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具有百年歷史的上海大世界開始試運行,并計劃于2017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經過修繕的“大世界”定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內設以非遺為主題的展覽、表演、傳習、美食和數字展示等。
12月28日晚,上海,點亮燈光的大世界。
“大世界”建筑初建于1917年,1928年改擴建后形成目前的建筑形態。1989年,“大世界”主體建筑被列為上海市優秀近代保護建筑,總面積1.68萬平方米,U字形結構,共四層。
12月28日,上海大世界入口處,老市民李鴻生展示他收集的大世界歷年門票。據了解,他已收集了百余張不同時期的門票。
12月28日晚,大世界序廳的百年哈哈鏡。
位于一樓正門門廳的哈哈鏡是大世界的標志之一,這些哈哈鏡產于荷蘭,人影在鏡中呈現多樣變化。走上二樓,則可與數字化的“夢幻哈哈鏡”互動,游客能夠現場打印自己映在屏幕中的形象。
上海大世界的連廊。 網友 供圖
一層的百米連廊貫通了主樓與多種互動表演區,觀眾也可以直接在連廊觀看大舞臺的演出。文保專家也參與了大世界的修復過程,在建筑改造上保留了歷史原貌,在檐角、地磚、回廊等多處兼容了歷史感與藝術感。
12月28日晚,大世界中庭頂棚出現的五彩燈光效果。
12月28日晚,上海大世界,路人正在拍攝亮燈的大世界。
12月28日晚,上海大世界,天橋上的路人紛紛拿起手機拍攝亮燈的大世界。
2017年3月,上海大世界將正式對公眾開放。立足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俗、民族、民間”文化主題的上海大世界,或成為頗具上海城市文化“腔調”的新名片。
本文來源于澎湃新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