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長實地產香港荃灣海之戀開售,首輪發售496套。市場消息指出,該輪發售在7天之內收到高逾1.45萬份認購支票,超額28倍,這意味著1.45萬人將通過抽簽的方式搶購496套房。5月31日上午,該盤次輪發售346套,此次也收到了大約9000份認購支票,超額認購25倍。
實際上,這樣的火爆場面并非特例,香港樓市正在經歷一輪全線上漲。截至今年4月,樓市均價已回升到11376港元每平方英尺(1平方米約合11平方英尺),環比上升2.2%,處于歷史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香港的地價更是一路上揚刷新歷史紀錄,15日內兩破新高。5月16日,恒基兆業以232.8億港元(約合203.31億元人民幣)摘獲香港中環美利道商用地塊,樓面價高達50064港元每平方英尺,約合每平方米53.9萬港元,總價和單價均為史上最貴。
5月31日,該記錄又被打破。香港地政總署公布南豐發展有限公司以246億港元拿下位于九龍啟德第1F區2號地盤商業地,該價格超越美利道商地,成為香港總價新“地王”。
房價地價屢破新高,香港金管局也屢放“大招”調控樓市。去年底,特區政府全面提高買賣住宅物業印花稅率,外地買家在香港置業需付高達30%的稅款。5月19日,金管局再次“加辣”,宣布推出三項新一輪物業按揭逆周期措施以調控樓市。
該措施對涉及多項按揭,以及主要收入來自香港以外的借款人的按揭成數和貸款進行了限制,同時調高銀行評估新造住宅按揭的風險權重下限至25%。有分析認為,此舉是香港銀行加按息的轉折點,為銀行間的按揭競爭降溫。
政府屢次調控,香港的房價地價為何仍高歌猛進?
從政策方面看,“辣招”頻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場升溫,但并未從根本解決問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指出,加快、加大土地及房屋的供應量是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根本辦法。萊坊地產咨詢公司大中華區研究及咨詢部主管紀言迅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如果市場供應短缺長期得不到解決,僅依靠政府的干預,市場會越管越亂。
國際金融報資深財經評論員張平認為,香港樓市調控政策缺乏“持續性”。房價下跌之時,調控管制相對寬松,當房價再次上漲之時,又出臺“狠招”應對。如此往復不僅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讓投資投機者“學會”了如何從容應對調控政策。
此外,也有分析指出,香港樓市的持續升溫與內地房企在港的“攻城略地”不無關系。數據顯示,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期間,香港共賣出土地31.4萬平方米,總價為1020.6億港元,其中近一半土地出讓金來自于內地房企。據高力國際發布的報告顯示,內地地產商今年一季度在港投資比去年上漲213%,創下歷史紀錄。
其中,海航集團可謂“南下”房企的主力軍,從去年11月起,海航在5個月內共斥資272億港元在香港連拿四宗地。此外,龍湖地產、合景泰富也多次出手香港市場。此前合景泰富與龍光地產聯合拿下的鴨脷洲住宅用地更是創下了香港住宅用地的最高價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樓市不斷升溫,風險也隨之上升。
陳德霖此前曾預測稱,美聯儲今年將有2至3次加息。在5月29日立法會財委會會議上,他還表示房價上漲將導致購買力下降,當樓市周期逆轉時,影響將是嚴重的。
在聯系匯率制度下,香港銀行應跟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雖然香港銀行此前數次并未跟隨,但在美聯儲的加息周期下,整體趨勢將基本同步。隨著美聯儲利率政策正常化,香港銀行會逐漸提高港元利率。對此,陳德霖呼吁市民置業應該量力而為,未來樓市周期會有轉變。
此番香港樓市的火熱升溫,似有二十多年前的香港樓市“盛況”。1995年到1997年間,香港樓市一路“高速增長”,平均價格上漲50%。此后金融危機到來,1997年到2002年間樓市跌幅又高達57%。
香港樓市仍需警惕“重蹈覆轍”。一旦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如大量游資撤離,風險也將至。盡管政府“辣招”頻出,在地價房價屢破新高的情況下,如何能“穩住”房價、保持市場的健康可持續,將是長期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