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讓消費者自助下單的“無服務員”模式,受到不少商家和創(chuàng)業(yè)者的青睞。從目前的全球趨勢來看,“無人商店”的探索已經(jīng)四面開花,逐漸形成風口之勢,對下一步線上線下融合必將產(chǎn)生深刻影響。
零售業(yè)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建立了“智能零售+體驗式消費”的商業(yè)模式。在歐美國家的很多賣場,往往設有“無人收銀通道”,如果顧客不愿意排隊等待,選擇在機器上通過掃描貨物結賬即可。但它們普遍還沒有跨出“無收銀員”的一步。
2015年,杭州一家華潤萬家的便利店和北京的一家全時便利店試驗了無人收銀模式,顧客買完東西后自行計算付費金額、自助結賬,隨后這一模式在國內(nèi)賣場大量涌現(xiàn)。
到現(xiàn)在,“無人商店”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拓展。2016年12月,亞馬遜宣布將開設一家無須排隊結賬的實體店——Amazon Go。顧客只需要在進門時刷一次二維碼,拿上想要購買的商品,就可以大搖大擺地走出商店。其原理是,在顧客購物過程中設立了智能識別系統(tǒng),而當其穿過特別設立的“交易區(qū)”時,該店的智能系統(tǒng)會自動識別消費者身份,并從中算出用戶的花銷并從顧客的亞馬遜賬戶中扣款。
“無人商店”的優(yōu)勢,在于顧客購物之后無需排隊,可在無人柜臺自助結賬,不僅方便,而且可以節(jié)省超市過多的人力成本,并提升運營效率。但與此同時也引發(fā)了人們的種種擔憂。
第一種擔憂是,如果機器和算法越來越多地取代人類的勞動,可能會造成更多零售從業(yè)人員的失業(yè)。第二種擔憂是,“無人商店”如果在中國大量出現(xiàn),可能會因為消費者的誠信或道德上的問題,而面臨“失控”的狀況。因此,“無人商店”的發(fā)展是有前提條件的。
就發(fā)展本質而言,全球性的“無人商店”探索是對線下零售業(yè)人力資源的整合與變革。同時,隨著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等新興技術的進一步完善,“無人商店”的落地應用也將更為廣闊。
今年2月,芝麻信用和億百科技聯(lián)合共同推出名為“take go”的無人商店和信用結算系統(tǒng)。億百科技創(chuàng)始人陳海波說:“未來零售一定是基于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等技術支持的智能零售,智能零售帶給顧客的體驗可以比有人服務更好更快捷,比如人店對話。最好的支付就是忘掉支付,不用現(xiàn)場支付。”
“無人商店”是新技術在線下應用的產(chǎn)物,而其進一步完善,也必然在新一輪的技術進步中完成。未來,在移動支付領域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國市場,必然是“無人商店”應用的全球潛力市場。
本文來源于中外管理雜志,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lián)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