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規模,3日內被搶光,像這樣的巨無霸眾籌項目極為少見,上市即秒殺的銷售業績更是絕無僅有。從6月12日推出,“穩賺1號”上市3日內被一搶而光,順利完成50億元資金的發行計劃,18日眾籌項目正式成立,資金預計投向5座在建萬達廣場。
作為萬達聯合塊錢在互聯網金融的試刀之作,“穩賺1號”市場表現出乎意料之外,也為“商業地產+互聯網金融”的探索提供了可參考的樣板。
如果用“破局者排兵布陣占山為王,攪局者攻城略地如入無人之地”來形容當下炙手可熱的互聯網金融業態局面,那么破局者無疑是BAT,而快錢則是攪局者之一,而且這一攪局者正聯合萬達,掀起一股眾籌之風。
這個名為“穩賺1號”的眾籌項目是快錢聯姻萬達后,“二人”的愛情開花結的果,是一款直指萬達輕資產轉型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對于快錢來講是其在互聯網金融產業化非常重要的嘗試,其重要性行業專家甚至用“標志性事件”、“里程碑”這樣的詞語來形容。
正如快錢董事長關國光所說,“產業化才會帶來互聯網金融長期健康的發展”,萬達龐大的流量、數據、資金,快錢的支付平臺、客戶資源以及大數據,雙方的結合,可以預見,快錢和萬達,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愛情結晶,會有更多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模式的創新,而快錢互聯網金融產業化之路也會越走越寬。
快錢和萬達的“愛情結晶”
這一“愛情結晶”,蘊含了萬達、快錢雙方各自的基因和優勢,萬達方面,該項目所募集資金將直接投向各地萬達廣場建設,投資人則獲得這些廣場的商鋪租金和物業增值雙重回報,預期年化收益率可達12%以上;快錢方面,依托快錢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平臺,該項目還具備極強的互聯網屬性,起始投資金額僅為1000元,革命性的拉低了傳統商業地產的投資門檻。
“穩賺1號”首期眾籌50億元,6月12日推出后上市3日內被一搶而光。其中5億元面向個人投資者發售,線上在很短時間內被“秒殺”,線上認購超額多倍;面向機構投資者的45億元額度,3日之內也被搶光。一些沒有能夠搶到額度的投資機構,甚至已經將電話直接打到萬達集團高管那里,催促推出后續產品。
據萬達方面透露,在第一筆50億元眾籌項目發行完成的同時,另一個50億元的機構直投項目已完成簽約,這意味著一周內就完成100億元的募資。因為需求太大,第二個50億元眾籌項目將于兩周內發行。
“‘穩賺1號’將投資者和融資方無縫對接,是萬達互聯網戰略布局的重要產品,也是加強萬達和快錢融合的重要一步”,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馬韜在接受贏商網采訪時表示,用戶要購買這一產品,必須成為快錢的用戶,這無形中增加了快錢在C端的用戶數量,這實際也增加萬達未來在O2O支付業務板塊的用戶量。
第三方支付屬性的快錢,雖然天然有著互聯網金融的命根子:用戶和大數據,但并沒有涉及金融產品和交易,這對于快錢來說,此次推出“穩健1號”是一次非常大的跨越。在盈燦集團執行副總裁、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朱明春看來,對于快錢的長期發展、業務拓展與多樣化方面,都是很大的飛躍,是一個里程碑事件。
在各自擅長領領域跑馬圈地
是里程碑,也是開始。是萬達第四次轉型的需要,也是快錢在互聯網金融產業化之路上的助推器。
在2014年萬達集團的年會上,王健林描繪了萬達的第四次轉型的藍圖和路徑:轉型為輕資產服務型企業,到2020年,萬達將形成商業、文旅、金融、電商基本相當的四大板塊,徹底實現轉型升級。投資快錢,無論從商業地產輕資產,還是電商O2O、金融,都解決了最關鍵的環節:支付和融資。
而“穩賺1號”正是萬達在輕資產以及金融板塊的首次嘗試。首富王健林說了,預計這一期“穩賺1號”規模將達50億元,如果收效良好的話,不排除萬達今后就不會再和外部投資機構合作,只是和快錢合作了。
正如朱明春所說,萬達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實體物業,可以進行資產證券化,通過快錢的平臺,進行融資和募資。當然,依靠著快錢這一“賢內助”,萬達可以做的,其實很多。
“郎有情妾有意”,像快錢這樣的獨立第三方支付公司,要想在BAT構建的互聯網金融生態中沖出一條血路,必須進行轉型,而和萬達合作,是個不錯的選擇。
關國光與王健林一樣,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非常清晰的規劃和發展方向,萬達是輕資產化,快錢則是互聯網金融產業化。關國光的依據有兩點:一點是,產業化才會帶來互聯網金融長期健康的發展,才讓對實體經濟受益;另外一點是,掌握產業數據,就能夠挖掘出更多互聯網金融機會。
馬韜非常認可關國光的看法,“互聯網金融說到底也是金融,只是利用了互聯網手段,也要為產業服務,要跟產業結合才能有長期的發展”。
“借助萬達豐富的場景,攜手打造中國最大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這是快錢的目標,具體而言,就是結合萬達的產業資源優勢,用金融手段進軍消費信貸以及商戶信貸領域,最終打造資產、支付、營銷的閉環,依靠線上線下的數據,創造新的商業生態。
關國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未來的趨勢是“支付終將免費”,羊毛不能出在羊身上了,“那就要讓羊毛出在豬身上”,而“豬”就是積累了大量數據后終可疊加的東西:資產端、資金端;理財、信貸、營銷。
按照之前快錢之前的商業模式,羊毛出在羊身上,而現在,則有可能是羊毛出在豬身上,這是對“甲方賣東西乙方買東西而丙方搶著來買單”的有趣概概括。正如小米的最大本事:它在看得見的部分可以不掙錢,但卻可以用別的方式掙錢。
“怎么讓羊毛出在豬身上”
“怎么讓羊毛出在豬身上”,這是快錢正在做和下一步要做的。
基于萬達商業物業發行的眾籌、理財項目,是快錢正在做的,而萬達龐大的線下流量和消費所產生的數據,這里面所隱藏的商機,快錢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如果說BAT是線上流量的霸主,那么萬達有的是線下物理流量,擁有全球最大的線下消費平臺。2014年,萬達擁有已開業萬達廣場109個,客流超過15億人次,而到2020年,預計將超過60億人次,由此而產生的消費支付數據,可想而知。此外,全國萬達廣場內的商戶將全部使用快錢支付,按照每個萬達廣場200個商戶(實際上并不止)計算,100個萬達廣場就有20000個商戶,1000個萬達廣場就有200000個商戶,快錢能夠掌握每個商戶的流水數據信息。
在與萬達廣場的各個板塊資源對接后,快錢能夠掌握萬達所有商戶和消費者的交易數據,快錢可以針對商戶不同的經營情況,以及消費者消費特點直接為其提供貸款、理財甚至營銷。
針對萬達廣場商戶,朱明春表示,快錢可以創新的地方很多,比如針對商戶的經營性貸款。關國光也曾做過這樣的解釋:比如某品牌商戶,在廣州、上海萬達廣場的經營情況,快錢都有清晰的流水數據,可以大概預估其開到成都、南京等地的經營表現,形成風險控制模式,甚至可以幫商戶“免費開新店”,用后續營收通過支付系統回收貸款。
“根據商戶的流水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后,可以為商戶提供較有針對性、精準的營銷服務”,除了經營性貸款外,馬韜認為快錢可以為商戶提供更多服務。
對于萬達廣場巨大的人流量,如何實現線上線下無縫對接和轉換,關國光給出的答案是將萬達會員和快錢會員全面打通,嵌入萬達O2O這盤大棋中。可以想象的是,萬達廣場的消費者如果同時也是快錢的理財客戶,根據其信用額度,那么其在萬達廣場消費時就可獲得不同的現金返現,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消費者的粘度,同時將客戶消費以及理財價值、信貸價值進行捆綁。
仔細比較,快錢的互聯網金融模式與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簡稱“螞蟻金服”)類似,利用大數據,對對B端的商家和C端的消費者進行信貸等服務,顯然,在BAT的商業生態中,“快錢+萬達”將成為對抗“支付寶+淘寶”最強勁的力量。
馬韜認為,萬達和快錢兩者進行資源互補,發揮雙方的優勢,在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模式的創新方面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或許未來的互聯網金融領域,更像朱明春所說的,“快錢和萬達,支付寶和淘寶,可以在各自有優勢的領域跑馬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