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村鎮建設司原司長李兵弟
“房企到特色小鎮發展一方面是想尋求發展出路,另一方面也是推動房地產自身的發展轉型。希望房地產企業不是簡單的到地方拿土地搞地產開發”。5月27日,在金恪集團主辦的“2017最具潛力特色小鎮推介峰會暨產融聯盟啟動儀式”上,住建部村鎮建設司原司長李兵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發表了上述看法。
2016年7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財政部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確,到2020年爭取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新城鎮。規劃一出,從各級政府到實體企業以及金融機構等都參與到特色小鎮的建設中,但在特色小鎮成為風口的同時,政績工程、地產模式等問題開始暴露。
今年5月,新華網刊文稱,建設特色小鎮正成為一些房企新的“掘金點”,要警惕特色小鎮演變為房地產一業獨大,形成新的庫存。
在李兵弟看來,特色小鎮當前正處在發展時期,同時又面臨國內資本過剩的情況,特別是房地產的投資都在找出路。大量房地產企業到特色小鎮上去尋求出路。
李兵弟稱,房企到特色小鎮發展一方面是想尋求發展出路,另一方面也是推動房地產自身的發展轉型。“我們希望房企不僅僅把自己原有的優勢拿到特色小鎮中去發展,更重要的是把促進產業發展的這樣一種精神拿到促進地方實業發展上去,跟當地政府和創業者共同謀求發展,而不是簡單的到地方拿土地搞地產開發。”
《特色小鎮培育建設調研報告》顯示,自2016年相關部委公布特色小鎮名單和發布相關政策后,不到半年時間,已有多家房地產上市公司披露涉足小鎮建設的計劃。
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包括碧桂園、華夏幸福、綠城、綠地、融創、華僑城、雅居樂、陽光城等企業在特色小鎮方面均有新的動作。其中,碧桂園已經成功布局了5個科技小鎮;綠地控股則把特色小鎮模式納入2017年發展戰略,將重點選擇有大城市購買力溢出效應、有產業導入支撐的一二線重點城市遠郊及周邊,投資啟動特色小鎮大盤項目,計劃重點圍繞智慧健康城、文化旅游城兩個題材,形成開發模型和產品系列。
華僑城股份公司總裁王曉雯則透露,未來華僑城將構建100座具有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特色的小鎮,創造20萬個創業和就業崗位。
時代地產則宣布5年內將投資9000億元布局30個“未來小鎮”項目。
對此,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廣斌在會上指出,特色小鎮建設有別于大批量建造的房地產項目,特色小鎮在建設過程中,不僅要融合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社會組織的需求和智慧,更要在一開始融合當地文化、居民、未來參觀者的需求和智慧。
李兵弟表示,特色小鎮建設基本上屬于存量優化、盤活、平衡,都應該圍繞存量進行。好的特色小鎮,需要有由下而上生成的自組織能力,能與其它特色小鎮形成協同合作模式。小城鎮發展繼續擴張式的發展大城市、特大城市不能完全解決中國城鎮化的發展問題,特別是解決城鄉發展差距的問題。
李兵弟指出,當前特色小鎮建設中存在著多種問題,包括毀滅文化、無中生有、憑空打造;也有些是政績工程,強派指標、資源錯配、地產模式。在資本驅使下,東施效顰、一哄而上的現象較為普遍。
對于當前存在的問題,今年5月4日,北京市多部門聯合出臺政策,促進和規范功能性特色小鎮健康發展。政策要求嚴禁整體鎮域開發,嚴防借機圈地,嚴禁搞大規模的商品住宅開發。
李兵弟稱,2015年9月,中央財辦調研組赴浙江調研特色小鎮,2016年7月,住建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這一數量約占全國建制鎮的5%。
李兵弟指出,特色小鎮建設不是建新城,產業新城發展是規模經濟,是大規模土地、大規模產業、大規模人群,開發投資大,開發周期長。而特色小鎮發展是“有限經濟”,在有限規模下發展有限產業,拉來有限人群進行短平快發展。“現在我們的特色小鎮發展要用增量帶存量。我們那么多的小城鎮不可能一起發展,只能逐步發展。”
本文轉載自澎湃新聞網,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