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希望用科技重塑實體店。去年底它們在西雅圖開始測試新型便利商店 Amazon Go,店內使用了傳感器等技術,可以讓顧客結賬時不用再通過收銀員。
不過這個本該在本月底開張的零售店因為遇到技術問題,現在要推遲對公眾開放。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話稱,Amazon Go 店內攝像頭和傳感器跟蹤店內人流移動和貨架商品變動情況,以此進行結賬、商品補貨。但是從去年開始測試以來,商店內人數超過 20 或者消費者過快的搬拿特定貨架上的商品,Amazon Go 的店內跟蹤設備就難以跟蹤消費者和商品。
這不是亞馬遜想要的結果。原本亞馬遜想在 Amazon Go 使用前沿技術減少店內雇員數量,但現在還是要靠人來確保技術的正常工作。依照現在的研發進展,Amazon Go 開業后仍然要靠人工確保技術準確跟蹤采購。
亞馬遜正經營著只對員工開放的 Amazon Go 便利店,開在亞馬遜辦公大樓一層。公司員工可以在那里購買做好的飯菜、飲料和零食。顧客在進入商店時,只需通過一個手機應用程序通過一道門,買完后直接帶著東西出來就可以了。就像使用 Uber 打車到了目的地不用打開軟件或支付工具付費,費用已經由 Uber 從用戶實現綁定的銀行賬戶劃走了。
不過亞馬遜在便利店用的前沿技術可能出于宣傳目的。因為這些概念,市區便利店獲得成功更重要的還是位置和賣的東西。
對于一家開在美國大城市市中心的店鋪來說,利用前沿技術節省下的人工開支,跟門面租金相比都只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而且在美國中型超市里,一般都會有自助掃碼結賬機器。即便是在收銀柜臺結賬,顧客也是自己刷卡,整個流程本就不會耽誤多少時間。
第一家對外 Amazon Go 將開在西雅圖市區,在市中心第七大道和 Blanchard 街的拐角處,那里離西雅圖地標建筑太空針塔只有約 15 分鐘步行距離。門店面積不大,170 平方米左右,主要提供的是可以即食的早中晚餐,或半成品食材等。餐食有店內廚師自己做的,也有跟當地其它餐廳、面包房合作提供的。
戰略和管理咨詢公司 A. T. Kearney 食品和飲料業務合伙人蘭迪·伯特(Randy Burt)表示,亞馬遜逐漸意識到,實體店所提供的某些體驗是無法數字化、也難以復制的,“他們還能否繼續分得一杯羹,最關鍵的是看能否創造某種體驗的能力。”
除了 Amazon Go,亞馬遜生鮮自取業務 Amazon Fresh Pickup 也在開發一項新的技術,這種技術將在顧客進入停車場后進行自動監測,這樣就能幫助顧客更快取到自己的貨物。
亞馬遜預計今年把 Amazon Go 開到更多美國城市和英國。至于生鮮業務,除了兩家今年即將在西雅圖開業的自取商店之外,明年還將至少有五家這樣的生鮮自取商店出現。
本文來源于好奇心日報,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