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即為景,行之所到即為游。如今,人們早已不再執著于空間距離上的“遠方”,而更愿意在城市周邊及鄉村發現新潮的玩法和體驗,一片草地、一頂帳篷、一桌精致的美食,在青山綠水間仰望藍天白云,與三五知己恣意暢談……隨著城市發展的加快,忙碌之余的人們開始關注“詩與遠方”,“微度假”悄然盛行。
什么是“微度假”?
“微度假”是指以城市為中心,2小時車程范圍內可到達目的地并以自駕為主要出行方式的短途游。全國多個城市通過在線發放消費券等方式,讓人們在家門口就可以暢玩一場,有效地促進了周末或小長假周邊短途游的恢復與發展。“微度假”的休閑方式,讓城市更加有趣迷人,也助力旅游市場煥發勃勃生機。
徒步登山、露營野餐、公路騎行、草地電影、房車旅行、夜間演出……各城市紛紛設計出來多個與夏末秋初相適配的旅游場景。例如,北京打造和推出了更多的“微度假”旅游品牌和精品線路,包括“休閑密云”、“品酒房山”等10個“北京微度假”目的地;深圳近日推出10條精品旅游線路和5個微度假目的地,包括大鵬半島濱海休閑目的地、梧桐山生態休閑目的地等;西安推出多條“微度假”夜游新線路,陜西白鹿原影視城景區的多項夜間旅游產品受歡迎。
而今年北京也在國慶前隆重推出第二批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品牌。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合朝陽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通州區、順義區、大興區政府推出,分別是: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秀石景山·炫酷潮玩首鋼園、百花秘境·打卡生物多樣性、舟通大運河·潮尚文化游、世界奇遇在祥云、走進新國門·發現興世界。
“百花秘境·打卡生物多樣性”品牌圖集
“微度假”吸粉無數,對于釋放本地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復蘇發展、推進鄉村振興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鄉村微度假已成為旅游振興新賽道
當前文旅產業,幾乎各方面產品都面臨供給過剩,酒店、民宿、景區、導游人才等等幾乎都是供大于求。這種過剩,根本問題在于居民消費動力不足。頻繁的疫情導致大家很長時間內無法獲取更多的資金支持,同時流動性被鎖死即便是有消費能力但是不能發生消費行為。
直接原因是產品與服務不對等,在流動性充裕的時代打造的產品是面對全國游客市場的,當市場客戶群體突然發生變化,舊有的產品依然無法適應新的時期的發展需求。產品與市場要進行雙向調節了。
周末及小長假的時候,人們雖然去不了遠方,但是卻可以選擇鄉村周邊游,從疫情以來,鄉村在地過年,鄉村微度假,鄉村周邊游等等,一點點的火熱起來。鄉村才是最好的護城河,鄉村微度假既安撫躁動又規避風險,已然成為旅游振興新賽道。
鄉村旅游
(1)觀光型鄉村旅游
根據研究,觀光型鄉村旅游以良田、特色蔬菜、花卉苗木、鄉村農舍、溪流河岸、園藝場地、綠化地帶、產業化農業園區、特種養殖業基地等自然、人文景觀為主要內容,主要滿足游客回歸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原始美、天然美, 在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風情中放松自己的需求,從而使他們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愉悅感。
(2)休閑型鄉村旅游
根據研究,休閑型鄉村旅游以鄉村風景為背景,以靜寧、松散的鄉村氛圍為依托,提供棋牌、歌舞、觀光采風等休閑娛樂活動服務。也有人將鄉村居民的生產、生活場景、器皿工具、房屋建筑、屋內陳設、飲食、服飾、禮儀、節慶活動、婚戀習俗以及民族歌舞和語言等方面的傳統特色納入休閑型鄉村旅游中。
(3)度假型鄉村旅游
根據研究,度假型鄉村旅游利用鄉村“藍色的”天空、“清新的”空氣,讓游客乘著習習涼風、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聽著泉水韻律、望著流星明月,感受“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鄉間散步、爬山、滑雪、騎馬、劃船、漂流等鄉村度假健身、娛樂活動也屬于這一類型。
(4)體驗型(參與型)鄉村旅游
根據研究,體驗型(參與型)鄉村旅游主要與當地的民俗文化、農業生產和農副產品相結合,通過參與民俗活動、種花栽樹、修剪花草、除草施肥、挖地種菜、采摘瓜果蔬菜、捕魚撈蝦、放養動物、水磨磨米面、水車灌溉、石臼舂米、學做鄉村風味小吃、木機織布、手工刺繡、簡單農具制作、陶制品制作等體驗鄉村生活的質樸淡雅,體驗耕種收獲的喜悅,是一種“房歸你住,田歸你種,牛歸你放,魚歸你養,幫你山野安個家”的整體體驗方式。還包括花卉食品、花粉食品、野生植物食品、水果食品、特色風味小吃、珍稀禽畜水產佳肴等鄉村豐富的土特產品嘗。
(5)求知型鄉村旅游
根據研究,求知型鄉村旅游一方面以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們,特別是少年兒童為對象,普及農業、農科知識,使他們了解鄉村的民風與民俗,如廣州市郊和番禺一帶的科技農場,沈陽新市民的中小學生實踐基地,它們或是企業投資建成,成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或是教育系統自行投資建設,作為中小學生農業和自然實習基地。
另一方面,以特殊興趣的人為對象,以考察研究先進農業、特色農業或農業文化、學習農業技藝為主,通過農村留學、參觀考察、教育培訓等多種形式,開展農業文化考察、特色農業考察、農業技術培訓、花木栽培裝飾培訓、工藝品制作培訓、農業知識學習等研修型鄉村旅游活動,發揮鄉村農業的教育功能。
(6)購物型鄉村旅游
根據研究,購物型鄉村旅游是以潔凈新鮮的特色蔬菜瓜果、稀有的珍稀禽畜和名貴水產、美麗花卉、別致的盆景、風味獨特的土特產、工藝精湛的手工藝品、古樸雅致的農民書畫、設計獨特的旅游紀念品為資源而開展的旅游活動。
(7)綜合型鄉村旅游
鄉村微度假目的地代表——以阿蘇農場為例
(1)案例情況
農場位置:阿蘇農場位于日本熊本縣的九重國立公園內,建于海拔350m的阿蘇山腳下。
占地面積:約1500畝(約21個東京巨蛋體育館)。
阿蘇農場
主題定位:以“人,自然,元氣”為三大主體要素;
特色資源:阿蘇火山。
阿蘇火山
(2)運營模式:“共享農場+健康養生法”產業模型。
經營情況:它是日本最具人氣的主題公園之一,也是全球唯一一個大自然健康主題公園,日均接待游客近2萬人左右,每年入園人數約在400-500萬人,人均消費每日平均在720-780元,年收入折合人民幣37億元。
(3)榮譽成就
阿蘇農場日本被譽為農旅版“迪士尼”;
世界第一“農旅主題樂園”。
(4)案例內容
整體布局上分為兩大核心區域:“健康之森”與“元氣之森”。
(5)六大功能要素
娛樂:適合小朋友玩耍的元氣森林、健康挑戰館。
餐飲:精心培育的蔬果、當地出產的和牛、阿蘇地下水釀造的啤酒。
療愈:各式各樣的火山溫泉、蒸盤浴、黏土SPA、魚療等。
體驗:萌萌的動物王國、手工體驗館、糕點制作工房、迷你水族館。
購物:當地特色、尤其以熊本熊為標志的各種土產。
宿泊:特色饅頭屋造型新穎且顏色鮮艷,吸引了不少游客。
(6)功能介紹
宿泊(住宿):住宿是阿蘇農場最有特色的項目,阿蘇農場借勢獨特的山丘性地理優勢,打造了具有記憶點且個性化的住宿建筑群——饅頭屋。每一個“饅頭”都是一個獨棟小別墅,數量多達330棟,這些“饅頭屋”又分為“鄉村區”、“皇家區”、“夢幻區”。
“鄉村區”的饅頭們排列整齊,每一個饅頭外形相似;
“皇家區”以素凈簡約的白色為基調,設有圍欄,注重私密性,并打造了精致的小花園以及露天溫泉浴池;
“夢幻區”分為熊本熊饅頭、西瓜饅頭、恐龍饅頭、草莓饅頭、糖果饅頭、蘑菇饅頭、太陽花饅頭等,共計13組造型。
療愈(溫泉):依托阿蘇火山豐富的地熱資源,設計不同風格的療愈系統。游客可體驗各種溫泉SPA,包括草藥窯、水晶窯、鹽礦窯、黃土窯、冰窯、礦石窯等。
餐飲(美食):從「阿蘇健康農場」獲取健康的食材,精心培育的蔬果、當地出產的和牛、阿蘇地下水釀造的啤酒。在這里游客可盡情享用由自產食材制作的品種豐富的自助餐,不僅美味,且有純天然的健康。
購物:阿蘇農場的購物店鋪,售賣原產于農場中的健康食材、熊本縣特產、具有阿蘇本地特色的工藝品、保健品等,滿足旅游度假的一站式購物需求。
娛樂(運動):大人、孩子能共同體驗的健康休閑空間,分布著很多別出心裁的裝置,可以讓人同時鍛煉身體和頭腦的元氣森林、讓游客就算在雨天也能盡情運動的健康挑戰館。
體驗(手作、互動):萌萌的動物王國、手工體驗館、糕點制作工房、迷你水族館。更有“阿蘇健康農園”、“野菜栽培工場”、“香菇栽培工場”等,不僅是高品質果蔬生產基地,也是寓教于樂的農業設施和體驗場所。
(7)人群定位:定位健康,服務家庭全客層
圍繞健康主線,阿蘇農場在“實地調研+市場分析”的基礎上,將目標人群定位為三代人都能參加的農場。通過不斷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消費習慣的客群進行深入分析,設計了從幼兒到老人一家三代同樂其中的健康休閑融合體驗空間。
(8)案例啟示
a.學會借勢:挖掘地方特色或特點,放大優勢之處,通過創新、開放和共享的手段,找到關聯性和連接點,取得更多的資源價值。
b.打造記憶點:在準確挖掘特色基礎上,賦予其特有的靈魂,通過挖掘文化,尋找最能代表和體現項目本質的文化要素,然后通過旅游的手法提煉、重構,為項目形成一個特制的、不可復制的項目精髓,最終注入到旅游項目中,使其成為旅游項目獨一無二的靈魂。
c.多元業態升級:首先是考慮經濟產業的升級,融入 “吃、住、行、游、購、娛、養”等多功能服務配套之中,并通過多功能業態的加持,獲得多元化的發展與轉化,以滿足消費者多方位需求,不僅有助于吸引、留住游客,還能形成全業態鏈消費模式,為項目創造可觀的消費收入點。
d.全齡打造:鄉村微度假已逐漸大眾化、全齡化,一家三代全方位的產品體驗才能更顯項目的生機活力。
結 語
阿蘇農場依托資源,成功“找魂”,塑造了當地特色化主題,并對消費者經行全齡化打造,通過其“農場+健康養生法”取得了巨大成功,完成了多元化業態升級,其“農旅微度假+康養”的發展思路對于我國鄉村振興提供了一種可借鑒的思路。
文章來源:小鎮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