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影院增速逐漸放緩,單銀幕票房產出下降,院線并購初露端倪,加上互聯網影視公司逐漸向電影產業鏈上下游延伸,進一步沖擊傳統的制片、發行體系。未來影院放映的內容將會極大地豐富,規模與創新能力將是院線之間競爭的關鍵。
2016年12月,中國銀幕數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同時也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對于中國電影來說,將是一道守望與再次出發的分水嶺。
截至12月20日,全國銀幕已達40917塊,超過美國的40759塊,平均每天新增銀幕數26塊,這一數據與去年日均新增22塊銀幕相比再次提速,但與此同時,2016年也同樣是中國票房結束兩位數增長的一年。
由于目前的影院新建合同多數是在一兩年前就已經簽約好的,配合一起進駐商業地產,因此新建影院的增速將滯后于電影票房的增速得到體現。2015年中國電影爆發式增長,吸引了大量資金涌入電影產業鏈的各個環節,2016年影院數同比增長23.67%,高于2015年的13.43%,銀幕數達到42052塊,同比增長33%。
不過,細看2016年單影院票房產出,卻較2015年下滑17%,且近68%的影院票房產出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單銀幕票房產出較2015年下滑22%,這意味著,中國銀幕數量的增長一定程度上已經超過了實際需求,泡沫已經在局部出現。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前十大院線市場占有率在66%左右,前四大院線市場占有率在40%左右。但相比北美前四大院線占比60%、韓國前三占比96%、澳洲前二占比50%的成熟市場,院線整合已是“暴風雨的前夜”。
由于大院線的擴張需求與小影院的盈利壓力相契合,影院整合是大勢所趨。不過,目前而言,好影院由于位置的稀缺性價格較貴,加上萬達院線2015年高價收購世茂影院,大大提高了影院估值,影投公司還不具備相應的資金實力,供需并不匹配。
上海筑影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比高系列電影院母公司)總裁印鋼在接受數娛夢工廠采訪時表示,2016年院線之間的并購潮才剛剛拉開帷幕,中國目前有近50條院線,有些排名靠后的院線一年的票房甚至還抵不上頭部院線一個影院的票房,院線兼是大勢所趨。
“理想的狀況是中國剩余15條左右的院線,并且前5大院線占據80%以上的票房。就比較成熟的美國市場而言,十大院線基本可以覆蓋所有的國土面積,我國國土面積和美國差不多,如果單個院線太大,管理水平、發行能力都跟不上,市場也更容易規范。”
從各院線的競爭格局來看,萬達的老大地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被超越,2015 年萬達單銀幕產出達到 297 萬元,遠高于全國 135 萬 的平均水平。
2017年院線之間的兼并將進一步加大,影院和互聯網公司的聯系將更加緊密,一場場景革命即將到來。
影院小并購頻發,院線大并購還需要等待
今年以來,影院掀起了一股并購潮。2016年前6個月,阿里影業陸續花了約21億元投資大地影院和博納影業,又認購了大地影院10億元可換股債券,緊接著8月又斥資1億元收購了影院運營商杭州星際80%的股權,并計接下來投入至少10億元繼續推進星際影院的業務發展;
9月,完美世界以13.5億元收購今典院線100%的股權以及今典旗下的217家影院;10月中旬,中影股份5.53億元控股大連華臣;隨后博納與新華聯簽署協議,新華聯出資1.5億元,雙方在影視院線方面展開積極合作。
藝恩的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29日,排名前10的院線中,中影數字院線新增影院數最多,達到141家,不過,2015年作為總票房排名第7的中影數字院線,單銀幕產出只有88萬,遠低于萬達的297萬,2016年上市之后,中影數字院線影院數飛速擴張,在規模上迅速擴大,追趕萬達的決心可見一斑。
排名前10的院線新增影院數(數據來源:藝恩智庫)
有分析師認為,目前院線集中度有較大提升空間,在銀幕增速趨緩的背景下,大院線擴張意愿和小院線提升盈利能力的需求并存,具有并購的可能,主要集中在民營和中小院線領域,前10名的院線剛剛上市或者即將上市,資金實力還并不十分強大,相互之間并購的可能性不高。
在華誼、博納、上影、中影等傳統影視公司巨頭以及阿里影業等互聯網公司紛紛布局影院,試圖在放映端掌握一定的話語權時,專注電影的光線可能是唯一一家對涉足影院“無動于衷”的,總裁王長田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光線對渠道的思考是,如果這個渠道是市場化的,是相對來說充分競爭的,那我們未必要擁有一個渠道。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投資影院。當然渠道有自己的價值,如果我們看重了渠道價值,而不僅僅是壟斷一個渠道,為我的作品做無障礙傳播,那也不排除在適當時候去介入渠道。”
影院增加迅猛,近七成壓力山大
影院市場發展如火如荼,監管也在逐漸收緊。
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其中對“貼片廣告”、“偷漏瞞報票房”均提出了懲戒措施,電影放映插“貼片廣告”可罰5萬元;“偷漏瞞報票房”的罰款上限則高達50萬元。
雖然影院增速相比去年有所提升,不過,2016年單影院票房產出較2015年卻下滑17%,且近68%的影院票房產出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單銀幕票房產出較2015年下滑22%,再加上2016年電影票價創新低,影院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影院偷票房就成了增加隱形收入一種方式,而隨著互聯網售票占比進一步加大,以及監管法案的出臺,“偷票房”的空間也進一步減小。
騰訊娛樂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平均單銀幕年票房產出約105.26萬,低于2015年的134.96萬和2014年的118.6萬,而在單銀幕年票房產出略高的2015年,還是有大批院線單屏幕產出低于100萬,按照中影自建影院平均投入1400萬計算,回收成本遙遙無期。
一位院線市場總監告訴數娛夢工廠,雖然整頓力度也比較大,總局、院線、當地行政主管部門,監管更加深入,管的面越來越寬,但對于一些縣級影院來說,市場還需要培養,加上監管成本的問題,這類現象在一定時間內還會存在。
從院線角度來看,2016年行業集中度更加明顯,TOP院線票房產出占比進一步擴大,10家頭部院線占據了67%的票房,且票房同比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率,影院行業抱團取暖趨勢更為明顯。
隨著影院市場進一步發展和整合,影院的升級不可回避。上述院線經理認為,未來影院在非票房收入方面將進一步提高,賣品、VR等服務型配套設施收入增加,這樣影院對于收入來說更有把控。
“2014 年巴西世界杯的時候,我們在電影院嘗試直播了一場足球賽,大銀幕的現場直播,很受歡迎。”盧米埃影業集團總裁邵征在2016年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聊到電影院的多元放映,她表示未來電影院將不只是放電影,歌劇展映、演唱會、競技游戲等都可能成為常態。
分線發行的前夜?
中國院線制始自2002年,當時正是基于對于好萊塢的學習和借鑒,也確實帶動了中國電影票房這十多年的爆發式增長,不過,這套院線體制也慢慢呈現出包括分賬體系僵化、藝術電影普遍受到商業電影的擠壓等各種弊端。
萬達院線CEO曾茂軍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整合度的進一步提高,未來院線越能做發行的事情,從目前來看,幾大院線加入四海、五洲的院線聯盟,發行效率大大加強。不過,全國同步上映的播放模式幾乎也只能使院線聯盟形同虛設,不能形成差異化競爭,觀眾的觀影習慣也不能得到有效培養,不過,這種狀況似乎正在得到扭轉。這其實就是在暗指分線發行。分線發行,指的是電影片方可以有選擇地在一條或者幾條院線上發行,對于片方而言不僅可以形成排他性“特許”發行,還可能與院線議價時有更利于片方的分賬比例。藝術院線是其中最為“老生常談”的一種。
2016年10月中旬,在長春電影節落幕時,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正式成立,萬達院線、保利萬和院線、中影院線、盧米埃影業等聯盟成員拿出共100個影廳,作為首批加盟影廳放映藝術電影,保證每天至少放映三場,同時保證每周至少有10個黃金場次放映。
這次探路國內分線發行,也得到了不少藝術電影人的支持。導演賈樟柯說:“之前藝術片和商業片、動畫片都在一個渠道里發行,現在我們有那么多終端影院發行公司,可以讓龐大的市場進一步細化,給藝術電影導演提供找到觀眾的機會。”
2016年的中國電影,分線發行的萌芽已經開始醞釀。如果說《我不是潘金蓮》上映時萬達和華誼的口水之爭反映了內容與渠道的矛盾,是背后的挖角恩怨,倒不如說這已經是一種分線發行前的競爭預演,投入五洲的環抱,還是加入四海-華影,這是一個選擇。
藝恩研究總監付亞龍認為,目前分線發行還沒有成型的案例,不過還是將是否能實現利益最大化為評判的標準,影院是否能達到片方的票房預期,誰加入分線發行等都是多方關注的焦點。
互聯網公司進場已經準備就緒,2017年入場抄底?
其實,分線發行并不是一個新話題,但隨著互聯網公司對電影產業的深度參與,將給未來影院發展帶來更深一步的討論,相比于美國20%左右的在線購票率,中國的2016年的在線購票率高達76%(數據來源:貓眼),線上渠道優勢顯著。
百度糯米在2015年就發布了超級影院計劃,百度糯米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徐勇明表示,互聯網將是電影宣傳、發行及售票的最大入口。
早在2015年6月11日,星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宣布,百度、厚樸基金和天安財險共斥4.5億港元入股星美控股,其中百度斥資1.5億港元,獲得星美控股1.59%的股權,這是BAT首次“殺進電影院。
而繼繼5月份以10億可轉債注資廣東大地影院后,8月又斥資1億收購杭州星際影院(3900萬元占股60.94%+6100萬元有條件注資)。阿里影業的動作也不甘人后。
阿里影業此前一直對外說,阿里影業不做傳統電影公司,而是要用互聯網手段改造電影產業鏈,用大數據影響上游內容制作發行和下游排片售票。在與大地影院簽約時,官方給出的合作方向包羅萬象,“雙方今后將在票務運營、會員管理、院線運營、影片發行、衍生品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比方說,票務管理平臺粵科結合阿里云推出了電影云,根據淘票票的在線預售情況指導影院排片,提高影院上座率;再比如,淘系大數據接入影院會員系統,拓展線下觀影會員的線上權益,這些設想都需要實體影院去落地。
印鋼認為,2016年與2015年相比,互聯網公司參與投資、發行的電影翻了三四倍,阿里、騰訊、完美,愛奇藝,華數、貓眼、復興等公司除了參與投資電影,還投資了很多其他內容,比如體育或者游戲等,以后這些內容都有進入影院的機會,影院將向平臺化發展。
其實互聯網公司有備而來,經歷了瘋狂票補的2015年,2016年互聯網公司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據和市場經驗,票補只是互聯網公司進入電影行業的一種方式,2017年頭部互聯網公司將全面滲透電影產業鏈中融資、制片、發行、衍生品的各個環節。
可以預見,2016年,院線之間的兼并才剛剛開始,隨著觀眾品味和審美的提高,影院內容更進一步豐富,未來沒有好服務的影院將會被大量淘汰出局,2017年院線之間的兼并將進一步加大,影院和互聯網公司的聯系將更加緊密,一場場景革命即將到來。
本文來源于鈦媒體、數娛夢工廠,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