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元旦以來,主題樂園復蘇的跡象明顯,1月全國主題公園的門票預訂量環比上月增長6.6倍,同比去年增長近2倍。五一假期,主題樂園的熱度達到了頂峰,在出游目的地之中,據美團數據顯示,綜合平臺線上瀏覽量和預訂熱度,北京環球度假區、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均躋身“五一”期間全國十大熱門景區。隨著旅游市場的復蘇,中國主題公園正在釋放巨大潛力,與此同時,主題樂園市場也迎來了新一輪的投資建設熱潮。
國際IP競相布局
國內樂園扎堆上新
中國主題樂園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迅速,如今已成為全球游客量最大的主題公園市場,為了分一杯羹,各大主題樂園相繼上線。
3月底,全球唯一一家還原歷史場景和傳統文化的大型主題公園普德賦(又名“狂人國”)與杭州簽訂了總投資50億元的項目合約,將在杭州建設一座新的主題公園。
4月,普德賦“光明之城”項目落地上海市徐匯區的光大會展中心,據悉投資總額超6.5億元,建成后有望成為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穿越式觀影大型電影實景演藝劇場,計劃于今年12月揭幕。普德賦大理國際度假項目預計于2023年初開工建設,2025年底完工并投入試運營。
此外,三亞Hello Kitty主題樂園度假村,預計2024年開園營業,每年接待客流量約200萬人次。樂高樂園在中國落地的3個項目正在建設中,分別位于上海、深圳和四川眉山。四川的樂高樂園度假區預計將于2023年10月開園,成為中國首家樂高樂園。上海和深圳的樂高樂園則計劃2024年正式開業迎客。
近一年來,國內主題樂園品牌也在大肆發力,無論是華僑城、華強方特還是一些旅游投資開發商,規劃投資和開園建設的主題數量不遑多讓。
去年,華強方特旗下推出兩大主題樂園新品牌“方特恐龍王國”“方特狂野大陸”,三座全新主題樂園在四川自貢、浙江臺州、江蘇淮安密集開園。華僑城旗下襄陽華僑城奇幻谷、南昌華僑城歡樂星際親子樂園等多個項目也相繼開園迎客。
今年關于主題樂園建設的消息不斷,廣州黃埔區的中法創意永續農業產業項目暨小王子主題樂園正式動工;淮安方特東方欲曉“熊出沒”主題樂園正在施工中;清遠長隆國際森林度假區森林樂園項目擬建7個主題游樂區,今年計劃投資2億元;廣西陽朔縣與中歐羅斯洛克公司就安徒生國際度假區項目簽署合作框架。
主題樂園投資潮的興起也是因為各大投資商看中了中國市場的區域發展優勢和巨大消費潛力,從全國已有主題樂園的分布以及最新主題樂園布局的地域來看,主題公園主要分布在北京、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
主題樂園“卷生卷死”
外來和尚不一定“好念經”
前段時間,上海迪士尼宣布6月底開始漲價,按照不同門票類型,漲價幅度大概在30元到60元之間,漲價的底氣在于不愁客源。上海迪士尼雖未公布客流數量,但是其所在的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管委會透露,一季度度假區各景點累計接待游客約630萬人次,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長82%;總收入超40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106%,客流和收入均為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側面也可看出迪士尼的熱度。
主題樂園的生意真的就那么好做嗎?實際上并非如此,不是所有主題樂園都能成為迪士尼,哪怕國際知名IP也不一定能“念好經”。
在“全球最賺錢的十大IP”榜單中,日本三麗鷗旗下的HelloKitty位列第二,其品牌知名度毋庸置疑,2015年7月1日,位于浙江安吉的中國首家杭州HelloKitty樂園正式開園,該項目曾被寄予厚望,日本三麗鷗株式會社CEO辻友子在開園時表示“希望以此為基點開拓中國的主題公園市場”,但結果不盡人意。
一是選址不佳,許多去過的游客曾表示交通不便;其次IP與項目缺乏深度融合,該項目包含六大主題區域,總共有20多項游樂設施,其中多為兒童體驗場景,各類設施場景和其他游樂園相差不大,缺乏互動體驗,內容也缺乏持續的更新;并且隨著市場新的IP涌入,HelloKitty的品牌影響力和持續性正在減弱,為了吸引游客,園區還針對節假日的套票和園區餐飲的打折活動,但效果始終不及預期。
當然國內本土主題樂園的發展也并不樂觀,2020年,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給出的數據顯示,中國的403家本土主題樂園里,一半盈利,1/4持平,1/4虧損。哪怕是國內巨頭,日子同樣不好過,2022年華僑城旅游綜合業務收入272 億元,同比降低37%;毛利率 25%,同比降低8%。
而未來的主題樂園市場,只會更卷,想要生存下來并非易事。
因為上海迪士尼和北京環球影城都是國際頂尖樂園運營團隊操刀,無論是IP與項目融入,還是游客設施的科技方面,都是行業內佼佼者,例如北京環球影城的變形金剛3D虛擬過山車,游客的整個乘坐過程中,不僅能體驗傳統過山車的種種刺激,還能夠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身臨其境的與變形金剛“互動”;抑或在園區內使用魔法棒,施放“咒語”,游客真的能夠實現與現實世界產生“魔法交互”。這些體驗都提升了國內游客的游樂閾值,無形中提高了后來者的入局門檻。
主題樂園扎堆
誰是最大贏家?
說了這么多,到底誰才是主題樂園的最大贏家?主題樂園的所在地。
如今,大型的主題樂園日漸成為拉動文旅產業經濟的重要力量。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快樂旅游趨勢報告》顯示,上海迪士尼度假區自2016年開幕以來,上海星級酒店入住率連續6季度保持70%以上,從2016年6月-2019年6月,上海迪士尼樂園固定資產投資對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動0.13%;樂園消費對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動0.21%;樂園游客在滬消費對全市旅游產業收入年均貢獻4.09%;樂園年均直接提供就業崗位1萬余個;間接年均提供就業崗位超過6萬人次;其中樂園投資年均拉動新增就業2.78萬人次,樂園消費年均拉動新增就業3.28萬人次。
環球影城的溢出效應同樣顯著,據北京城市副中心報數據顯示,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環球影城帶動下,通州區接待游客同比增長46.7%,全市排名第一。2021年10月-2022年8月,在環球影城帶動下,通州區規上文旅及相關產業五大主要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40%。其中,娛樂、住宿業增勢火爆,營業收入分別是同期的31.3倍和1.9倍。
所以多地政府在“十四五”規劃以及近一兩年的工作報告中都明確提出,積極引進大型主題樂園,對此也提供了相應的優惠政策,這也是主題樂園投資熱潮興起的原因之一。
群雄逐鹿,必有勝者,除了迪士尼、環球影城之外,哪個主題樂園將會“殺出重圍”?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CTDU中旅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