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商業地產路在何方?如何讓消費者掏錢
來源:溫州商報 作者:溫州商報 時間:2015-05-11
2015新常態下中國商業地產發展高峰論壇在溫舉行
中國商業地產最重要的風口在哪里?商業地產如何適應消費新業態,商業地產未來又會在哪里?在高峰論壇上,劉永好、馮侖、張勇、印嵐四位嘉賓,探討中國商業地產發展形勢及消費新常態與商業模式變革之路。
互聯網背景下溫州商業地產最重要的風口在哪里?
劉永好: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源地,溫州商人眾多,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很有名。目前,溫州城市建設跟北京、上海好多地方比還是有些差距,但溫州人的經濟實力不比他們差。溫州立體城就是補課,補現代城市發展的課。之前,浦東就是整個上海的補課,有一段時間上海發展落后于華南地區。但是浦東的興起,補了上海這課,浦東的發展帶動了全上海的發展,這樣的故事有可能在溫州出現。省、市、縣政府的支持,溫商群體的認同,再加上我們打造的商業氛圍,相信三江立體城在新的格局下有新發展,對此我很有信心,也就是在新格局下布局新的商業氛圍。
您覺得立體城是起點還是里程碑,有什么新期待?
馮侖:這個期待,每個時期都不同。接下來,在城市化過程中,要按照理想城市的期待,補一些功課。理想城市大概有五個方面的維度:一是適度的集約,包括空間集約、經濟集約、人群集約,同時帶來了生活方式上的便利性、經濟的成長性,實際上帶來了經濟性。二是產業,產城一體,以醫療、健康活力商業帶動立體城發展,使集約變成真實和可期盼的事。三是生態節能,有效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建成節能低碳的城市。四是智慧城市,除了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還有機器人。機器人能把社區管得至少沒有人偷東西。五是社會和諧。建立一種新型社會組織管理方式,創立社區公益基金提供可持續發展的高福利、高就業、可持續的城市生態。
互聯網經營業態能給商業地產帶來什么樣的貢獻?
張勇:80年代初的一些雜貨鋪,是我們這代人能見到最早的商業模式。但現在高速發展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在降低。互聯網新技術的出現,是不是可以重新恢復到商家和客戶的信任。以我的企業為例,除了客戶到現場能滿足他的一些需求外,離開店后也可以。比如一位孕婦客戶在餐廳吃飯,在現場能得到很好的服務,之后,服務員還會提醒孕婦注意事項。這些增值服務,線下品牌可以做。然后再結合移動互聯網技術,線上聯系,線下品牌互動。我覺得會迸發出更大的商業價值。
請分享一下星期八小鎮的成功模式。
印嵐:我覺得商業總結起來就是,滿足需求,挖掘深層次的需求和引領。挖掘和引領就需要創新,一個是內容上的創新,一個是形式上的創新。說到一個產品、一個品牌,一定有自己固有的DNA,復制、學習肯定會走樣。作為商家和品牌,大家都想要得到消費者口袋的錢,我能把人帶進來,你憑什么讓他掏錢,這需要我們共同策劃、共同去想。作為品牌商家來說,將臺搭好,不管是龍套還是主角,把自己的角色演好,這個商業地產才有獨特化,才可以做出自己的標桿。
(溫州商報 徐曉春 攝)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