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局不利,由于新冠奧密克戎變異引發新一波疫情先后在深圳、上海等地區集中爆發,給我國區域和城市的突發應急管理能力帶來了嚴峻的考驗。以浙江為例:由于疫情影響,3月28日華東地區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之一浙江嘉興水果市場暫時封閉,市場人員基本處于隔離狀態,整個水果批發市場按下了暫停鍵。繼嘉興水果市場停擺之后,4月5日浙江杭州果品批發市場、4月7日金華水果批發市場相繼發布暫停經營的通知,只出不進,果蔬批發業務瞬間停擺。
疫情突發使農批市場
“升級改造”提上日程
據有關統計數字分析,目前農產品批發市場仍然是我國居民購買生鮮農產品的主渠道,約占73%;超市渠道約占22%;而電商市場僅占比為約3%。可見,農產品批發市場仍然是我國農產品上行、城市供應的核心樞紐、主渠道。據報道,截至4月27日,內蒙古、遼寧、浙江等12省份累計供應上海蔬菜27808噸、米面850噸、肉蛋500噸、方便面6180噸。針對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每日調度周邊省份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鮮活農產品交易量和可調運總量,協調幫助當地主要的保供商貿企業與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點對點”定向對接關系。農產品批發市場在本次上海疫情突發狀況下,對于城市居民生活必需物資的保障供應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在實際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也集中暴露了一些核心問題,諸如物流不暢導致河南、山東等地蔬菜、蒜苔等嚴重滯銷,產品以次充好、哄抬物價現象時有發生,冷凍海鮮產品疫情檢測呈陽性,以及人員管理尤其是配送人員核酸檢測失控等尖銳問題。
我國現有的大多數農產品批發市場,雛形可以追溯至1988年開始的國家“菜籃子工程”,這項民生工程的初衷是緩解上世紀80年代出現的農副產品供應偏緊和物價上漲過快的矛盾。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尤其是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顯著落后于商超、社區菜場等新型業態,且生鮮電商的出現又替代了部分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需求。它們普遍存在著設施陳舊落后、經營管理混亂、占道經營、衛生不達標、質量檢測設施缺失、消防設施不齊備等安全隱患,可以說傳統農批市場的種種弊端和頑疾,已經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本輪新冠疫情的區域性定點爆發,更凸顯了我國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管控中的關鍵問題,必將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的迫切性提上了新的日程。
傳統農批市場
“升級改造”勢在必行
世界批發市場聯合會主席馬增俊認為,第一代批發市場的特征是“圈地、圈院子、蓋圍墻”,硬件設施不健全。第二代批發市場雖然硬件設施基本健全,但功能發揮不完善。第三代批發市場則應該是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管理科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現代化市場,其升級版就是“智慧農批”。
那么,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3.0版本究竟路在何方?對比歐洲、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智慧農批市場的轉型發展經驗,結合部分行業專家、學者的觀點,給出如下建議:
1. 統籌規劃、異地搬遷、升級建設。由于地方各級政府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認識不統一,導致規劃上不到位,需要根據各城市的具體情況,確定農批市場的合理密度、建設標準、規格。但商超化、標準化、倉儲化、冷鏈化、智能化是方向,應該被地方作為新建農批市場的重點,建設具有完備的商品分級整理、加工包裝、質量檢測、結算服務、委托購銷、代理儲運、信息提供、代辦保險等配套一體化功能。
2. 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溯源體系建設。政府的監管職能到位,派駐相關政府人員進入市場,介入市場的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規劃、建設、管理、運行、發展等不僅僅是市場主體自己的企業行為,更是政府進行城市管理工作、保障城市安全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確保食品安全,確保每件農產品都有“身份證”,可參照國際流行的農產品追溯制度,與所有供貨商和生產基地達成一致,在生產、運輸、進場和交易等全過程執行溯源碼制度,辦理市場對于銷售的商品加貼二維碼或標識碼,為消費者提供食品安全溯源保障。
3. 智能化、信息化、電商化成未來發展方向。在市場內部管理中通過云計算、物聯網、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的創新應用,以智慧化、數字化、技術化方式改造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在銷售環節打通線上線下經營渠道,積極發展網上交易和物流配送。新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應當與電商及配送平臺建立合作,建立直供直銷、網上訂購、連鎖配送等模式。
4. 經營管理體制與制度立法保障。農產品批發市場應向公益性轉型升級,純粹依靠市場是不可能的。應借鑒日本的做法出臺“批發市場法”,明確農批市場公益性定位,制定批發市場規劃、投資、運營、檢測、交易、收費、信息公示等程序、規則和標準。同時,應優化稅收政策,擴大農產品流通增值稅免征范圍,降低經銷企業所得稅率,促進商戶由個體戶轉變成公司法人。另外,應堅持投資與運營相分離。由政府投資、規劃、建設,對區域農批市場數量、規模、位置進行統籌考慮。農批市場建成之后,政府可通過公開招標購買社會化服務,確定運營單位,實行收支兩條線、保本微利。
農批市場的升級改造,歸根結底要與城市的發展相融合,更要與時代的發展同步。這樣,農產品批發市場才能真正成為銜接城市和農村的核心樞紐,才能成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落地的重要抓手。另外,建設、運營、管理好一批具有標志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形態和風土人情,成為一座城市文化的窗口。
文章來源:和君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