在供應鏈方面,雙方將開放各自的優勢供應鏈和商品信息,形成互補;在物流方面,“速懶鮮生”提供店鋪周圍三公里半小時達,“豐趣海淘”提供全城配送,既解決了三公里內用戶的即時性需求,又覆蓋了更廣范圍內非即時性需求的用戶。
同一賽道中,企業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在盈利面前,純生鮮電商顯得乏力,企業為了可持續發展,適應市場和消費者的節奏,不斷對公司進行迭代升級。曾以電商業務為主的“盒馬鮮生”最近在北京布局線下店引來不少反響,其創始人侯毅曾明確表示,盒馬從開業的那一天起就不是線下零售企業,而是基于實體門店的互聯網電商。盒馬鮮生的迭代是一種從上至下落地的方式。
另外一種模式便是“超級物種”,這是永輝超市作為傳統線下連鎖超市,在新零售下的嘗試。“超級物種”多業態融合固然是核心優勢之一,但其核心驅動力卻是在“餐飲”這個集高頻、剛需為一體的點上。在零售界,“快速、便利、齊全、廉價、流行”是競爭致勝的五大法寶,憑借供應鏈和物流能力,企業可以亮出很多殺手锏。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新業態的共同特征有兩點:1、從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出發組合業態、商品和服務;2、營造獨特舒適的氛圍,增加座椅和娛樂性、體驗式的消費,延長顧客在賣場的停留時間。
然而,還有一種模式是,在人工智能浪潮下,把新科技與產業的結合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切入口,“速懶鮮生”便是科技創業的嘗鮮者。澄識認為,新零售的商業模式不是固化的,而是在不斷迭代消費者需求,“速懶鮮生”背后的邏輯是不同的,是要將所有商品數字化,從消費端上溯到生產源頭,全鏈路跟蹤商品信息,包括生產、庫存和銷售,提升整個供應鏈端的效率,更像是天貓這樣的平臺型公司。
他進一步介紹,“超市+互動式體驗”這一商業探索,目前市場還是空白,并沒有出現一家獨大,也不可能形成一家通吃,希望有更多的參與者來教育這個市場。雖然與其他公司選擇在同一個賽道上,但他認為,彼此都在起跑線上,現在還沒有到必須分出個“你死我活”的階段,未來主要還是看誰先掌握更精準、更全面的消費者數據,誰能更讀懂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誰才能走到最后。
本文來源于億歐網作者極客王子,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