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會在低谷的時候悲觀失望。”
當中國樓市正因調控而開始下行時,一家過去兩年迅速崛起的中介巨頭卻顯得胸有成竹,他們正打算逆市而行,加碼過去三年不溫不火的新房業務。
近幾個月,鏈家已先后與遠洋集團、藍光地產金融集團、隆基泰和等開發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此前,鏈家還和融創、鴻坤、碧桂園等十幾家開發商達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對此,鏈家集團高級副總裁、鏈家新房事業部總經理高軍在2017年初的鏈家研究院思享會上表示,“鏈家致力于打造住的入口,與用戶產生更多連接,不光滿足用戶對二手房、租賃的服務需求,新房業務也要全面展開。”
這是萬億鏈家的又一步棋。與過去不同的是,它并非簡單的代理合作。據了解,鏈家接下來將依托線上平臺的流量優勢和線下門店的經紀人,以及大數據和全平臺渠道資源整合,按照開發商的實際需求來匹配資源,以此選擇進行集團層面的合作或某個地區及項目的合作。
鏈家正在尋求加碼的,實際是更多元化的合作方式。以4月份鏈家與遠洋集團達成的集團戰略合作為例,二者的合作主要針對大數據共享,鏈家集團的Link系統與遠洋集團海鷗Ⅱ系統進行無縫對接、數據共享。而上個月濟南鏈家和濟南萬科聯合成立的“一站式簽約中心”則是某個地區或項目合作的形式。
合作內容的拓展,背后潛藏著中國房地產行業微妙的變化。事實上,在過去房地產營銷的語境中,中介始終是單純的服務者角色,沒有更多選擇,也缺乏話語權。
但這種情況看起來正被鏈家率先打破,過去兩年的快速增長賦予了他們新的實力。“要在北京找到有需求的10萬購房者,對房企來說可能很困難,但對于鏈家來說,這10萬人幾乎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鏈家集團一位高管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鏈家今天的新房業務,是“業務發展自然的上升和延續”。事實上,鏈家早在3年前就開始落地新房業務,但真正賦予這家公司底氣的,是過去兩年的快速增長。
這種底氣在具體的合作中也有所體現,據了解,在新房業務上,鏈家會對開發商先進行“遴選”,主要看開發商的項目是否合規、是否五證齊全。這位高管稱,一些合作往往都是從單個項目合作開始,逐步建立互信關系,然后再發展更大的合作空間和范圍。
雖然多年的積累正賦予鏈家更多的空間,但他們選擇加碼新房的時點卻似乎很難讓人理解。中國房地產正因調控而開始下坡,不少專家都認為地產企業將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承受較大的銷售壓力。
自“930”、“317”新政以來,中國房地產開始進入又一個下行通道。據國家統計局上月發布數據顯示,4月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回落,9個城市環比下降或持平。有業內人士認為,房價漲幅的收窄趨勢仍將繼續擴大。
而以北京市場為例,兩次新政出臺后新房二手房成交量都遭遇“雙降”。剛剛過去的5月,新房成交量同比下降38%。與此同時,樓市調控風暴由北京起席卷全國,新政推出后全國已有40城相繼收緊樓市政策。
對于業務開展可能受到的影響。鏈家方面強調他們不會“悲觀失望”,同時坦然接受。“當作是正常的市場現象來看,做好自己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壓力之下也往往意味著新的機會。市場環境的變化正令中國體量各異的房企們尋求更多的獲利途徑,這無疑會成為他們選擇與鏈家合作的一大動機。
鏈家新房業務起步于2014年,2015年鏈家與地產服務機構高策合并,大舉進軍新房營銷服務領域。在兩家合并之初,鏈家集團董事長左暉曾在“董事長左暉給小伙伴的一封信”中稱,目標是在此后三年內在這個市場的年不動產交易額達到約4萬億元左右,并將平臺上新房與二手房業務比例由1:5提升至1:1。
今年是鏈家和高策合并后的第三個年頭,對于左暉提出的4萬億交易額和新房與二手房的比例目標的完成情況,鏈家方面表示不便透露。此前有報道稱與高策合并后鏈家在12個城市上線了新房業務,界面新聞記者經統計發現,目前鏈家已在26個核心城市開通新房業務。
本文來源于界面新聞記者牛牧江曲、劉詩洋,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