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刮了幾年的關店風,似乎仍沒有要停下的勢頭。
看身邊,就在5月2日,河北省會石家莊中唯一一家沃爾瑪在運營5年后正式關店歇業了,繼上海世紀聯華、荷蘭萬客隆、深圳人人樂等商超巨頭之后徹底告別“國際莊”;放眼遠方,大洋彼岸的美國實體零售商中,2017年第一季度有近2100家門店關門、9家零售商申請破產保護,甚至超過了經濟大蕭條時期的高位。
那么,國內零售業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最新一季度數據顯示:五大零售商中,沃爾瑪客單價依然領先于其他主要零售商,但客流量流失較大;高鑫零售集團各指標均下降;相較于其他主要零售商,永輝集團客單價較低,不過在其他零售商顧客數量遞減的情況下,只有永輝的顧客數量有所增加。
沃爾瑪三個月連關11店
“5公里死亡圈”理論破滅?
曾經,關于沃爾瑪有個著名的“5公里死亡圈”理論,即有沃爾瑪門店存在的方圓5公里內,其他零售業賣場都沒有生存空間。但這個“神話”,正在被“關關不息”的現狀打破。
據報道,沃爾瑪鄭州金水路店、大學路店將于5月17日起停止營業,沃爾瑪浙江衢州坊門店也發出停業公告,于5月10日起停止營業,而5月2日沃爾瑪在石家莊的唯一一家店也已停止運營。
算上今年3月關閉的4家門店(長沙高橋店、北京望京店、廣州天利店、蘇州現代大道店)和4月關閉的3家店(合肥勝利路店、馬鞍山路店和常熟海虞南路店),沃爾瑪在三個月內關閉和即將關閉的門店總數達到了11家。
實際上,最近幾年,沃爾瑪在華每年都有門店關閉。2012年,沃爾瑪中國區關閉5家門店;2013年,關了15家;2014年,關了16家;2015年,關了1家;2016年,關了13家……2017年,又會有多少家say goodbye呢?
樂天瑪特停業門店達87家
折合損失高達人民幣12億元
韓聯社4月20日引用韓國樂天瑪特的消息稱,在中國境內的99家樂天瑪特門店中,被勒令停業的門店總數達到74家,另有13家自行停業。受其影響,樂天瑪特在華營業損失已高達2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2億元)。不過韓聯社說,盡管如此,樂天瑪特仍向當地中國職員照常發工資。
報道稱,樂天方面表示,4月中旬時有70家樂天瑪特的1個月停業限期屆滿,但截至19日,仍無一家恢復營業。由于“樂天瑪特撤離中國”的說法令中國籍員工忐忑不安,因此樂天計劃將在一段時間內照常發工資。
易買得年內關閉6家門店
計劃全面撤出中國
近日,據媒體報道,韓國最大零售集團新世界集團旗下的大型折扣超市易買得(E-Mart)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關閉在中國現有的6家門店,結束20年的“入華之旅”,全面撤出中國,將重心轉移到越南、蒙古等快速增長的市場。
作為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韓國零售品牌,易買得在1997年入駐上海之初,曾設立在中國全境開1000家門店的計劃,但分店最多時也只達到26家,后來由于效益不佳、經營日漸困難,2011年開始逐漸減少分店數量,目前所剩的6家門店都集中在華東地區(上海和無錫)。截至2016年底,易買得在華經營虧損約為1500億韓元(約合9.2億元人民幣)。
華潤萬家自營門店減少超800家
正在琢磨超市里邊賣汽車
在被剝離出上市公司“華潤創業”之前,也就是2015年上半年,華潤萬家營收人民幣約504億元,門店有4800家,其中約85%為直接經營,其他為特許經營;2016年,華潤萬家全國自營門店實現銷售1035億元,自營門店總數為3224家。一年半的時間,華潤萬家的自營門店減少了800多家。
此外,2014年華潤萬家斥資220億港元控股了Tesco在中國的134個樂購門店及19個購物商場,這成為中國零售史上最大一樁并購案。截至目前,合資完成后華潤萬家已進入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241個城市,員工人數25萬。
對了,現在有個新鮮事兒,華潤萬家正在琢磨超市里邊賣汽車。
大潤發上海港澳店停
20年內第二家門店關閉
3月24日,大潤發上海港澳店正式關閉,這是繼去年10月12日濰坊濰一廣場店關閉后,大潤發進軍大陸20年來關閉的第二家門店。
據悉,該店于2006年9月20日開業,是大潤發在上海地區開設的第8家門店。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其實關店也并不能說明什么,除這家店即將關閉以外,另外還有兩家門店物業也將到期,正在評估是否續約。他認為,大潤發與物業簽約的時間長,投入的成本也大,關店是一件十分謹慎的事,主要衡量指標是現金流是否為負。
此外,大潤發發展部總經理洪萬康在濰坊關店后不久談到對關店的認識。他認為零售行業關店將進入常態化,大潤發對于門店選址一直比較慎重。最長租期是20年,租期到了可能面臨租金要上漲的情況,如果大潤發不能接受就會選擇離開。所以說,關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新開33店關閉2店
永輝一季度凈利達7.44億元
4月14日,永輝超市發布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第一季度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152.61億元,同比增長13.7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44億元,同比增長57.55%。
報告顯示,一季度永輝在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陜西、山西、四川、貴州、北京區域新開33家門店(含優選店、超級物種店各1家,會員店9家);在廣東、福建各關店1家。
截止到3月31日,永輝超市已開業門店達520家,同時在黑龍江、北京、湖北、河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山西、四川、貴州等區域新簽約門店38家(含超級物種店7家,會員店10家)。截止到3月31日,已簽約未開店項目合計207家。
物美率先試水零排隊購物
“未來超市”初現端倪
4月15日,物美華東區48家大賣場率先上線漢朔電子價簽,同時全國范圍的門店上線電子價簽的工作也在陸續展開。自此,物美門店全品類商品采用電子價簽,摒棄紙質價簽從而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管理。
據測算,每家門店SKU約為20000~30000個,此項投入可謂是大手筆,但是電子價簽在整合線上線下信息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呈現出的智能化和高效率則是物美實施新零售戰略的必要條件。
4月25日,物美聯手多點推出的“自由購”項目在門店成功運營——挑選商品、用多點APP掃描商品條形碼、生成電子購物車、線上支付、工作人員校驗代表支付成功的條形碼,整個購物過程結束。
購買過程中完成結算,不必在收銀臺一一掃碼,物美推出的這種自助購物模式在中國零售行業里是首例,經營理念類似亞馬遜提出的“未來超市”。目前物美在北京的148家門店已經實現“自由購”,華東的48家物美門店也將陸續推出該項目。
截止到2017年3月份,多點在北京已經擁有超過1800萬電子會員,如果按北京將近3000萬常住人口計算,每三人就有一個是多點用戶,“多點+物美”在北京市場的滲透率已經超過50%,這都為“自由購”在物美的全面推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已經私有化的物美集團最后一次發布業績數據是2015年中報,2015上半年營收116.8億元,門店有586家,其中大型超市180家,便利超市406家,彼時新開店35家,關店14家;根據《聯商網》統計,2016年物美新開大賣場42家,較2015翻了一倍。另據物美內部人士透露,物美在2015年與2016年凈利潤均實現翻番,僅2016年凈利潤就超過12億人民幣。
家樂福網上商城覆蓋12城市
計劃進一步擴充便利店業務
2016年4月,家樂福宣布網上商城的布局再擴一城,將深圳納入電商版圖中。此前,家樂福網上商城南京站也剛剛正式開通,至此,家樂福的電商觸角共伸向了12座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成都、昆明、蘇州、無錫、武漢、哈爾濱、沈陽、天津、南京以及深圳。
此外,家樂福對旗下時尚品牌“Easy Carrefour”便利店的經營狀況表示滿意,計劃在上海及其他城市新開更多門店,進一步擴充便利店業務。同時,未來家樂福仍然會加大對大賣場的投資和發展,特別在中部和西部省份開拓新店,同時加強對現有門店的改造和升級。
新一佳重組后陸續開張
新門店取名“悅購匯”
作為深圳老牌連鎖超市的新一佳,最輝煌的時候,銷售額將近176億元,位居全國商業連鎖企業第十七位、廣東省第二位。但近年來新一佳超市因為經營不善,資金鏈緊張,欠供貨商款、欠物業費、欠員工工資,去年已在全國范圍進行關店重組。
2017年以來,隨著新一佳內部調整和重組工作的推進,部分門店已經重新恢復運營,并更名為“悅購匯”超市。據市場監管部門的注冊信息顯示,悅購匯是深圳市大晟新一佳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超市。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注冊資本1000萬元,大晟資產、新一佳以及嘉起投資分別占股52.5%、25%以及22.5%。
中百集團一季度關店30家
凈利潤暴漲2674.05%
4月27日,中百集團發布2017年一季度業績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95億元,同比下滑6.09%;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1.07億元,同比暴增2674.05%。截止報告期末,公司連鎖網點達到1033家,其中,中百倉儲超市182家(武漢市內73家、市外湖北省內77家、重慶市32家),中百便民超市822家(含中百羅森便利店86家、鄰里生鮮綠標店26家)。
在2017年前三個月內,中百集團新開門店集中于社區超市、便利店和生鮮超市,新增小型中百超市3家、中百羅森便利店36家,以及生鮮綠標店6家;同時,關閉30家中百超市以及武漢市外中百倉儲門店4家。2017年全年規劃新開10家倉儲超市、40家標準超市、150家便利店。
中百集團2016年凈關閉大賣場61家,創歷史新高。根據目前的經營狀況,中百集團長期虧損或扭虧無望的門店已經基本調整完畢,大規模關店的壓力已過,后續將主要對部分省內市外門店進行動態優化調整。
據悉,中百羅森便利店“五一”三天銷售420萬元,每家門店日均銷售1.5萬元,總體銷售呈穩步上升趨勢。
單月連開11門店
步步高打造差異化賣場
2017年1月21日,步步高同啟九店,遍布湖南郴州、岳陽、邵陽、婁底各縣市,僅僅1月份就連開11店,一季度共開12家門店。此外,步步高以2.26億元收購了梅西商業94%的股權,梅西商業是四川零售知名品牌,旗下擁有標超、便利店等多種業態。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在2017集團管理層年會上曾提到,“2016年步步高新開店數量達48家,2017年將開出50家新店。”
步步高將超市業態定位為三種標準:二代大賣場、三代大賣場和精品大賣場。三四線城市(縣級市場)以二代大賣場為主,在地級市或一些比較好的商業項目里開三代大賣場,省份城市和經濟較發達的城市里,則升級為更高級版本的精品大賣場。
這種針對細分市場差異的錯位經營,將不同消費習慣、消費能力的市場進行了更精準地定位,也更好的傳達了步步高在不同市場上給消費者的品牌認知。
根據步步高2017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步步高實現營收47.30億元,同比增長5.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21.58%。目前,步步高零售業的版圖已經覆蓋了湖南、江西、廣西,進入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等省自治區。
天虹推出新型精品超市
目標三年內開到150家
隨著天虹超市業務專業化變革的有效推進,2016年天虹超市實現兩位數增長。2017年1月21日,天虹全新超市品牌sp@ce第一家店在深圳正式營業,主打“都會生活超市”;4月28日,天虹股份通過《關于公司發展獨立的體驗式數字化超市業態的議案》,決定獨立發展超市業態,并定位為中高端的新型體驗式數字化超市。
據悉,天虹以sp@ce超市和天虹超市為重點,拓展選址,選擇25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的獨立商業物業或購物中心內超市物業,目標是3年內超市門店數實現100~150家。
天虹股份2016年年報顯示,超市業務營業收入55.52億元,同比增長3.61%,毛利率23.86%,同比增長0.61%,占據整個公司的營收及利潤超過10%。
開店39家關店51家
聯華超市整體“負增長”
4月27日,聯華超市發布截至2017年3月31日止的一季度業績公告。公告顯示,聯華超市一季度未經審計營業收入約78.5億元;未經審計營業成本約63.3億元;未經審計歸屬于該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3644.29萬元。截至2017年3月31日止,未經審計資產規模約167.38億元。
報告期內,聯華新開門店39家,關店51家。其中華東地區新開門店22家,關店39家;華北地區新開門店2家,關店2家;東北地區新開門店2家,關店3家;華南地區新開門店13家,關店7家;華中地區以及西南地區無變動。
另據凱度消費者指數數據顯示,前10大零售商市場份額分別如下:
其實,關店是整個業態生態結構的調整,尤其是大賣場在轉型調整中。在中國,目前大賣場這個業態占比太高,而在日本市場,占比最高的卻是便利店業態。有觀點認為,未來中國大賣場業態、社區超市、便利店各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