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集團元老級人物正在逐漸離去,在一年半時間的蟄伏后,這家央企的新靈魂人物—段先念正逐步施展他的影響力。
9月10日,國資委網站“央企任免”一欄發布了兩則消息,涉及央企華僑城集團三名高管的人事變動,其中劉平春華僑城集團公司黨委常委職務、侯松容華僑城集團公司黨委常委職務和吳斯遠華僑城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職務分別被免去。
國資委網站并沒有公布上述三人的免職原因及具體去向。
華僑城A歷史上首位女總裁隨即現身。接替侯松容職位的是王曉雯,1969年出生,早先以財務出身,曾任華僑城集團黨委常委、香港華僑城董事長、華僑城亞洲董事局主席、華僑城A副總裁等職。
一連串人事變動并未就此打住。10日晚間,深康佳A(華僑城集團控股子公司)發布公告,宣布暫停任職不到三個月的劉丹總裁職務,并聘任董事局主席劉鳳喜同時兼任康佳集團代理總裁。
在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的前夜,華僑城集團及上市公司華僑城A(華僑城集團控股子公司)和深康佳A的密集人事變動,或許不是簡單的巧合。
在入主華僑城一年半之后,立穩腳跟的段先念,是否通過人事洗牌來拉開華僑城集團上下大刀闊斧改革的序幕?這里面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系?
對此,華僑城A相關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是正常的人事變動。被暫停職務的劉丹則向媒體回應稱,他個人目前心態良好,一切按照深康佳A董事局規則辦事。
“不出意外,段先念會擔任華僑城A董事長這一職位,目前看來公司是有這個考慮。”華僑城集團內部人士王睿(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9月10日的臨時董事會上,華僑城A董事會已同意增補段先念、王曉雯為第六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但董事長人選這項安排仍需在9月28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討論通過。
現年57歲的段先念曾是中國省會城市中唯一出身地產商的副市長,他最為外界所稱道的是開啟了有名的“曲江模式”。2014年3月18日,段先念任華僑城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及總經理,接棒退休的任克雷。
在時代周報記者接觸的多位華僑城內部人士及深圳地產界人士看來,過去20年里,任克雷過人的改革創新智慧直接成就了今日的華僑城,他的經營管理智慧根植在華僑城系的土壤里。
對段先念來說,任克雷留下的遺產是財富更是挑戰,如何逐步淡化任克雷遺留下來的個人色彩,這考驗他的智慧。而在新一輪擴張窗口期,能否將華僑城原有的“旅游+地產”模式創新甚至突破,能否帶領華僑城集團繼續疾走狂奔,這也是段先念面臨的課題。
老臣離去
在國資委發布上述任免消息的當天下午,華僑城A第六屆董事會第十五次臨時會議在深圳華僑城大酒店召開。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在這次會議現場,劉平春透露他即將由于年齡原因卸任華僑城A董事長。侯松容也稱由于個人職業發展辭任華僑城A總裁一職。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此次卸任的華僑城高管均在華僑城“服役”多年。
劉平春,1955年出生,現年60歲,在華僑城系統“服役”了25年之久。按照中組部和國資委的規定,原則上,央企領導班子成員退休年齡為60歲,根據情況可以放寬到63歲。
2013年8月13日,時任華僑城A總裁的劉平春從任克雷手中接棒股份公司董事長權杖,彼時任克雷已到63歲退休年齡上限。兩天后的8月15日,侯松容被任命為華僑城A總裁、董事。時至今日,侯松容在華僑城系統的工作時光同樣長達25年。
外界猜測,華僑城A原本的董事會任期要到2016年8月,“老臣”劉平春、侯松容等提前一年卸任,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而任期還不到三個月的劉丹被停職,這意味著大股東華僑城集團將重新掌權深康佳A。
今年5月28日,深康佳A進行董事局換屆選舉。彼時,深康佳A七名董事全部由大股東華僑城集團提名的格局被打破,中小股東與大股東在董事會席位占比為4:3。這給華僑城集團帶來了無法合并深康佳財務報表的難題,隨后雙方陷入博弈,就董事會席位展開激烈爭奪。
華僑城集團重新掌權后,可以并入深康佳A業績,一年多了200億元的營業額,在央企中排名不至于倒數第一。
華僑城A相關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是正常的人事變動。被暫停職務的劉丹則向媒體回應稱,他個人目前心態良好,一切按照深康佳A董事局規則辦事。
段先念的一年半
任職華僑城的一年半時間,在華僑城內部,段先念被稱為“空中飛人”。
時代周報記者綜合梳理華僑城集團官方消息,可以還原和勾勒段先念的工作軌跡。他幾乎有一半時間是在路上,不是在調研、考察項目,就是在去調研、考察項目的路上,足跡遍及重慶、西安、成都、北京、南京等華僑城集團重點項目所在城市。
段先念把他的大刀闊斧、雷厲風行風格帶到了華僑城,并很快給華僑城的未來定好了目標:新帥擔綱的華僑城集團,毫不掩飾其要做行業龍頭的雄心,直言要成“中國文化旅游業航空母艦”。
事實上,作為中國旅游地產的先驅,華僑城曾在業內獨領風騷,但近年也難掩遲暮。這是一組并不靚麗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華僑城A實現營業收入101.61億元,同比減少25.27%。其中,旅游綜合收入42.81億元,同比減少27.04%,房地產結算收入54.93億元,同比減少25.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4.14億元,同比減少28.56%。旅游業務毛利率下滑11個百分點至39.54%,房地產業務毛利率下滑4個百分點至63.63%,綜合毛利率下降6.9個百分點至51.9%。
房地產深度調整,互聯網對傳統產業滲透,旅游業千軍進發,對于“旅游+地產”的這一組合短板,段先念已有清晰認識:轉型迫在眉睫。
今年8月下旬,在華僑城集團及下屬企業黨政一把手共56名學員參加的“互聯網驅動創新發展”培訓中,段先念以《我們的華僑城》為題講話,探索華僑城未來將向何處去。
考察一年半之后,段先念提出了三個轉型思路:一是繼續推進“旅游+地產”的創業模式;二是創新“旅游+互聯網+金融”的補償模式;三是深耕“文化+旅游+城鎮化”的發展模式。
“在新常態轉型中,國家已將服務業定為支柱型產業,文化、旅游都在其內。”段判斷道。在他看來,房地產深度調整、投資和出口都下滑的情況下,要擴展華僑城文化和旅游產業邊界,與互聯網、金融結合起來,補償“旅游+地產”模式下市場空間和機會不足的問題。
華僑城集團上下從不愿承認自己是房地產類型企業,段先念說,集團產業終極選擇永遠是“旅游”。文化、房地產、金融、互聯網都是做大旅游,保持“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手段和物質基礎。
但要實現華僑城這一轉型目標,段先念還面臨一些現實壓力。眼下,華僑城集團顯然還未擺脫對房地產業務的依賴,從去年主持工作以來,段先念在大小經營會議或項目考察時都強調,要把現金流擺在第一位,扎緊錢袋子,加快資金周轉速度。
和所有背負利潤指標的企業一樣,這也成為華僑城集團的價值觀導向。面對營收下滑困境,段先念要求,下屬企業一把手要把“利潤”和“營業收入”當作無條件完成的目標,他撂狠話說,“沒有‘利潤’的企業應當關閉,不創造‘利潤’的管理者應該反思和淘汰。”
段先念的目標是要讓華僑城集團的各項經營指標都達到國資委A類企業的標準,“要連續五年保A”。
在今年2月份定調年內工作基調時,段先念就強調,今年各企業要千方百計加快銷售,大幅度地去庫存,增加現金流,“庫存量大的企業如沒有完成銷售任務,不僅要進行經濟上的處罰,而且也要動用組織的手段處理。華僑城的發展,不可能讓一個項目、一個企業拖了前進的后腿。”
2015年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底,華僑城A持有現金129億元,同比增長29.61%,凈負債率51.04%,同比減少了12個百分點,下降幅度超預期;期末存貨約492.7億元,占總資產966.6億元的50.9%。按照銀河證券研報解讀,其下半年新增貨值更多,預計全年銷售額220 億元左右(+16%)。
做大房地產仍然是這家公司做大旅游的物質基礎。為此,華僑城A在地產業務盡顯疲態之際,于今年6月選擇了大手筆介入深圳的舊改市場。他以28億元的代價收購了深圳花伴里旗下恒祥基地產51%的股權,從而在今年房價暴漲的深圳獲得了6個舊改項目。
在9月10日召開的臨時董事會上,華僑城A還通過了為恒祥基地產及其全資子公司提供不超過30億元貸款擔保的決議。這似乎也展現了他們做大做強深圳舊改業務的決心。而通過這次收購建立渠道,在深圳區域內不斷獲取優質資源也將成為今后華僑城集團獲取土地資源的主要方式。
華僑城迎來“曲江模式”?
和很多商業大佬一樣,段先念也生活在贊譽和爭議共存的境遇中。
作為曾經中國省會城市中唯一出身地產商的副市長,2002年起,段先念主導開啟了“曲江模式”,在西安曲江新區建成了大雁塔北廣場、大唐芙蓉園、曲江池遺址公園、大唐不夜城等一批有影響的文化項目,并帶動當地原本低廉的土地迅速升值,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在曲江成功后,西安將大明宮、法門寺、漢長安城和臨潼等歷史文物遺址區悉數交給段先念運作。
但段先念對西安大刀闊斧的改造也引來諸多爭議:從大雁塔北廣場號稱“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破壞了佛家清凈、到急速城市化過程中的拆遷;從曲江系統接受西安城墻的運營、再到法門寺等寺廟帶來文化和政界的持久爭議等。
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央企華僑城集團,1985年,華僑城集團從深圳灣起步。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人渴望認識中國、認識世界,華僑城第一代微縮景區主題公園的“爆棚”效應,很快被“大時代”背景激發,華僑城在主題公園界的地位就此奠定。
隨后的十多年時間里,華僑城的主題公園產品線陸續升級,第二代是以歡樂谷為代表的參與性旅游項目,第三代產品主打休閑度假,以東部華僑城為代表;第四代則是以歡樂海岸代表的都市旅游項目。
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在華僑城集團整體上市之前的2002—2009年,其第一輪全國化布局生猛展開,將歡樂谷和華僑城品牌在全國生根。
2009年底實現整體上市以來,華僑城集團實施第二輪全國規模擴張的計劃,但因中途遭遇宏觀調控而一直推進緩慢。直至2012年下半年,華僑城才陸續與福州、順德、寧波、重慶等地方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華僑城前任董秘倪征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與第一輪擴張不同,華僑城第二輪擴張將主要定位1.5線城市,在產品線不斷復制的同時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三年過去,這些項目還處于緩慢的進展當中。
不過,段先念履新后,華僑城集團第三輪擴張正從新城鎮化政策契機著手,而時代周報記者發現,華僑城的這輪擴張頗有當年“曲江模式”的風格。
今年5月以來,成都大邑方面已經停止了安仁古鎮的對外招商工作,等待華僑城集團來此整體開發。按照劉平春今年7月23日在中國(四川)國際旅游投資大會演講上透露的消息,華僑城集團在四川醞釀進行的包括沙河源項目、安仁項目和涉及成都北改的天回項目在內的幾大項目,總投資額將高達1000億元。為這事,四川當地官員幾度到華僑城總部參觀拜訪。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華僑城成都安仁、天回項目的總體規劃,是在“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城鎮化”框架下,以“城市旅游目的地型主題文化小鎮”的運營模式來開發。
2015年2月10日,段先念在華僑城A年度工作會上首次提出了以“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城鎮化”模式布局,積極參與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企業發展戰略,這是對過去華僑城“旅游+地產”模式內涵進一步的豐富。
華僑城內部對此的解讀是,按照開發西安曲江新區經驗,未來落地這種模式的小鎮門檻在15-20平方公里,用一個核心區、多個次中心驅動的模式布局。同時,預測區域的人口總量,做教育、醫療、公共文化和服務設施的全方位規劃設計,并為區域導入旅游地產資源。而安仁,就將是這個模式在成都乃至全國推廣的最關鍵一戰。
段先念表示,華僑城集團正在以“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城鎮化”模式進行新一輪布局,積極參與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型城鎮化是國家戰略,但在全國來講,尚未真正破題。華僑城將努力在新項目上,以文化產業加旅游產業,實現新型城鎮化的突破。
他提出,華僑城將通過深化與政府、國家開發銀行的合作,將國家大力提倡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落到實處,探索出一條新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子。今年4月份,國家開發銀行已向華僑城集團授信200億元人民幣。
不僅在四川,東興證券點評稱,華僑城集團“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城鎮化”模式正乘風破浪,公司還在積極尋找南京、西安、南昌、桂林等地的項目投資和合作機會。
“文化旅游做到位,‘城’的概念要做足。”段先念指出,集團還將取資源,在全國布局。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仍然是首選,海南、桂林等排名前十位的旅游城市,也要盡快布局,尤其是歡樂谷系列產品,今年要爭取新簽約。
中信建投研究員蘇雪晶在報告中表示,該公司目前仍在積極爭取全國優質旅游項目的經營權,下半年有望在山西、安徽、云南等區域落地。“我們認為輕資產運營將是公司未來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不僅僅為公司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也可以低成本進入新區域,為未來布局擴張打下基礎。”
混改進行時
9月17日晚間,招商地產連發48封超過千頁公告披露重組明細,一艘地產巨艦隱現。這是國企改革和央企混改的關鍵時刻,若重組事件得到批準,招商地產將成改革標本。
在此重組方案中,擬采用鎖定價格發行方式向共10名特定對象募資150億元,華僑城集團出現在該10名名單中。招商地產和華僑城曾在拿地和項目開發中有過交集,雙方成立了招商華僑城投資有限公司。
華僑城集團參股舉動,正是眼下國有資本股權多元化的代表案例之一。
此前的9月13日,被市場翹首以盼的國企改革綱領性文件—《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終于出爐。
在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薛鶴翔看來,《意見》存在八處亮點超預期,其中之一就是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據他介紹,前期對國企股權多元化的關注和預期主要集中在引入“非國有資本”,此次《意見》鼓勵各類國有資本之間相互參股。國企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的形式可能會包括地方國資參股央企、國務院國資參股地方國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之間的互相參股、國企與國企之間的互相參股。
事實上,借助新一輪國資改革契機,段先念已在今年初主導華僑城集團與資本新貴寶能系嘗試混改。按照定增方案,寶能系以共計70億元參與華僑城A的定增。完成后,華僑城集團持股比例從56.9%降至50.77%,寶能系將以共計12.06%的股份成為華僑城A第二大股東。
“寶能系入股華僑城A,目前只是作為財務投資者的身份,在定增前,寶能與華僑城集團已談好,不進入董事會,不參與公司經營決策,否則華僑城集團不會允許寶能入股。”上述近期與華僑城集團多次對話的投資機構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當然,這還不能說是混改,華僑城集團仍是絕對控股,只有外來者進入董事會,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下降到百分之三四十,才能算真正的混改。”上述投資機構人士說,寶能系入股,其實也是在下賭注,賭華僑城A未來一定會改革。
目前,華僑城A定增方案已經獲得國資委批復。與此同時,華僑城A還重啟股權激勵計劃,并計劃在企業內部將推進實施內部合伙人制度,在新項目和虧損項目中實施管理層項目跟投計劃,將管理層和骨干員工的長期激勵與公司發展緊密結合。
用段先念的話講,2015年是兼并重組年,要利用混合所有制低成本擴張的大好時機,實現跨越式發展,“當很多國有企業都‘下海’的時候,華僑城將游得比誰都快,游得比誰都好。”
看來,段先念正試圖給華僑城集團這家老牌央企注入新動能,在其擔任華僑城A的董事長后,華僑城的業績表現亦充滿想象空間。
本文來源于時代周報,作者劉娟,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