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搞完年中大促銷,離中秋、國慶還有段距離,7月至8月向來是傳統商業“無節可造”的淡季。高溫下的傳統商業,如何吸引人流、賺得人氣呢?這幾天,記者走訪滬上各大商場后發現,“親子”、“消暑”成了夏日里傳統商業的“主題詞”,不少商場早在5月就已啟動宣傳策劃,把大熱天里無處可去的老人、孩子都吸引過來。
淡季里“親子營銷”蠻拼的
下午2時,環球港,B1層的兒童樂園正處于“人氣暴漲”階段。住在附近的謝阿婆帶著6歲的孫女正在玩“挖掘機”,8分鐘一場,已經連玩了兩場。“我們中午就過來了,在這里吃了個午飯,下午就準備泡在這里了,孵孵空調,玩玩游戲,等到晚上她爸爸下班時接我們回去,蠻好。”謝婆婆告訴記者,一會兒還有幾個小女孩要過來,“以前在小區碰頭,現在天熱,都改在商場碰頭了。”
記者看到,環球港其他樓層都較為冷清,而B1層和3層的兒童游樂設施則熱鬧非凡,幾乎都是家長或者老人帶著孩子的組合。兒童樂園收銀臺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正值暑假,來玩的小朋友比5月、6月只多不少。
在大寧國際商業廣場,“老人+孩子”的組合也構成了淡季的主打客流。大寧國際公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在5月,他們就已經開始策劃7月至8月淡季的營銷方案,并把“親子”作為主攻目標,“我們打造了中國首個親子微劇場,目標是2歲至12歲的家庭親子活動,通過集合全球兒童戲劇資源的雙語表演,拓寬兒童眼界。”
“今年各大商場在親子項目上蠻拼的,比以前的老一套有趣多了。”白領陳辰周末忙著帶兒子游走于各大商場,“上周我們去了浦東正大廣場,那里開了全球唯一一座放大20倍的積木魔幻樂園,展區場地夠大,我還幫孩子報名參加了‘小小建筑師大賽’。本周末準備去大寧轉轉,聽朋友說那里新推了一個擁有社交廚房配置的沙龍工作坊,想去感受一下。”
電商取代不了商場親子社交
高溫淡季,各大傳統商場都絞盡腦汁創新,一系列親子策劃雖是針對孩子而設,但顯然,商家更希望“借孩子之力”拉動整個商場消費。
“我們做過統計,‘積木魔幻樂園’平日的客流在2000人次左右,周末客流在5000人次左右,顧客在積木展展區的停留時間在一個小時以上,而且散客中經常有‘1名兒童+2位父母+4位老年人’的組合,一般在觀展前后會進行餐飲、服飾、玩具、文具類的消費,極大帶動了關聯業態和相鄰店鋪的生意。”正大廣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吸引消費,商場還特意增加了很多冷飲、果汁、甜品和小食類的臨時鋪位,以滿足消費者解暑和消遣的需求。
“親子策劃是傳統商業轉型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一塊電商做不了,而傳統商業就可以發揮場地優勢,在體驗上做足文章。”上海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齊曉齋指出,現在的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親子活動在家里受場地局限,由商場來搭建這塊親子社交平臺,無疑更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