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底啟動的五角場廣場改造工程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不打烊的公共客廳”將全面呈現給市民。日前,五角場廣場已經大變樣,不僅外觀上更加現代時尚,細節上也融入了更多智慧和科技元素。
改造后整體效果大氣明快,據了解,五角場中心廣場正式運營始于2006年5月1日,以“下沉式廣場”為人熟知,是楊浦區甚至上海東北部的地標性建筑之一。原先硬件上的色調以灰色為主,水泥地面和通道、四周圍起的水泥休憩凳,加上廣場頂部中環線穿越的“彩蛋”,白天的格調顯得比較灰暗。 經過此番改造,五角場廣場在色調上調整為以藍白色為主,設計上體現簡潔的現代感和整體化效果,給人的視覺效果更加明快陽光。 在地面和環廊墻面的設計上,通過極具流動感的動線和不同色塊的分布讓整體空間更具活力。地面材質全部采用透水路面,融入海綿城市理念;由于地處中環線下,原來廣場內路面傳來噪音比較大,此次改造后環廊頂部通過增加藍色隔音屏降噪。 原先環繞公共通道建設的水泥圍凳全部拆除,沿圍凳的5處單一分隔的水池,現僅保留一處,通過設計改造形成一個不規則形狀的小型噴泉,與配套建設的舞臺一起,形成了舞臺水池功能區。
改造后的廣場中心還增設了樹池和地面綠化,固定的圍凳拆除后,樹池邊提供了市民休息的集中坐凳,加上零星的可移動坐凳,可供管理方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原鐫刻在中心廣場地面上的楊浦區地圖,已經被改造成約300平方米具有互動功能的大型液晶屏,市民站上特定的地圖點位,互動屏就可以展示該區域的相關內容。 五色通行系統一目了然 五角場廣場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改造工程通過對廣場空間重新規整布局,拆除部分設施,減少了空間分割和視線阻擋,通過內部“挖潛”增加了2200余平方米的硬地面積,為市民通行及周邊五大商場的客流通行增加了空間。同時,通往周圍5個商圈的通道,已分別改造成“一道一色”,輔以燈光效果,這種五色通行系統會讓市民游客的通行更加一目了然,加速人流的疏導。 由于五角場環島地面交通僅供機動車通行,所以廣場在功能上除連接萬達廣場、百聯又一城、東方商廈、蘇寧旗艦店和合生匯這五大商場以外,還相當于一座“下沉式天橋”,“24小時不打烊”地承擔市民的交通通行和分流功能。
目前,五角場廣場的日均客流量在10萬人次左右。此次改造以后增設了五角場商圈客流預警系統,公安部門及管理方可及時監測,隨時獲知每個商圈內的滯留人數,以及通道與廣場內的即時客流量。 據介紹,這種綜合整合幾大商場數據大客流數據監測平臺,在滬上還是首例。該預警系統通過綠、黃、橙、紅四種顏色的標識,根據實時閾值數調配資源進行應對,根據相應預案實施單向導流、限流和關閉等分級舉措,當系統監測閾值達到4000以上,廣場將實施關閉。 五角場廣場的改造工程還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增加智慧商圈對市民的吸引力。目前,工程方正在加緊安裝和調試智能交通誘導系統、客流預警系統,預計一兩周內改造即可全部結束。
本文來源于中國上海,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