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無人機產業化基地效果圖
2月18日,西北工業大學“翱翔小鎮”暨無人機產業化基地建設啟動大會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舉行。
如同睡美人一樣,陜西眾多的科技成果都沉睡在成果庫里,如何將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陜西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難題。科教小鎮的出現,使科研成果轉化與特色小鎮建設成為發展的兩個翅膀,加速區域產業和城市的迭代升級。
說起特色小鎮,陜西人首先會想到的,可能是照金小鎮、青木川小鎮等一批以文化旅游為特色的小鎮,而浙江人會提到的則是西湖云溪小鎮、西湖紫金眾創小鎮、烏鎮互聯網小鎮等一批以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為主題的新興產業小鎮。在科技資源眾多的陜西,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繼遍地開花的文旅小鎮之后,2月18日,由西北工業大學聯合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西安科為航天科技集團共同建設的西北工業大學“翱翔小鎮”暨無人機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正式啟動,標志著陜西首個科教特色的小鎮啟動建設。
文旅之后,特色科教小鎮在陜崛起
作為軍民深度融合、科技創新驅動的重大項目,“翱翔小鎮”規劃占地5平方公里,預計總投資350億元人民幣。項目依托西北工業大學在“空、天、地、海”無人系統領域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優勢,打造我國首個以“空、天、地、海”無人系統產業集為核心的“科教產融”創新示范小鎮。據預測,到2022年左右,“翱翔小鎮”項目將形成產業、科技、博覽、教育、綜合服務五大功能板塊,未來可帶動上千億元產業價值。
“作為西北工業大學‘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抓手和‘十三五’期間的重大項目,小鎮定位特別明確,不是要搞成文旅、民俗類的小鎮,而是具有鮮明的科技和產業特征。同時,這也不僅僅是一個產業園區,小鎮集產業、文化、旅游、休閑功能為一體,科研、教育、產業、金融融合發展,滿足生產、生活、生態的各種需求。”西北工業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7年,西咸新區由西安代管后步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此次西北工業大學“翱翔小鎮”落地灃西新城,也成為西安科技資源服務大西安建設的創新實踐。“小鎮作為以無人系統產業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化項目,將有力地促進新區的產業發展的新業態,培育新經濟,為我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深化軍民融合發展探索新的路徑,將成為建設大西安新中心的新力量。”西咸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龍頭牽引,優勢布局工業級無人機
無人機航拍、無人機送快遞……2016年科技創新拉動的新消費促使無人機飛入了尋常百姓家,成為智能產品中的新銳,也促使大疆成為無人機市場的獨角獸企業。
“大疆屬于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而西北工業大學作為國防特色高效和軍民融合的重要平臺,目前是我國最大的高端中小型無人機科研生產基地。在無人機總體設計、動力裝置、飛行控制、導航制導、發射回收、系統集成、飛行試驗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掌握了核心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在工業級無人機方面具有強大的科研、生產、服務優勢。”西北工業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張近樂說。
據相關專家分析,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只是前奏,無人機真正的主流應用還在工業、農業、林業、警用、消防、氣象等行業應用方面。與消費級無人機相比,工業級無人機有較高的門檻,它的專業性會經過很多監管和把控,產量也不像消費級那樣多,質量性能相對更加穩定。
據了解,此次“翱翔小鎮”的產業布局不僅僅局限于無人機,而是整合西北工業大學學科、人才優勢,在空、天、地、海方面無人系統的產業化上集成發展,其中還包括微小衛星、火箭、服務機器人、水下自主航行器等技術的轉化。“這些技術各具特色,又能集成應用,這是翱翔小鎮的特色,因此,我們做的是一個產業集,是無人系統的集成應用,而非某個單一的技術轉化。”張近樂介紹。
據了解,目前“翱翔小鎮”已經落實的創新項目有西北工業大學無人機產業化基地、紙基耐磨材料產業基地和西工大無人系統技術研究院。其中無人機產業化基地項目規劃用地580畝,計劃總投資135億元,分為兩期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集工程實驗、工藝實質、綜合集成與測試、批量生產、培訓與訓練、售后服務以及企業孵化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多用途產業化示范基地,形成年產1000件(架)中小型無人機,1500臺/套航空發動機,300臺/套地面站,1100臺/套航空電子設備的能力。
開放小鎮,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
在項目現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軍民結合推進司司長尹衛軍表示,希望通過“翱翔小鎮”的建設,進一步做精做強無人機特色產業,努力破解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走出一條產學研協同創新之路。
如同睡美人一樣,陜西眾多的科技成果都沉睡在成果庫里,如何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陜西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難題。科教小鎮的出現,使科研成果轉化與特色小鎮建設成為發展的兩個翅膀,加速區域產業和城市的迭代升級。
“如果說技術成果轉化分為前端、中端、后端的話,前端是高校科研院所,它要產生技術成果;中端是政府引導、市場機制調節,企業要進入,和技術研發方共同培育、孵化科技成果;后端就是靠企業通過市場來實現成果的產業化。”張近樂認為,只有打通了前端、中端、后端的阻隔,才能有效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比如在創新創業方面,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一名還未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就已組建起了一個微孚智能信息科技技術公司,實現1000多萬元的產值。
如何讓這些資源在陜西本地實現轉化,翱翔小鎮正是搭建起了這樣一個對接平臺。“目前,西工大資產經營管理公司正在整合能夠轉化的科研成果,通過成立公司把這些成果進行轉化。資產經營管理公司下面已經有30多個公司,其中有近一半都要圍繞空天地海領域成果轉化來做產業化項目。這些都可以為小鎮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張近樂說。
事實上,“翱翔小鎮”并不是一個封閉的園區,也并非只服務于西北工業大學,它是開放式的小鎮。作為前沿的產業領域,無人系統能夠帶動電子通訊、信息處理、裝備制造、儀器儀表、教育、金融等,圍繞產業集,拉動牽引一些相關價值鏈、產業鏈。未來,“翱翔小鎮”將舉辦世界“空、天、地、海”無人系統大會和全球軍民融合科技成果展暨高層論壇2個世界級會議,為小鎮打造可持續的“空、天、地、海”無人系統產業前景和軍民融合產業聯盟。“我們將邀請國內外的知名企業進駐‘翱翔小鎮’,給這些有關的研究機構和個人創業者提供孵化平臺和創業平臺,把它打造成為一個國內和國際的無人系統研究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張駿表示。
在灃西新城管委會主任劉宇斌看來,按照一個特色小鎮的概念來建設“翱翔小鎮”,其實是按照一個小硅谷、微創新的單元來謀劃,形成產、學、研結合,政、企、金互動的創新局面。“我們希望把優秀的人才、孵化機構、基金、風投都在這里聚集,讓眾多天使投資者在這里‘游蕩’,讓‘異想天開’的人在這里實現夢想,使各種原創能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形成大西安的區域創新中心。”
本文來源于陜西日報,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