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地革命圣地、紅色舊址、革命歷史紀念場所調研時強調“保護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近年來,我國各地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并通過“紅色文化+旅游”的創新融合發展新模式,在弘揚紅色革命精神,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激發紅色文化價值體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紅色旅游正成為我國旅游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中國紅色旅游發展報告(2023)》顯示,全國紅色旅游接待人數已突破20億人次,紅色旅游市場規模接近萬億元。那么,從當前我國紅色旅游發展所處的現狀、發展定位、運營模式、業態布局、面臨挑戰及發展機遇等方面深入分析,并提出觀點建議,與大家探討。
紅色旅游發展分析
“紅色旅游”概念于2004年被正式提出,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就發展紅色旅游的總體思路、總體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確規定。
經過20年的發展,紅色旅游已成為我國旅游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研學旅行、黨性教育、學習革命歷史的精神驛站及途徑之一,吸引了眾多游客對紅色旅游的關注和參與,對促進我國政治、社會、經濟和旅游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從市場規模發展趨勢來看,文旅部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紅色旅游出游人數超過1億人次,在全國國內旅游市場中維持在11%以上的市場份額。到2023年全國紅色旅游接待游客數量達到了2.83億人次,同比增長11.1%;紅色旅游的收入達到了777.59億元,同比增長17.5%。這些數據都表明,紅色旅游市場正在逐漸壯大,并成為當前旅游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柏坡 圖源:攝圖網
從資源特點來看,目前我國已建成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紀念館1644家,全國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可移動革命文物超過100萬件/套,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37個。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共收錄300處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進入名錄。
從紅色文化的內涵來看,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國無產階級通過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會議遺址等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廣義的紅色旅游是以1840年以來,中國人民抵御外來侵略,對內反抗剝削和壓迫的歷史事件和遺存為旅游吸引物而開展的旅游活動,同時還包括社會主義革命及改革開放時期不同年代的紅色旅游資源。
從當前運營模式來看,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由財政資金補貼扶持的文博場館運營模式,紅色革命紀念館、博物館、故居、會議及戰爭遺址等紅色革命場館大多數屬于事業單位和文博單位,運營方式主要依靠各級政府財政補貼,講解服務、會議室報告廳租賃及周邊文創等服務業態構成。
根據財政部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補助資金合計34.4億元,費用分為運轉經費28.48億元,陳列布展補助2.98億元,國家級重點博物館補助3.8億元。補貼金額是根據博物館、紀念館行政隸屬關系劃分為省級館、地市級館、縣區級館。基本運轉補助測算標準為:省級館500萬元/館/年,地市級200萬元/館/年,縣區級館50萬元/館/年,陳列布展另行補助。
二是以紅色文化為主題打造的旅游景區運營模式,包含有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軍事文化、愛國主義教育、改革開放時期的紅色資源為吸引物,并與周邊自然景觀、歷史古建、地區文化、鄉村民俗等休閑資源要素相結合而打造的旅游景區,主要是為游客提供休閑度假、參觀游覽、研學服務、特色民宿、演藝項目、周邊文創、交通運輸等為結構的商業性服務模式。
延安革命紀念館 圖源:攝圖網
從游客消費偏好來看,打卡紅色地標、探訪紅色舊址、觀看紅色演藝、緬懷革命先烈備受歡迎。游客更加關注革命歷史時期的代表性、重要性以及在參觀過程中的沉浸式體驗感、參與感、互動性、代入感及內容的獨特性,如紅色主題演藝、情景劇、軍事主題博物館、毛澤東故居及紀念堂等。
從客群結構來看,相關數據顯示,紅色景區游客中年輕人成了主力軍,“90后”占比最高達到了36%,之后是“80后”占比33%,“00后”的占比達22%。
從文化價值來看,紅色文化是獨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更是我國乃至世界最寶貴的無形資產,這種無形的資產對我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時代價值、教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新時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新征程上,具有凝心鑄魂的重要價值。
紅色文化與紅色旅游的發展定位
2012年12月,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時談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發展紅色旅游時指出:“紅色根據地,愛國主義教育,這是一個概念。發展紅色旅游,是另一個概念。兩方面要統籌。建紅色紀念設施要恰當,不要貪大求洋,不要搞一堆同紅色紀念毫不相干的東西,甚至是影響紅色紀念發揮作用的東西。”
他說,發展紅色旅游,指導思想要正確,旅游設施建設要同紅色紀念設施相得益彰,要接紅色紀念的地氣,不能搞成一個大游樂場,要不就離紅色紀念場所遠一點,兩者不要混在一起。
周恩來紀念館 圖源:攝圖網
近年來,《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各地結合自身紅色資源特點發布了支持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地方性政策文件及實施意見,將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推向了新的發展“時期”。
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圍繞紅色旅游這個細分領域如何高質量發展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話題之一,要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深入了解當前紅色旅游資源存在的不足及面臨的挑戰。
整體來看,紅色旅游資源的主要挑戰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地理位置偏僻
由于中國共產黨在紅色革命歷程中較長一段時期是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部署,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在敵我雙方力量極為懸殊的條件下,我黨采取了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游擊戰方式,發生地大多數地處偏遠山區、農村地區,這些紅色革命地遠離城市、交通不便、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地理條件較為復雜,這成為影響游客前往的因素之一。
中共一大舊址偉人墻 圖源:攝圖網
二是游客停留時間短
由于前往紅色旅游景區的游客屬性絕大多數是有組織的黨建主題活動、紅色研學活動、重要紀念日活動為主,且紅色革命紀念館、博物館受場地、內容、業態的局限性,規模有限,游客參觀時長約1—3小時。
同時,紅色革命圣地地處偏遠地區,路途遙遠車程較長,配套設施不完善,加之黨建經費及使用范疇均有明確規定,導致游客停留較短,消費力較弱。
三是紅色景區同質化
去過革命紀念館、遺址等地的朋友應該都有這樣的感受,千篇一律的圖文+實物展呈,參觀過程基本屬于單向被動地接受紅色教育。對大眾游客采取說教式的講解,缺新意、亮點不多,導致游客興趣低、停留時間短,最后成了走馬觀花打卡式參觀。
四是宣傳推廣創新不足
目前來看,革命紀念館、遺址、故居等講解詞缺乏面向不同年齡客群的差異化,比如黨員干部和中小學生群體對紅色革命歷史的知識需求及理解能力存在差異,游客和有組織的黨建活動需求也有不同。
此外,講解員的知識儲備不應局限于講解詞,應與當地文化、人文習俗、生活習慣、百姓生活方式等內容相結合,在傳播方式上充分利用社交化新媒體,通過內容創新、傳播創新提升游客的關注度及紅色文化的傳播力。
五是內容的創新力不強,吸引力不足
在時代的發展下,游客的旅游需求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參觀游覽方式,而追求具有沉浸式、多元化、科技感、互動性強的游覽體驗,進一步突出紅色文化基調及體驗感,通過業態之間的創新融合,科技賦能等手段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及體驗感。
井岡山紅歌廣場 圖源:攝圖網
六是管理制度的約束性
紅色革命場館、景區基礎設施升級配套、業態打造等方面受資金制度約束,無法緊跟時代發展快速響應。另外,紅色旅游景區受預算及制度限制,人才引入面臨流程復雜、薪酬不高、激勵機制不靈活,在場館運營方面,缺少創新試錯資金,導致景區優勢不突出、競爭力不足、創新力不強。
四大因素成為紅色旅游發展新機遇
紅色旅游作為我國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革命歷史,增長革命斗爭知識,學習革命斗爭精神,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及黨性教育的重要方式。
1、大國自信激發愛國熱情,紅色文化成為時代強音
一方面,我國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情懷持續提升,年輕群體對紅色文化興趣不斷增長。
另一方面是我國科技軍事高速發展,山東艦、福建艦、075型兩棲攻擊艦、無人機等新一代軍事裝備陸續下水或正式服役;探月航天工程進展順利;5G芯片、大飛機等卡脖子關鍵技術相繼突破,不斷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科技自信、軍事自信。
第三方面是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吸引了年輕人對紅色文化的關注,隨著社會教育及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年輕人對黨的發展歷程、歷史革命、國防軍事的了解不再僅限于課本知識,《古田軍號》《建黨偉業》《長津湖》等經典紅色主題電影,以及《太行山上》《偉大轉折》《重慶·1949》等紅色演藝,通過歷史事件、感人故事以不同方式表達紅色革命的崢嶸歲月,吸引了更多人對紅色革命文化的關注。
《太行山上》 圖源:大型實景演藝太行山上
2、服務業態不斷創新,紅色旅游魅力更加凸顯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鄉村容貌及城市配套設施不斷提升,革命老區在交通的可達性、便捷性方面不斷提高。
在服務業態方面,鄉村旅游、自然景觀、文旅街區、非遺演藝等旅游資源及服務業態融入紅色旅游場景中,增強了對游客的吸引力,游客除了參觀紅色革命紀念館還能體驗當地民俗文化、品嘗特色美食、游覽自然景觀,紅色旅游由點成線,一日游變成多日游,成為紅色旅游發展的主要機遇。
比如井岡山景區、長沙橘子洲旅游區、西安紅街、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光影八一”燈光秀等都是具有參考意義的紅色旅游景點,也有一些城市將紅色旅游資源納入全域旅游規劃中來,通過其他優質旅游資源為主要吸引要素,從而帶動當地紅色旅游景區發展。
國慶期間的橘子洲旅游區 圖源: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區
3、多措并舉促發展,紅色旅游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為加快我國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2021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印發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在完善現代化旅游體系方面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特別是聚焦紅色旅游發展水平提升,紅色旅游人才隊伍建設,豐富產品供給及紅色旅游與多業態的融合,宣傳推廣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為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培養青少年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023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用好紅色資源 培育時代新人 紅色旅游助推鑄魂育人行動計劃(2023—2025年)》,計劃將力爭利用三年時間,針對青少年打造百堂紅色研學精品課程,推出千條紅色旅游研學線路,開展萬場紅色旅游宣講活動,覆蓋全國上億大中小學師生。在各級關于促進紅色旅游、紅色研學等政策的扶持下,紅色旅游發展迎來新機遇。
4、人才隊伍加快創新變革,紅色文化體驗更加多元
人才是紅色旅游發展的新質生產力,他們通過引入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新創意,為紅色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來,隨著各類人才的加入,紅色旅游的表現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展陳方式,而是通過情景劇表演、演藝、VR體驗、文創設計等方式,讓紅色文化的傳承及表達方式更加多樣化,《太行山上》《偉大轉折》《重慶·1949》等行進式、沉浸式的演藝,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喜愛。
以大型紅色舞臺劇《重慶·1949》為例,自2021公演以來,至2024年6月共演出1800余場,接待全國游客110多萬人次,僅2023年該演藝收入超過1億元。《二虎守長安》是一部大型影視特技特效實景演藝,2023年共計演出981場,總觀看人數近54萬,觀演人數和營收再創開演七年來歷史新高。
重慶一九四九大劇院 圖源:重慶一九四九
2021年,中共一大紀念館為迎接建黨百年推出了文創品牌“一大文創”。目前“一大文創”所開發的文創產品覆蓋十大領域,在售330個SKU,文創銷售已突破2000萬元。
這些數據及案例說明,紅色旅游發展關鍵在創新,核心是人才,只有通過專業化人才隊伍不斷創新,紅色旅游才能吸引更多游客的關注。
紅色演藝《我和我的紅安》 圖源:最紅安
圍繞紅色旅游該怎么做
對于革命紀念館、會議遺址屬性的文博場館而言,一是深入挖掘有組織的黨性教育活動,要建立主要客戶信息庫,了解哪些單位,在每年組織黨性主題教育,針對這些單位主動營銷,為客戶定制不同特色的黨建活動。
另外,在服務人員的專業性上進一步強化,比如作者在參與的主題黨日活動中,發現宣誓合影是活動的需求之一,但是場館方面缺少對應的指導,每年的參觀游覽流程完全一樣,這是需要場館方面主動營銷及服務創新。
二是面向中小學生提供特色研學課程,在講解及展館陳列方面,納入革命歷史時期的兒童經受了什么苦難,小小八路軍如何參與到革命當中,采取了什么措施贏得了勝利,讓愛國主義教育能夠深入人心,讓學生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是圍繞重要節日策劃節慶活動,帶動大眾游客的參與,比如清明節、9·18、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9月3日抗日戰爭勝利日、國慶節等重要節日策劃線下主題活動,讓不同客群能夠參與進來。
以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為例,今年8月1日該館通過“科技+紅色”融合方式打造了“光影八一”燈光秀,燈光秀以光影為媒,建筑為幕,將起義籌備、爆發、勝利等關鍵節點一一呈現,那些曾經只存在于文字和圖片中的歷史故事,變得生動而立體,讓觀眾在震撼中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歷史厚重感。八一館站的日均出站客流量達到了2.23萬人次相較于平常增長44.95%。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光影八一”燈光秀 圖源:南昌發布
對于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景區,應結合當地文旅資源、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等等內容,策劃具有沉浸式體驗的文旅街區、演藝、體驗活動等。這類景區一部分為歷史特殊時期遺留的街區、場景,還有一部分為新投資建設的主題街區。
比如延安紅街,作為萬達集團投資建設的大型紅色文化旅游項目,全長約1.5公里,以1935—1948年延安革命歷史為主題,整體采用延安時期建筑風格,包括主題街區、沉浸式演藝、長征步道、窯洞酒店、特色非遺等,有5個紅色主題廣場和12個紅色文化項目,設有尋味長征、尋味陜甘寧、尋味延安三個美食街區,提供云貴川和延安本地特色美食,覆蓋甘肅、寧夏、陜西、川渝等地的風味小吃,讓游客盡享舌尖上的紅色記憶。從2021年6月正式運營起截至2023年5月31日,接待游客總量突破1500萬人次。
延安紅街 圖源:延安紅街
再如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紅嫂家鄉旅游區,根據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集結獨立團兵力攻打平安縣城劇情。在國慶假期推出了“跟著團長打縣城”沉浸式影視體驗項目而登上熱搜,引發游客的積極參與,讓群眾身臨其境感受沂蒙精神,讓紅色教育更加具象化、生動化。
節目中不僅會有爆破、火焰等沖擊性的視覺聽覺元素,關鍵在于讓游客手拿大刀、紅纓槍等道具,跟著節目的進程參與“攻城”活動,游客不僅只做觀眾,而是成為參與者、成為演員。國慶假期,景區游客每天最多能達到7.5萬人,假期結束后每天也有4萬人,是去年同期的3倍。
《跟著團長打縣城》視頻畫面 圖源:當代江西
在紅色旅游景區開發中,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避免盲目開發,貪大求全,脫離歷史。另一方面要堅持守正創新,明確發展定位,是“旅游+紅色”還是“紅色+旅游”發展模式,“旅游+紅色”更側重于旅游活動的多樣性和包容性,而“紅色+旅游”則更側重于紅色元素的獨特性和重要性,這兩者的區別決定了后續在活動策劃、營銷創新、業態布局等方面的側重方向。
文章來源:執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