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仲量聯行發布研究報告指出,上海將取代香港成為中國最大的辦公樓市場。過去數年內,上海一直面臨著優質辦公樓供應的短缺,這一情況在2017年將隨著幾個新建項目的完工而有所改善。
仲量聯行預計,截至2020年,上海中央商務區的新增辦公空間將達到約110萬平方米;非中央商務區的浦東、虹口和閔行區子市場預計將新增330萬平方米的辦公空間。屆時,上海的甲級辦公樓空間總量預計將達到1100萬平方米,超過香港成為中國最大的辦公樓市場,同時,上海優質辦公樓的竣工量將超越香港、悉尼和東京。
對此,仲量聯行中國區研究部總監周志鋒表示,“國內企業將帶動上海甲級辦公樓空間的需求發展,而跨國企業將會更多地聚焦在優質辦公空間,以便其盡早在蓬勃發展的中國消費市場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這種對辦公空間的高預期需求量,將有望吸納未來大量的新增供應。”
網絡零售的強勁增長推動商業地產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數據,2017年第一季度,北京甲級辦公樓市場共有四個項目竣工交付,合計帶來約15.3萬平方米的新增可租賃面積,令全市甲級辦公樓市場存量升至1008萬平方米(含自用面積),繼續領跑全國。即便如此,在業內人士看來,與國際上排名靠前的大都市相比,北京甲級辦公樓規模還是相對較少。
不過,由于本季度北京寫字樓市場迎來集中供應,加之受春節假期影響,寫字樓租賃活躍度有所下降,使得甲級辦公樓整體空置率進一步環比上升0.5個百分點至6.1%。但業內人士指出,從全球來看,北京甲級寫字樓空置率還是相對較低,近年來始終是全球寫字樓空置率最低的三大城市之一。
受居民收入增長以及城市化進程的推動,北京零售市場將保持長期樂觀發展。然而,隨著“新零售”時代的到來,在市場格局的轉換下,傳統實體商業模式的轉型將成為必然趨勢。未來眾多零售企業將利用更多渠道提升客戶體驗和運營效率,重塑零售商業新模式。
根據戴德梁行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北京全市及五大核心商圈甲級寫字樓市場租金繼續保持穩定。全市甲級寫字樓有效凈租金按建筑面積計算達每月每平方米388.4元,環比上升0.3%。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望京——酒仙橋商圈憑借其活躍的市場表現,空置率從上季度的17.3%下降6.3個百分點,至11.0%。有效租金按建筑面積計算為每月每平方米281.8元,環比增長0.3%。中關村商圈表現則同樣突出,得益于旺盛的市場需求,在新項目入市的前提下,空置率并未受影響,較上季度持平,僅為2.6%,并以單季度53000平方米的凈吸納量位居各商圈之首。
戴德梁行北中國區寫字樓——企業服務部高級董事嚴區海表示:“自去年營改增政策出臺后,很多業主將稅費計入到租金中,租金一年內被進一步推高。未來一年,受新增供應壓力和營改增稅費的雙重影響,北京寫字樓空置率將繼續上升,租金預計將保持平穩或繼續呈小幅上升趨勢。”
另外,隨著上海辦公樓租金的不斷上揚,越來越多的價格敏感型租戶開始轉向傳統中央商務區以外的新興商務辦公區。上海火車站、北外灘和前灘等外圍地區,因其與中央商務核心區連接緊密且交通便捷,對租戶尤其具有吸引力。這種趨勢在整個亞太地區日益顯現,其中悉尼和孟買等城市的次級商務區(SecondaryBusinessDistricts)已呈蓬勃發展之勢。
據仲量聯行發布的數據顯示,科技企業帶動了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和成都這五大城市中甲級辦公樓凈吸納量的增長。2016年,科技企業推動的甲級辦公樓凈吸納量超過了制造業等行業,目前正接近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企業的凈吸納量。
專家表示,大量的資本正使得更多的科技企業,如滴滴出行和百度等將其辦公樓升級或擴大至甲級辦公空間,從而提高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此外,供應方面也有力地支撐了這一發展趨勢。在中國大陸的四大一線城市,迅猛發展的新興中央商務區市場提供了大量的新建甲級辦公空間,同時其租金也是大型科技企業可以承受的。
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可能將聯合辦公空間、服務式辦公室和公共空間作為其房地產投資組合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促進合作,為員工提供更多的自主權,更能為企業提供一個靈活、可擴展的房地產投資組合模式。
此外,專家還表示,近年來,實體零售行業受電商的沖擊始終烏云未散,各大購物中心紛紛擴大自身餐飲比例,憑借其餐飲品牌來增強消費體驗、吸引客流。未來,重視消費體驗的新興業態和社區型商業將發展迅速。
本文來源于中國經濟時報,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