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次曝出的裁員消息,將沃爾瑪又一次推上風口浪尖。近兩年以來,電商在增長、大型超市卻在下降,大型超市的銷售為什么越來越難?為什么原來的銷售大戶,銷售卻下降這么大?
大型超市出現衰退跡象
最近,隨著網絡業務投入的增加,沃爾瑪準備削減數百個工作崗位。本次裁員包括沃爾瑪國際業務、科技部門以及山姆會員店。今年早些時候,沃爾瑪決定裁撤約1000個崗位,包括200個電商業務崗位。
關店裁員對沃爾瑪來說真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從2012年開始,沃爾瑪在中國引起最多關注的就是關店和裁員。
據統計,2012年沃爾瑪在華關閉門店5家,2013年關閉15家,2014年關閉25家,2015年關閉1家,2016年關閉13家,而2017年的“關店潮”或許將會進一步擴大。
頻頻裁員的背后,凸顯出沃爾瑪經營上面臨的困局。根據沃爾瑪財報,截至2016年1月31日的2015財季,沃爾瑪年度營收4821.3億美元,同比下滑0.7%;凈利潤146.94億美元,較2014財季的4856.51億美元有所下降。據S&P Capital IQ data數據分析公司統計,這是沃爾瑪至少35年以來首個年度營收下跌。截至2016年10月31日的沃爾瑪2016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財季沃爾瑪的凈利潤同比下滑超過8%,至30.34億美元。
不僅是沃爾瑪,其它大型零售業的日子其實也不算好過,有數據顯示,在2013—2014兩年內,家樂福關閉的門店數量約25家,而2016年,華潤萬家上百家店鋪關門。永輝超市在零售業低谷期持續跑馬圈地開新店,但在2015年前三季度也關閉了7家門店,損失超過5000萬元。中國江西網財經記者梳理公告發現,2016年,聯華超市新開門店212家,關閉門店477家,關閉門店中395家為加盟店。
對于這些零售業巨頭的閉店事件,無論是關閉門店本身給周邊百姓帶來的切身感受,還是經過媒體渲染之后制造的一種別樣的氣氛,似乎零售業中的超市板塊出現了一種衰退的跡象。
GDP增長使超市行業陷入不利
過去十幾年,亞洲經濟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以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增長率達10%左右的中國為首,東南亞各國最低也保持著5%左右的增長。看好迅速擴大的亞洲市場的歐洲超市在各地拓展了店鋪網,但大部分都陷入虧損。關于失敗的原因,這些超市企業列舉了“當局對大型店鋪監管過嚴”“物流網不完善”以及“得不到批發商的配合”等因素。但是,有媒體認為,大型超市的關閉和人均GDP水平之間有著某種關系。
據分析,在發展中國家,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消費將趨于活躍。該階段被視為生活日漸富裕,購物消費金額出現增多的階段。2013年中國的人均GDP就已經超過6747美元,超過了3000美元,迎來了中產階層的消費熱潮。事實上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后,超市等單純銷售低價商品的大型店鋪被認為將陷入不利。受GDP增速較低的內陸地區拖累,中國的人均GDP為8000多美元,但實際上在上海和北京等沿海地區的主要城市,人均GDP已輕松超過1萬美元。
超市行業被電商平臺沖擊
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正放棄大型超市購物。2015年,麥肯錫調研顯示,中國互聯網消費人群中僅16%在實體店購物。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去超市次數越來越少,實體超市線下客戶流失嚴重。
目前80后90后消費者已經成主力消費人群,他們追求的是消費性價比,主張的是便捷、快速、隨性、碎片化消費,加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超市、大賣場的商品被電商平臺不斷沖擊。同時選址不當、定位不準確、無形中抬高的物價,可能都是部分超市難以生存的原因。
從當前來看,受經營成本日益攀升、消費需求結構調整、網絡零售快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實體零售主要指標增速回落,部分企業經營困難,關店現象頻發。在這些諸多不利因素當中,關于房租上漲的話題,似乎更為業內外人士所關注。
“經營成本不斷攀升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租金的大幅上漲讓很多旗艦店、賣場都虧本運營。特別是給那些想通過‘多開店’來提升業績的新店擴張模式帶來了考驗。業內甚至已經有租金不斷攀升成為壓垮零售商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說法。”陜西富平柿柿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賈登輝表示。
閉店風波其實是轉型寫照
對于超市行業的新變化,如沃爾瑪、家樂福等傳統零售企業怎會察覺不到,各方皆已早早布局。在2014年家樂福就嘗試性地在上海開立了第一家便利店形式的新超市“Easy家樂福”,在約250平米的經營場所中銷售5000種左右經過精挑細選的商品,并同時提供餐飲服務。同時在2016年底成立新的家樂福(中國)超市投資有限公司,新公司負責人為家樂福便利店項目負責人,業界普遍認為這是家樂福將發力便利店業務的新信號。據統計,截至2017年初,Easy家樂福的門店數為25家,雖然按照家樂福中國區高管“2016年底Easy家樂福的數量將達到35到40家,并在2017年進入上海以外的城市”的設想還有一些差距,不過我們多少看到了家樂福轉型的開端。
而與家樂福不同,沃爾瑪將新業務的重點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沃爾瑪很早就持有京東的股份,并且通過2016年底的增持行為,將自己在京東A類普通股的份額增加到了超過10%,并額外投資“達達”城市物流平臺及“京東到家”生鮮O2O平臺。同時“沃爾瑪全球購”和“山姆會員店”也進駐京東,推動自身的互聯網化發展。對于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戰略,沃爾瑪中國區高管直接表示“將繼續推進與京東的戰略合作和全渠道發展,為顧客提供線上購物、送貨上門、移動支付等多種解決方案,提升線上線下無縫連接的顧客購物體驗”。
與沃爾瑪、家樂福這兩家國際零售業巨頭一道,以永輝為代表的本土新勢力也在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永輝旗下高端品牌“Bravo YH”在2016年拓店48家,雖然發展情況還有待觀察,但這已經成為市場上一顆閃耀的明星。
可以說,當前的閉店風波并不是超市行業衰退的信號,恰恰相反是眾多零售企業轉型的寫照。
.本文來源于財經國家周刊,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