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9日,全球領先的環境、社會與企業管治(ESG)評級及研究公司Sustainalytics發布了最新評級報告。在全球不同行業13241家參評公司中,融創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當時的消息是,融創所獲評分由22.3分提升至16.2分,總排名中位列前12%,在全球255家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位列前8,在境內70家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位列首位。
ESG投資是近幾年來流行的一種投資理念,房地產領域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克而瑞一組數據顯示,2020年近9成百強上市房企披露ESG報告,并認為這一指標將成為投資機構長期決策過程中的重要參考。
通俗來講,就是如果把上市公司看做是一個學生,成績優異(財務業績)的同時,還要符合“五講四美三熱愛”的標準,才能選這個公司作為“三好學生”(加入投資組合)。這是一個完整的概念,有一方面拖后腿,可能都不行。
對于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近年來行業整體規模增速放緩、政策監管持續、融資環境不斷收緊,房企從高速增長轉向持續穩健經營。房地產已迎來了下半場。
上半場關注業績、規模和奔跑速度,這就夠了,但下半場不一樣,這也是ESG越來越流行的根源,行業需要長期價值。
業績增長與財務基本面
恰好,筆者注意到,8月30日,融創公布了2021年中期業績,業績報告中也能找到融創對ESG方面的表述,現在,我們順藤摸瓜,談一談融創為什么能?
企業經營的本質是追求經濟效益。無論是對房企還是投資機構來說,企業的土儲規模、盈利能力、業績增速等都是決定房企經營效益和財務回報的核心。
先來看銷售數據,2021年上半年,融創銷售額達到3208億元,增長率64%,總銷售額也穩居行業前四。大家都知道現在房地產市場是怎樣的環境,面對的巨大變化,融創依然保持著戰略定力和增長驅動力,實屬不易。從2018年至2020年,融創年度銷售額分別為4608億元、5562億元、5753億元,3年復合增長率12%。
高銷售帶動下,營收情況應該也不會差。先來看數據:營業收入958.2億元,同比增長23.9%;毛利199.8億元,同比上升12.5%,歸母凈利潤119.9億元,同比上升9.4%;核心凈利潤131.5億元。
再從安全的角度看財務數據,截至6月30日,融創總資產1.2萬億元,較去年底提升9%,一年內到期有息債務總額910億元,短債占總有息負債比重下降至30%行業低位,非受限現金達到1011億元,較去年底增長2.4%。
土儲方面,2021年上半年,融創獲取權益土儲貨值2135億元,權益拿地銷售比37.9%。若把時間拉長至一年(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公司權益拿地銷售比僅為28.5%。截至2021年6月30日,融創持有的權益土儲貨值超過2萬億元,足以支持長遠的穩健發展。
可能,縱向來看,上半年業績與融創業績的高光時刻比還有差距,但把融創的成績放在房地產市場來看,前幾名不成問題。首創證券認為,房地產各項指標都在下降,中長期來看,行業生態將有利于龍頭房企實現業績的穩步增長。
對于企業而言,ESG表現相對優異的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更強,有利于長期穩健的發展。在持續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也能夠帶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共贏。
企業業績穩步增長了,咱們才能接著講下面的故事。
武漢融創公園大觀
持續創造價值
融創中國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汪孟德說過這樣一句話:
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堅決響應政策導向、從容擁抱行業變化,進一步堅定‘更安全、更從容、更長期、更有價值’的均衡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持續為員工、客戶、股東、社會創造價值。
這八十余字里,概括的內涵實在太多太多了。
歸根結底,房地產企業過去享受了城鎮化發展紅利和金融紅利,企業高質量發展最后都離不開反哺社會,而企業的社會效益最終都將反作用于其自身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以融創為代表的品牌房企深知這一點,維持業績穩增長的同時,致力于成為更有價值的企業,持續創造社會價值。
比如,綠色建筑的實踐中,融創從產業鏈最前端開始,優先采購綠色建材,19個產品大類在甲醛釋放量、放射性核素限量、重金屬含量、TVOC釋放率、氯乙烯單體等維度全部滿足環保要求;進入研發、設計、施工環節,全集團累計200余開工項目應用裝配式設計及施工,12個項目約160萬平米面積獲得三星綠色建筑、WELL金級、LEED金級認證,40余個項目獲得二星綠色建筑認證。
交付后的運營,也是綠色環保實踐的重要一環。在為業主、租戶及游客提供良好體驗的同時,融創把節能降耗的理念落實,通過智能化管理平臺、廢棄物管理、商戶綠色約定等舉措,不斷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也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再比如,積極實踐公益,輸出社會價值。統計顯示,秉承“美好生活、社會公民”的理念,融創在教育、鄉村振興、救災、古建保護等領域已累計捐贈超過27億元。
當前經濟發展高度重視與環境保護協同共進,在此背景之下,房企踐行社會責任義不容辭,推進健康可持續發展是大勢所趨。
重慶中益鄉初心學院
下半場靠什么拼?
在行業發展的下一階段,企業之間的競爭,將定格在高品質的產品角逐,產品力將成為企業發展更為核心的競爭能力。
7月,住建部表態,將推廣北京“限房價、控地價、提品質”的做法,行業終將進入拼“品質”時代,這背后,就是產品力。
孫宏斌曾對產品力有自己的理解,他說:“房企產品做得好不好有兩個標準,一是有多少開發商住,我們小區就有很多,許多同行現在買房子第一選擇便是融創;二是有多少人來學習你,我們每個城市都有很多人來學習,有些項目接待了上千家。”
產品力一直是融創核心競爭力之一,2019年融創獲得克而瑞“中國房地產企業產品力TOP1”、2020年獲得億翰“房企超級產品力TOP1”之后,在2021年上半年再獲中指院“房地產產品力優秀企業TOP1”。
杭州萬融城實景圖
強化產品力建設成為更多房企適應市場、防范風險的重要著力點。
主流客群年輕化和科技快速進步的大趨勢下,融創提出I AM I產品年輕化創新不斷落地,城市、社區、家庭、生活四大維度升級主流產品,與此同時,融創對高端客群消費趨勢展開研究并升級產品功能,也進一步鞏固其高端市場優勢。
以上,全部指向均衡高質量發展。
基于此,融創進一步堅定戰略目標,提出“四更”經營準則:更安全、更從容、更長期、更有價值。
“四更”準則也作為融創團隊基本做事原則,是以利潤為核心,以客戶滿意度為核心,以安全穩健為核心,提升綜合競爭力,持續為員工、客戶、股東及社會創造價值。
下半場拼什么?怎么拼?這也是全行業共同面對的命題。
文章來源: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