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TOP5房企競爭已進入3000億時代,對于一梯隊的大型房企而言,繼續快速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什么?
“企業要創造市場,離不開科技跟進與創新。”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曾公開表述說。從中嘗到甜頭的綠地集團又將觸角伸向高校,近日與復旦大學共同發起成立校企合作科技創新平臺“綠地光華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綠地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雙方聯合成立的“綠地光華”將引入混合所有制,綠地與復旦大學授權的出資單位分別持有65%和35%的股份。在此次合作中,綠地將主要提供、建設園區,復旦大學側重園區的內容建設與項目引進。
張玉良此前曾透露,與高校戰略合作推動產學研融合及科研項目落地,實際上是綠地提高實體產業競爭力的舉措。而綠地作為上海本地大型房企之一,具有打好“上海資源”這張牌的先天優勢。
但綠地并非個案,包括碧桂園、恒大、萬科、華夏幸福等諸多房企均“涉足”名校。比如華夏幸福也與清華大學合作建設XIN產業技術聯合研究中心、與吉林大學就智能網聯汽車項目簽約;旭輝與清華大學共同成立可持續住區聯合研究中心;萬科與同濟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高校也分別就工程、干細胞移植治療研究等合作。
就房地產業而言,從歷年校企合作來看,近年從簡單的人才栽培與輸送逐漸擴大至具體領域的科研成果轉化、建筑項目課題的定向研究等。
“最根本的,房企和高校,一個出錢出地、一個出研究成果出人才,企業和高校相互協同,在雙方拿手的領域里各展所長,有合作的前提。”新城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表示。另外,還應該注意的是,近年雙方的需求都在激烈增長。
記者注意到,綠地近年提出“科創+小鎮”、“科創+基建”的概念,以試圖產業嫁接的方式營造新的價值點。歐陽捷表示,“其實跟高校合作,對于企業特別是房地產企業來說,利好還是很豐富的,除了借助智能科研提升業務,此類合作在拿地、融資等層面也更容易得到認可。”
然而,事情總有兩面性。相對于房企習慣了項目開發的“高周轉”,科研成果轉化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歐陽捷直言,房企和高校合作不排除會有變相圈地的可能。其強調說,校企合作促成房地產行業的創新是好事,但需要把握風險,不要變成新的炒作概念。
本文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作者吳若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