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的生意也只是門生意。”
局外人或許很難斷定,在對綠城及佳兆業的收購大戲中接連折戟后,說出上述話語的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內心深處究竟是釋然灑脫,還是心有不甘。
不過,已知天命的“狂人”老孫,無論是面對新封的“接盤俠”還是“白武士”稱號,都更加淡定從容,“掙錢容易得人心難,經過收購綠城我們做到了上海住宅銷售的第一,佳兆業之后融創在深圳的品牌成功落地,現在我對杭州和深圳都特別熟,哪家菜館我都知道,這就是最大的收獲。”
融創兩次收購落空
提到綠城收購一事,還需回到去年5月22日。
一紙公告,融創中國以62.98億港元代價收購綠城中國24.313%股份。此事被稱為中國上市房企之間收購第一案,融創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樁被業界廣為關注的收購案劇情發展跌宕起伏。在融創宣布收購綠城后,融創人員進入綠城接管經營工作,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加速庫存去化成為了關鍵點。
但業績的提升并沒有促使此次收購案取得成功。相反,宋衛平以其接到綠城業主的“大批投訴”,外加部分項目合作股東對融創團隊銷售策略的異議,最終以“回歸綠城”的結局結束了這次合作。去年12月18日,雙方正式簽訂終止協議。隨后,今年1月起,雙方圍繞著融綠平臺輪番發布公告爭執不休。直到今年5月5日,雙方同時發布公告,明確劃分了融綠平臺資產的歸屬。昔日曾經一起創立融綠平臺的兩位老友分道揚鑣。直至今年3月,中交集團入主綠城,融創和綠城在生意上不再有瓜葛。
與綠城的故事還沒完結,融創這邊又與佳兆業打得火熱。
今年1月30日,融創與佳兆業達成協議,將接手佳兆業的49.25%股份。盡管業內人士對此次收購褒貶不一,但是融創并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在2月1日,融創、佳兆業各自發布公告,披露融創向佳兆業集團收購目標公司的股權及債權,代價總計約23億元。其中涉及佳兆業的上海榮灣、上海青灣、上海贏灣及上海誠灣四個項目。2月5日,融創中國購入佳兆業25.29億股份,在交易完成后,融創將成為佳兆業第一大股東。
與融創收購綠城劇情相似,融創宣布收購佳兆業之后,融創團隊進駐佳兆業。在一系列人事變動之時,融創迅速推進債務重組,而重組方案能否獲得境內外債權人的同意,是關系著融創收購佳兆業成敗的重要條件之一。然而,融創推進重組方案并未獲得債權人完全通過。
4月,郭英成重新回歸佳兆業。有業內人士猜測融創收購佳兆業將會成為收購綠城的一個翻版。5月28日,融創中國發布公告稱,因股份買賣若干先決條件仍未達成,公司方面謹慎考慮所有與股份購買相關的情況后,決定不繼續進行股份購買。6月,融創收購佳兆業上海四項目一事,也以不成功告終。
融綠之爭塵埃落定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融創與綠城和平分手后,隨之而來的“分家產”也在所難免,最大的懸念集中在雙方合作各占50%股份的融綠平臺的歸屬。
2012年6月,融創以33.7億元代價收購綠城旗下9個項目股權,雙方同時成立了各占一半股權的上海融綠。綠城將旗下估值在450億元左右的9個項目注入到融創綠城當中。在綠城最為困難的時期,與融創的合作使其維持了資金鏈,度過了那段最危險的歲月。雙方的合作也被認為是優勢互補的典范,綠城的品質、融創的營銷,兩者結合使得合資公司在上海市場迅速打開局面。
在上海,融綠就像一匹黑馬,2012年開始,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里就沖上了2013年商品住宅銷售金額第三名,2014年勢頭更是兇猛,2014年1-12月,融綠以174.80億元位列上海商品住宅銷售金額榜首,當年排名第二第三的萬科、綠地銷售金額分別為148.74億元、135.93億元。今年一季度,上海融綠仍以19.83億元位居上海住宅銷售前三。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融創收購綠城的大計擱淺,融綠一度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所在。
2014年底,融創中國曾單方面發布公告稱,以155億元收購融綠平臺的全部股份與債權。但隨即遭到綠城方面否認,稱該公告是融創單方面行為。從那以后,包括融創、綠城和另一大股東九龍倉,均傳出有意收購融綠合作平臺的消息,三方的口水戰也一刻沒有消停。
經過長達半年的拉鋸戰,融創與綠城終于達成協議: 經過復雜的資產置換和股權交易,綠城獲得杭州之江壹號、北京御園和最高單價38萬元/平方米的上海黃浦灣三個項目,而融創則獲得融綠平臺公司旗下在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常州的14個項目。
為獲得這十幾個優質項目,融創也將付出不小的代價。
據融創5月5日的公告,整個交易分境內和境外兩部分。經各方重新核定后,對融綠平臺的交易價格做出了調整。在交易結構中,境內交易部分涉及15家項目公司,融創的收購價格為89.6億元,而境外目標公司調整后的收購價格為64.3億元。即融創收購融綠平臺的總交易價格約154億元。
收購14個項目、出售3個項目、和綠城繼續合作開發天津全運村項目,融創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融綠平臺之爭,更像是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和綠城中國聯席董事長宋衛平的分手儀式。
收購佳兆業告吹
在對佳兆業整體收購不成后,融創對佳兆業上海4個項目的收購計劃也宣布告吹。
佳兆業公告稱,由于出售事項的條件不能在短時間內達成,經過佳兆業董事會的考慮,不再向融創出售旗下上海4個項目,佳兆業也向融創退回了10.37億元的資金。
據了解,在宣布接盤佳兆業大股東股份并發起全面收購要約之前,融創首先斥資23.75億元收購了佳兆業上海的4個項目。這4個項目分別是上海榮灣兆業、上海青灣兆業、上海贏灣兆業以及上海誠灣兆業項目公司股權及債務。佳兆業當時表示,通過此番交易后可以為佳兆業增加營運資金和現金流。
融創收購佳兆業上海4個項目,也被業內人士一度認為是融創的高明之舉,即入主佳兆業充滿不確定,因此先期攬入佳兆業優質項目,不僅可以擴充融創在上海的戰略版圖,還可以為佳兆業注入短期救命資金。
但是在融創對于佳兆業的全面要約收購告吹之后,先期宣布的收購計劃也一直存變數。就在此前,佳兆業曾發布延遲寄發通函事宜,這就表明直到6月,佳兆業還未向股東寄發關于此次收購的相關內容,當時業內人士就曾指出,延遲寄發意味著融創收購佳兆業4個項目的事情又被耽擱,且存在很大變數。“要約收購失敗后,融創首先也沒有必要再單獨對其進行收購;此外,佳兆業危機解除,也不再需要通過此番交易來解決困局,因此此次收購失敗是早晚的事。”業內人士稱。
果然,隨后佳兆業通過公告宣布了此次收購計劃的失敗。佳兆業表示,根據解除協議,佳兆業要向融創退回10.12億元的支付款以及3512萬元的資本占用費,佳兆業總計向融創退回了10.37億元的資金。
至此,長達4個多月的融創收購佳兆業事件徹底畫上句號。
融創表示,董事會認為,終止該《收購協議》擬進行的交易,“符合本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
坊間認為,融創的介入,為佳兆業提供了資金、爭取了時間,雖然收購失敗,但可以稱作佳兆業真正的“白武士”。
對于上述看法,孫宏斌并不以為然。他對外表示,并購不是一個成功或者失敗的事,融創從頭到尾都沒有犯過錯。相反,這些收購事件證明了融創的執行力,整個團隊現在心態也特別好。
本文來源于中國房地產金融,作者王聞,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