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八成開發商或將關門 八大“人民幣”處境最危險?
來源:未知 作者:未知 時間:2014-10-27
核心提示:經濟學家馬光遠稱,5年后,80%的開發商可能面臨關門或轉行。這番預測跟那位言之鑿鑿地聲稱“五年后手機會消失”的老兄一樣,不一定可靠,但價值在于,在樓市低迷時,不要貿然出手,秉持現金為王,當然是上上之選。
要想看住你的錢,首先要知道錢去哪兒了。以前不是總問時間都去哪兒么?后來,總問爸爸去哪?那么,今天我們不妨細細追問,錢都去哪兒了?
第一種錢幣去向:縮水
最簡單的理解,錢不值錢,錢縮水了唄。我還記得小時候1分錢買5個糖球的情景,現在再給我一分錢似乎什么都買不到了。
第二種錢幣去向:少數富人
這一去向也很明顯,錢向少數人手里匯集。按照瑞士信貸銀行最近發布的2014年《全球財富報告》,情況非常嚴重。1%的人擁有近50%的財富,富人收入的增長遠遠快于窮人。全球財富總量在加大,但財富分配不平等現象卻在日益加深。另一數據顯示,全球40%的人群日均收入只有兩美元。這是什么概念?恐怕在溫飽線上掙扎。如果窮的越窮,富的越富成為一種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這正常么?
第三種錢幣去向:泡沫破滅
第三個去向,本來就沒那么多錢。最新消息,基金迎四年來“最賺錢”季度,盈利超兩千億元初現牛市特征。這樣的財富就是紙面上的財富,并不能太認真,這些錢是怎么跑出來的?當年從6000點到1700點的時候,滬深股市蒸發市值20萬億!這些錢又跑到哪里去了? 吹泡泡是財富增值,泡沫破滅時財富消失,在高杠桿率和高負債率的金融活動中司空見慣。所以你會看到很多人一夜暴富,但很快又傳出負債跑路的消息,不必奇怪。
第四種錢幣去向:堵窟窿
第四種去向,堵窟窿去了。武漢設百億基金投新興產業,這是好事,但損失政府兜底就引發質疑。政府財政這樣的兜底該不該?說好的“放開政府那只手”呢?
第五種錢幣去向:投資
北京財政局對公交票價的財政補貼又另當別論,涉及公共利益,政府有兜底義務。當然,按照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王嬰昨天的說法,我們也知道,政府每年除了要在公交地鐵上花大價錢補窟窿之外,還有一些巨款用于投資,說是目前北京地鐵每公里的建設成本已達到11億元。
第N種錢幣去向:不知所以然
當然,并非所有的投資都是理性的,中國“搶房團”占領美國十大州就讓人指指點點,幾乎都是負收益。還有些錢用在不明不白的地方,不知所以然。根據審計署6月份公布的對中華醫學會的審計報告,中華醫學會利用學術會議收取贊助8.2億人民幣。3個多月過去,國家行政主管機構未對其出具處理意見,中華醫學會本身也無對外公開的整改措施。公眾追問:數以億計的收入去哪兒了?標榜“公益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的中華醫學會,是否名副其實?難道“不吭聲”就當天下大吉了么?
樓市熊出沒,看住現金
樓市的“保衛財富”行動開始了,按照經濟學家馬光遠的最新言論,普通市民除非剛需,三到五年內最好看住現金。他預測,5年后,80%的開發商可能面臨關門或轉行。
這番預測跟那位言之鑿鑿地聲稱“五年后手機會消失”的老兄一樣,不一定可靠,但價值在于,在樓市低迷時,不要貿然出手,秉持現金為王,當然是上上之選。
八大“人民幣”處境最危險?
在更多的領域,也存在“保衛財富”的迫切愿望。有一位叫劉曉博的人,最近撰文提醒,八大“人民幣”處境最危險:1、鋼貿中的人民幣;2、煤炭行業里的人民幣;3、人口流失城市房地產中的人民幣;4、商業物業里的人民幣;5、度假物業里的人民幣;6、股市里的人民幣;7、中小P2P企業里的人民幣;8、存在銀行里的人民幣。
末了,他說,也許你有能力在刀刃上舔血,但大多數人沒有這個能力,他們只能變身“案上魚肉”。
老馬以為,這番提醒無非是再次強調,看好你的錢,比什么都重要。不是所有行業都值得投資,不是所有投資都安全。
本文來自中國新聞網,如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