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機會在國內幾個城市考察了部分著名的主題公園。由于受到經濟形勢不佳及消費降級以及今年以來氣候不穩定等多種原因的影響,上半年國內主題公園大多數的運營情況、賬面的營收和利潤情況都有所下滑,少數下滑嚴重。我常想,這旅游業和農業太相似了,基本上要“看天吃飯”,天氣不好,或者經濟疲弱,都會明顯影響到旅游業的業績。主題公園都是占地面積大、戶外開放式運營,這種影響就更直接了。
從面上看,經營業績下滑,收入減少,大多數主題公園缺乏資金投入做設備維護或更新、產品創新,甚至資金缺乏都影響到日常流水支出,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我們常常可以在那些很有名的主題公園里面看到設備破舊、經營狀況不良的局面,背后的確都有資金不足的拖累。
但是旅游業界心里很明白,這些問題都是表面現象,他們事實上更在乎的是當今時代不斷出現的供需改變、產業升級等等,這些變化給業界帶來諸多內在深層困局和挑戰,旅游業急需實施相應的深度改革及對策。
說起來,國內主題公園這些年來的進步還是蠻大的,比如華僑城、華強方特、長隆等都已進入全球主題公園游客量排名的前列,但是,時代變化太快,國內主題公園目前都面臨相當大、相當多的壓力和挑戰,本文將重點分析一下我認為最重大的三個挑戰,并提出一點對策性思路,預測一下發展前景。
挑戰一:IP的缺失或薄弱影響主題公園的可持續發展。
這些年來,旅游界“IP”概念可謂滿天飛,好像大家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了,都在琢磨著如何在IP上面做一點像樣的文章。然而,這么多年過來了,我們走到國內那些著名的主題公園里看一看,到底有多少IP因素和價值呢?應該有一點了,比如,長隆的海洋王國主題文化、宋城的“千古情”系列演藝,華強方特的“熊出沒”等等,在國內文旅市場上都有了相對獨立和一定影響力的市場品牌形象和價值,但這些遠遠不夠。按照全球主題公園權威排行榜所示,中國具備真正意義上的IP內涵和價值的主題公園少之又少。
看來,我們還是先把IP概念搞搞清楚吧,IP到底是什么?有非常多的解讀,國內有一種非常通識性的理解,就是把IP看做是一種物象性的載體,大家最容易拿迪斯尼樂園的米老鼠和唐老鴨做注解,說那就是IP,由此,很多國內主題公園就模仿迪斯尼,搞什么兔子、貓、狗、熊等等動物的造型,希圖依據這種物象型“IP”來支撐旅游項目的品牌及價值。
但是,這顯然是對IP的嚴重誤讀。米老鼠和唐老鴨可以說是迪斯尼的一類物化型的IP標識,但不能反過來說,迪斯尼的IP就是米老鼠和唐老鴨。IP究竟是什么?我的理解,IP是一種可以依附于物質載體、標識形象、主題活動或機構運營流程中的、不可替代或難以替代的可持續的愉感體驗性和消費依賴性的精神文化價值屬性和獨立知識產權屬性。舉個例子,麥當勞的IP,你不能說就是它的漢堡包,因為肯德基等其他快餐店也有漢堡包,麥當勞的IP包括它的紅黃主色調的店牌形象、門店主流色、特色就餐環境、固定的系列餐食和相應的服務標準體系,這些組合在一起,給人以強烈的IP印象,所以麥當勞才會說,他們不怕因地震之類導致店鋪坍塌,因為麥當勞IP在,很快就會得以重建并恢復運營。
用一句概括的話來形容IP,可以這么說:IP就是那種能讓人一看到就立馬能想到是某個主題公園獨有特有的、而且是人們持續喜歡的項目、品牌及其價值。
可以說,邁向IP時代,是未來中國主題公園的必然選擇。對于真正計劃在這個領域長期、穩健、品牌化成長的任何一個主題公園來講,應該參照國際國內成功案例,做好涉及IP的所有基礎性工作,真正創造出品牌IP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模式,而這過程中任何短視行為和投機心態都是不可取的。
挑戰二:缺乏對客源需求的動態性維護和堅守。
國際國內成功型主題公園的一個重要經驗是,對客源需求實施動態性維護和堅守策略,也就是說,要不斷對客源的潛在需求和現實需求實施密切跟蹤,并積極調整客源維護策略。
國內很多主題公園在客源維護和堅守方面做得并不到位,主流表現是缺乏主動維護的姿態,更缺乏大數據為依托的現代化客源需求管理。這導致不少主題公園出現經典的“拋物線”發展態勢,就是當運營到客流量進入高峰期,就極難維持高位運行,后來的結果就是客流量按年度持續下滑,嚴重的景區最后可能出現客源歸零,走向倒閉。
如何通過動態滿足客源需求來維護和穩定基本客流量?我有四點建議:
其一,鎖定本地及周邊地區一小時車程范圍內的居民作為本主題公園的客源基本盤,通過大數據統計,切實掌握并盡可能不斷滿足他們變化中的消費習慣和對公園服務方面的動態需求;
其二,向國際國內先進主題公園學習,包括向國內近年來市場化做得比較好的秦皇島阿那亞、成都麓湖等文旅度假人居項目學習,下大力塑造一批忠誠度非常高的核心客源基本盤,以“反客為主”的運營模式讓他們在主題公園運營中獲得主體性的成就感,通過他們的認知和口碑形成有效的對外傳播影響力。
其三,在鞏固客源基本盤的基礎上,利用基本盤的傳播力,不斷把若干客源機會盤內化、沉淀為客源基本盤,壯大主題公園的市場需求根基。
其四,通過不斷多元化創新,力避客源基本盤進入“宕機”、“停擺”狀態,應不斷激活他們對主題公園的重游率,從而穩健增強公園運營效率和效益。
挑戰三:創新動力不足,尤其是在對接新質生產力創新上更顯缺失。
上面談到的主題公園的IP缺失和客源維護的薄弱,其背后的基礎性原因在于主題公園創新動力不足,沒有持續不斷的創新及投入,就無法穩健維護客流量,更談不上IP品牌價值。
未來化解動力不足的關鍵在于深度導入新質生產力的創新接口。新質生產力是全新的國家經濟戰略,從主題公園創新發展的視角看,它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第一是新素質,就是在原有主題公園發展諸多要素:園區用地、發展資金、人文內涵、創新技術和市場客源的基礎上,全面導入創新發展最新要素——大數據,以數字經濟支撐主題公園的戰略提升;第二是新品質,就是以高科技和多元文化創新更多、更深的園區文旅產品和關聯消費,實現公園運營向更加深入的方向拓展;第三是新資質,就是要依托新質生產力創造影響面更大的公園品牌和業界標準制定權、話語權和定價權;第四是新性質,就是未來主題公園將積極探索更加符合智能時代市場需求的運營管理體制和機制。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在新質生產力的強力促進下,人類勞動生產率將大幅提升,那時候,人類用于勞動的時間會大幅縮減,與此同時,休閑時間將會大幅增加,這必將為創新型的主題公園提供更加豐沛的消費需求市場,更多的人將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創新創造更高品位的精神生活領域,其中創新型主題公園將大行其道。
由此可見,盡管中國主題公園目前面臨若干重大挑戰和困局,但也有相當好的重大歷史機遇和條件,只要堅持創新式發展,未來中國主題公園的前景仍然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文章來源:宋丁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