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全國消費市場強勢復蘇,商業地產更是活力滿滿,新項目一個接一個地開業。在這些新項目里,郊區商業的表現十分亮眼,不少都成了城市里的熱門打卡地,甚至還帶動了周邊區域的發展,像上海的蟠龍天地、深圳的萬象前海、成都的麓湖·天府美食島2.0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些郊區商業項目不僅吸引了大量消費者,還在社交媒體上瘋狂“出圈”,成為了城市商業的新地標。它們的成功,不禁讓人思考:在城市發展的大格局下,郊區商業逆襲的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它們又將如何重塑城市的商業格局?
郊區商業“火出圈”
近年來,郊區商業的崛起勢頭越來越猛,一批優秀的項目脫穎而出,成功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這些項目大多位于城市的郊區,遠離傳統的商業中心,但卻憑借獨特的定位和創新的運營模式,成為了城市商業的新熱點。
1、上海蟠龍天地:喚醒古鎮記憶
上海蟠龍天地作為瑞安新天地產品線的首個古鎮商業項目,自2023年開業以來,就一直備受關注。項目巧妙地將江南水鄉的古鎮風貌與現代商業相結合,打造出了一個極具特色的商業空間。這里不僅有古色古香的建筑、蜿蜒曲折的河道,還有豐富多樣的商業業態,從時尚品牌到特色餐飲,從文化藝術到生活體驗,應有盡有。
開業首年,蟠龍天地就吸引了超過1700萬的客流量,銷售額突破10億元,這樣的成績在郊區商業項目中十分耀眼。蟠龍天地不僅成為了上海市民周末休閑的好去處,還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來打卡,成為了上海的一張新名片。
2、深圳萬象前海:打造藝術商業新地標
深圳萬象前海同樣是一個備受矚目的郊區商業項目。這個位于前海灣畔的商業綜合體,以“文化、藝術、生活”為主題,將藝術元素融入到商業空間的各個角落。項目內不僅有高端的時尚品牌、精致的餐飲美食,還有多個藝術展覽空間和文化活動場地,定期舉辦各類藝術展覽、文化講座和音樂演出等活動。
開業當天,萬象前海的客流量就突破了20萬人次,銷售額超過1500萬元。開業后的首年,項目的客流量更是超過了1000萬人次,銷售額達到了12億元。萬象前海的成功,不僅在于其高端的商業定位和豐富的業態組合,更在于其對藝術與商業融合的創新探索,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購物體驗。
3、成都麓湖·天府美食島2.0:解鎖濱水商業新玩法
成都麓湖·天府美食島2.0也是郊區商業的一個成功典范。這個項目位于成都麓湖生態城,依托麓湖優美的湖景資源,打造了一個集美食、文化、藝術、娛樂為一體的濱水商業街區。這里不僅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還有各種文化藝術展覽、音樂演出、水上運動等活動,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休閑娛樂體驗。
開業后,麓湖·天府美食島2.0迅速成為了成都市民和游客的熱門打卡地,日均客流量超過1萬人次,周末和節假日更是人滿為患。項目的成功,不僅提升了麓湖生態城的區域價值,也為成都的商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些成功的郊區商業項目,雖然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注重對項目所在地的文化和自然資源的挖掘和利用,通過創新的設計和運營,將這些特色元素融入到商業項目中,打造出了獨一無二的商業體驗。同時,它們也都非常重視消費者的體驗和需求,通過提供多樣化的業態和豐富的活動,滿足了消費者對于休閑、娛樂、社交等方面的需求。
從“邊緣地帶”到“城市新中心”
郊區商業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逐漸向郊區遷移,郊區的消費需求也日益增長。與此同時,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也為郊區商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在這樣的背景下,郊區商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1、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城市發展的歷程來看,郊區商業的崛起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城市發展的初期,商業活動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城市中心的土地資源逐漸稀缺,商業成本不斷上升,商業活動開始向郊區擴散。
以紐約為例,在20世紀中葉,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紐約的城市中心變得越來越擁擠,商業成本也越來越高。為了尋求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發展空間,一些商業企業開始向郊區遷移。隨著越來越多的商業企業在郊區落戶,郊區逐漸形成了新的商業中心,這些商業中心不僅滿足了當地居民的消費需求,還吸引了大量城市中心的消費者前來購物和休閑。
在中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類似的情況也在不斷發生。以上海為例,近年來,隨著上海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口逐漸向郊區遷移,郊區的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為了滿足這些需求,越來越多的商業項目在郊區落地,如松江萬達廣場、青浦吾悅廣場等。這些項目的開業,不僅提升了郊區的商業水平,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消費服務。
2、交通改善打破地域限制。
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是郊區商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隨著城市交通網絡的不斷延伸,地鐵、快速路等交通設施將城市中心與郊區緊密連接在一起,大大縮短了郊區與城市中心的時空距離,為郊區商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以北京為例,近年來,北京地鐵的快速發展,使得郊區與城市中心的交通更加便捷。許多位于地鐵沿線的郊區商業項目,憑借交通優勢,吸引了大量消費者。比如,位于大興區的西紅門薈聚購物中心,作為北京南城最大的商業綜合體之一,依托地鐵4號線西紅門站的交通優勢,吸引了來自大興、豐臺、房山等多個區域的消費者,日均客流量超過10萬人次,成為了北京郊區商業的一顆璀璨明珠。
在廣州,地鐵的發展同樣為郊區商業帶來了機遇。位于番禺區的番禺廣場商圈,隨著地鐵3號線、18號線和22號線的開通,交通便利性大大提升。商圈內的永旺夢樂城、番禺天河城等商業項目,借助地鐵的客流優勢,生意十分火爆。這些商業項目不僅滿足了當地居民的消費需求,還吸引了不少廣州市區的消費者前來購物和休閑。
3、消費升級驅動商業變革。
消費升級也是推動郊區商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于購物環境、商品品質和消費體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城市中心商業,由于空間有限、業態單一等原因,已經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郊區商業則憑借其廣闊的空間、優美的環境和豐富的業態,成為了消費者的新選擇。
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購物,而是更注重消費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他們希望在購物的同時,還能享受到休閑、娛樂、社交等多元化的服務。郊區商業項目正好迎合了這一趨勢,通過打造集購物、餐飲、娛樂、文化、藝術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商業綜合體,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站式的消費體驗。
以杭州的良渚文化村玉鳥集為例,這個商業項目以良渚文化為背景,打造了一個低密度開放式街區。這里不僅有各種特色品牌店鋪,還有單向空間書店、大谷倉等文化藝術空間,以及露天音樂會、藝術展覽等豐富多樣的活動。玉鳥集的成功,正是因為它抓住了消費升級的趨勢,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充滿文化氛圍的消費空間。
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郊區商業要想脫穎而出,必須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這些成功的郊區商業項目,無一不是在定位、場景和業態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和突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1、精準定位,錨定目標客群。
精準的定位是郊區商業成功的關鍵。這些項目在規劃之初,就充分考慮了項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人口結構、消費需求等因素,找準了自己的目標客群,并圍繞目標客群的需求進行定位和規劃。
上海蟠龍天地,依托蟠龍古鎮的歷史文化底蘊,將目標客群定位為對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追求品質生活的消費者。項目以“文化喚醒”為主題,通過對古鎮建筑的修繕和保護,以及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和運用,打造了一個充滿江南水鄉韻味的商業空間。在這里,消費者不僅可以購買到各種時尚品牌和特色商品,還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體驗到江南水鄉的生活方式。
深圳萬象前海,地處深圳前海自貿區,周邊聚集了大量的金融、科技企業和高端人才。項目將目標客群定位為年輕、時尚、追求品質生活的高凈值人群,以“文化、藝術、生活”為主題,打造了一個高端、時尚、充滿藝術氛圍的商業綜合體。萬象前海引入了眾多國際一線品牌和設計師品牌,同時還舉辦了各類藝術展覽、文化講座和音樂演出等活動,滿足了目標客群對于時尚、藝術和品質生活的追求。
2、場景創新,營造獨特體驗。
場景創新是郊區商業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手段。這些項目通過創新的設計和運營,打造出了一個個獨特的商業場景,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消費體驗。
成都麓湖·天府美食島2.0,依托麓湖優美的湖景資源,打造了一個濱水商業場景。這里的建筑風格獨特,與湖景融為一體,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業態布局上,項目圍繞美食主題,引入了各種特色餐廳和小吃攤位,同時還設置了音樂舞臺、藝術展覽空間、水上運動區域等,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集美食、文化、藝術、娛樂為一體的消費場景。在這里,消費者可以一邊欣賞湖景,一邊品嘗美食,還能參與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和水上運動,享受悠閑的生活時光。
北京首創·郎園Station,是一個由廢棄工廠改造而成的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保留了工廠的原有建筑和設施,通過創意設計和改造,將其打造成了一個充滿工業風的商業場景。這里有各種特色書店、咖啡館、餐廳、藝術工作室等,還有定期舉辦的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和市集。首創·郎園Station以其獨特的工業風場景和豐富的文化藝術活動,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前來打卡,成為了北京的一個網紅商業地標。
3、業態創新,引領消費潮流。
業態創新是郊區商業保持競爭力的核心。這些項目在業態選擇上,不拘泥于傳統的商業業態,而是積極引入各種新興業態和特色品牌,打造出了具有差異化的業態組合,引領了消費潮流。
上海蟠龍天地,在業態布局上,除了引入一些常見的時尚品牌和餐飲品牌外,還特別注重引入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業態和品牌,如傳統手工藝店、非遺文化體驗館等。這些業態和品牌的引入,不僅豐富了項目的商業內容,還讓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蟠龍天地還引入了一些新業態,如共享辦公空間、寵物友好餐廳等,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深圳萬象前海,在業態創新方面也走在了前列。項目引入了許多國際知名的設計師品牌和買手店,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的時尚選擇。同時,萬象前海還打造了多個特色業態區域,如“萬象食家”美食街區、“萬象影城”高端影院、“萬象Kids”兒童體驗區等。這些特色業態區域,不僅豐富了項目的業態組合,還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加專業和優質的消費體驗。
郊區商業的未來展望
郊區商業的崛起,不僅改變了城市的商業格局,也為城市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機遇。未來,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和消費需求的持續升級,郊區商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1、成為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支撐。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將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郊區商業作為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城市副中心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未來,郊區商業將圍繞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打造更加完善的商業配套,吸引更多的人口和產業集聚,推動城市副中心的發展。
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為例,未來將重點發展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等產業。為了滿足這些產業發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城市副中心將規劃建設多個大型商業項目,如運河商務區的富力廣場、綠地繽紛城等。這些商業項目將依托城市副中心的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打造成為集購物、餐飲、娛樂、文化、商務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商業綜合體,成為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商業地標。
2、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產城融合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趨勢,郊區商業在推動產城融合發展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未來,郊區商業將與周邊的產業園區、科技園區等緊密結合,打造產城融合的商業生態。通過為產業園區提供配套的商業服務,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業入駐,促進產業的發展;同時,產業的發展也將為商業帶來更多的消費需求,推動商業的繁榮。
以上海漕河涇開發區為例,作為上海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漕河涇開發區內聚集了大量的科技企業和高端人才。為了滿足園區內企業和人才的消費需求,漕河涇開發區周邊規劃建設了多個商業項目,如漕河涇印象城、中庚漫游城等。這些商業項目不僅為園區內的企業和人才提供了便捷的消費服務,還通過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活動、科技交流活動等,促進了產業與商業的互動融合,推動了產城融合的發展。
3、探索更多創新發展模式。
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消費需求的持續變化,郊區商業將不斷探索更多創新發展模式。例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商業運營的智能化和精準化;加強線上線下融合,打造全渠道的消費體驗;引入更多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技術,打造綠色商業空間等。
同時,郊區商業還將不斷創新業態和商業模式,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例如,發展夜間經濟,打造夜間消費場景;引入沉浸式體驗業態,如密室逃脫、劇本殺等,為消費者帶來更加豐富的娛樂體驗;探索社區商業新模式,打造鄰里生活中心,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務等。
結語:郊區商業的逆襲,是城市發展和商業變革的必然結果。這些成功的郊區商業項目,為我們展示了郊區商業的無限潛力和可能性。未來,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和消費需求的持續升級,郊區商業有望成為城市商業發展的新引擎,重塑城市的商業格局。對于商業地產從業者來說,深入研究郊區商業的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把握市場機遇,創新發展思路,將是在未來商業競爭中取得成功的關鍵。
【免責聲明】本文由商業地產智囊整理編輯,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