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萬達集團創始人王健林在其2016年公司年會上的講話信息量很大。他說2016年萬達集團營收2549.8億元 總資產逼近8000億。對于萬達集團來說,2016年是轉型成功的一年,其中有兩組業務數據很亮。
一是萬達集團2016年營業收入增長不大,合同收入還有所減少,但凈利潤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
二是萬達的收入發生結構性變化。2016年萬達集團服務業收入占比55%,歷史上首次超過地產;服務業凈利潤(未經審計)占比超過60%,也大于地產開發利潤。
王健林透露,截至2016年12月31日,萬達集團資產7961億元,同比增長21.4%,營業收入2549.8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3.2%,同比增長3.4%。如果按房地產合同收入計算,萬達集團收入同比減少13.9%,減少的原因是萬達此前主動下調600億元房地產收入。
按照王健林的說法,之所以地產收入下降25%,萬達集團的總收入還實現增長,其中最具拉動力的是文化產業快速增長,在2016年真正成為萬達的支柱產業:文化收入占萬達集團整體收入比重超過四分之一。
王健林透露,萬達文化集團在2016年收入641.1億元,完成計劃的103.3%,同比增長25%。其中:電影產業收入391.9億元,完成計劃的105.8%,同比增長31.4%;旅游產業收入174.3億元,完成計劃的100%,同比增長37.1%;體育產業收入64億元,完成計劃的98%,同比增長9%;兒童娛樂收入5.2億元,完成計劃的103.4%,同比增長137.8%;文化集團其它收入5.7億元。網絡集團收入41.9億元,完成計劃的103%。金融集團收入213.5億元,完成計劃的127.7%。
在王健林的樂觀算盤中,2018年萬達文化集團就會成為萬達又一個千億級企業。
成為全球最大院線公司之后還有野心
不知不覺,萬達集團擁有全球最大電影院線。
過去一年,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在內的互聯網巨頭在電影領域開啟了買買買模式,不斷收購電影各個領域的領頭公司。同樣,萬達為了加快在電影領域的占有絕對優勢,過去一年年也買了不少:在國外,2016年8月萬達集團35億美元并購了美國的傳奇影業;2016年12月萬達旗下美國AMC并購了美國卡麥克院線,以及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UCI院線,于是美國AMC成為美國最大院線,也成為全球最大單一院線;在國內,2016年7月份,萬達院線宣布以2.8億美元收購時光網100%股權,同時也收購了一批院線。
一陣快速出手后,2016年萬達集團全球新增影城677家,新增屏幕6788塊,其中國內新增影城154家,屏幕1391塊。萬達院線前十年加起來2100塊屏幕,2016年一年就增加1400塊屏幕。萬達影城全球累計1352家,屏幕14347塊,約占全球12%的票房市場份額。
院線鋪開之后,2016年萬達電影會員也隨之水漲船高:全球新增近4300萬,其中中國國內新增3800萬會員。萬達電影在歐洲、北美、中國全球三大市場均排名第一。
“一百多年世界電影史第一次出現跨國電影院線集團,以前所有電影院線公司都是區域經營,從沒出現過跨國院線集團。”王健林表示,預計2017年萬達集團影視產業收入589億元,全球新增屏幕2000塊,其中中國1200塊。
在萬達集團的規劃中,電影產業是未來四年支撐增長的核心業務。到2020年,王健林計劃萬達集團占領全球20%的電影票房市場,實現100億人民幣凈利潤。“電影制作、發行、放映都要成為全球領軍企業。”
王健林在電影上的野心不僅是跨國買院線,還有嘗試在全球發行電影。“全世界電影公司好幾萬家,有全球發行能力的只有好萊塢的6家,所以這6家也號稱‘六大’。如果萬達到2020年占全球放映市場份額的20%,自己還不能在全球發行電影,那說明萬達電影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所以我們現在就要探討這個問題。如果我們把全球發行這件事做好了,不僅使萬達電影走向世界,還能助力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在王健林的籌劃中,電影是位居其國際化的利器之首。“現在中國、甚至世界上也只有萬達擁有全球電影院線連鎖渠道,而且也只有萬達在中、美兩個大電影市場都擁有內容公司。很多方面我們都是獨有的,所以打造中國電影品牌的擔子,萬達應該主動承擔起來。我們要從合作拍片、全球發行、電影內容等幾個方面入手,把萬達電影品牌在世界上打響。”
先鋪大規模 然后成為第四家全球文化旅游品牌
萬達國際化另外一大利器便是旅游產業。
實際上,萬達集團開拓旅游業務是近幾年的事情。但是,除開旅行社,以及萬達商業的租金之外,2017年王健林把旅游產業收入目標設定為20億元。
20億不過是王健林的一個小目標,他最大的豪言是要與迪士尼競爭。
為實現自己吹的“牛逼”,王健林已經制定了一項計劃,2016年稱擬于2020年底前在中國各地打造15個造價數十億美元的主題公園,稱上海迪士尼樂園這只“老虎”將架不住他的“群狼”。
億邦動力網了解到,僅僅是在2016年,萬達在南昌、合肥開業了兩個“萬達城”,2016年國慶假期,合肥、南昌的萬達城分別位列中國旅游人次的前兩名,7天時間合肥萬達城旅游人次超過百萬,南昌萬達城旅游人次近90萬。
萬達集團的15只群狼計劃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2016年新開工重慶、桂林兩座萬達城,簽約長沙、西安、海口三個萬達城。2017年,萬達集團還會加大旅游投資。
這么快的節奏,萬達哪來這么多資金啟動?王健林說,萬達城的建設力已經可以采用輕資產模式運作。“別人拿錢下訂單,我們負責找地、建設、招商和運營。更為可喜的是,2016年萬達商業輕資產還探索出一種新模式,叫合作類萬達廣場,就是對方出地又出錢,萬達負責設計、建設指導、招商運營,凈租金雙方7比3分成。”
南昌和合肥萬達城的業績,直接促使萬達啟動海外兩個文旅項目。“印度、巴黎兩個項目雖然簽約了,都還沒拿到土地。拿到土地,集團要重獎,就是要把萬達城推到海外去。”
從王健林在年會上的發言信息中,億邦動力網了解到,萬達在印度和巴黎籌劃多年,今年要繼續推進,甚至可能正式啟動。“財務中心和海外中心要聯手,做好多種解決方案。”說到把萬達城推到海外,王健林多次提到如果要落實就會給團隊以重獎。
同時,王健林表示,在旅游產業上,鼓勵萬達在海外進行主動并購。但要注意好平衡點,不能光關注并購,負債率也不能抬升太高。
針對有人說萬達旅游雖然投資大、建得快,但IP不多。王健林解釋說主要原因是萬達進入旅游產業剛幾年,而IP是需要過程積累。“萬達進入文化產業首先是要把規模和收入做上去,做的過程中慢慢研究積累IP,不做生意的人根本不懂得這些道理。怎么補IP短板?還是兩條腿走路,自己研發和并購都要搞。并購也不是說一下子并購多大的IP公司,可以并購一個一個的IP,組合起來也是一個大IP公司。”
同時,王健林強調說IP是萬達的短板,必須要補短板,這個任務已經具體落實給文化集團張霖和高群耀二人。“萬達整個集團只能搞一家IP公司,不能兒童娛樂、主題娛樂、影視公司都在搞,要集中資源。”
這一次年會,王健林再次更新萬達城建設數目:到2025年全球開業25個萬達城,其中海外開業5個萬達城。“只有首先從規模上做到了全球第一,才有可能慢慢地積累,提升到品牌領先,甚至說品牌第一。上來就要做品牌第一,怎么做?先得把規模做上去。”
王健林的野心是,文化旅游全球品牌只有美國三家,萬達要努力要成為第四家,也是中國第一家全球性的文化旅游品牌。
打造自有體育賽事IP已列入任務表
體育是門生意,而且是門很大的生意。2014年美國體育產業規模是5000億美元,而中國人均體育消費只有美國的1/80。這意味著,體育經濟產業在中國還有著極大的潛力。
王健林的出手速度比阿里巴巴馬云還要快,早在2011年便開始行動。
2014年起,王健林和萬達在體育產業方面的布局前所未有地密集,2015年便在海外開啟了一些列的資本運作,包括與三家知名機構及瑞士盈方管理層合作,收購瑞士盈方體育70%左右的股權,以6.5億美元并購世界鐵人公司100%的股權。
億邦動力網了解到,瑞士盈方是全球第二大體育市場營銷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體育媒體制作及轉播公司之一。而世界鐵人是世界最大的鐵人三項賽事運營者,也是最著名的鐵人三項賽事品牌擁有者,占全球長距離鐵人三項運動份額的91%。除了是賽事品牌擁有者,WTC還是賽事經營者,在全球每年運營250多項賽事
并購瑞士盈方與世界鐵人之后,令萬達快速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體育產業公司。此后,萬達體育公開稱目標是成為全球第一個體育產業收入突破百億美元的企業。
雖然萬達在體育賽事上布局較快,但在王健林制定2017年萬達文化集團收入清單中,萬達在體育產業收入要達到69億元,約占比整個文化集團收入10%(整個萬達文化集團計劃2017年營業收入699.3億元),僅比兒童娛樂和網絡集團這兩項業務高,比電影、旅游以及金融集團都要低。
比收入更重要的是,王健林給體育公司2017年的任務是在中國新打造一個自有IP賽事。“要在中國新落地兩個國際賽事,新簽約一家國際體育組織的商業合作。”
億邦動力網了解到,2016年萬達體育,除了以前與國際足聯、國際冰聯等八家國際體育機構獨家合作外,萬達體育跟國際足聯簽訂了全球頂級贊助協議,成為中國唯一的國際足聯頂級贊助商,也是全球僅有的6家國際足聯頂級贊助商之一。
此外,2016年萬達體育還與國際籃聯、世界羽聯簽訂全球獨家商業開發協議,也與國際自行車聯盟簽訂中國區的獨家合作協議。在中國落地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回賽、小輪車世錦賽和“中國杯”國際足球錦標賽,舉辦合肥、廈門鐵人三項比賽。
王健林說,以上些賽事的成功舉辦為今后萬達舉辦體育賽事,特別是舉辦自有IP賽事打下了基礎。“代理別人的賽事和打造自有賽事有著本質區別,區別就在于風險。當然在自有IP賽事不足之前,代理賽事和創造自己的IP賽事兩方面都要搞。”
健康和快樂這兩大產業,被阿里巴巴馬云稱為雙H,正在被中國幾大商業巨頭搶奪,并且都在用資本的手段沖規模與拼速度。“移動互聯在中國幾乎連接了所有人,網上零售已過紅利期,下一個快速增長的是文化產業。馬云與王健林的對賭,還未分出勝負就要進入下一個賽道了。”一位從互聯網零售轉入娛樂營銷的創業者告訴億邦動力網,在下一個賽道中草根創業者的機會更少。
本文來源于億邦動力網,如牽涉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