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劇本殺再次通過官媒報道走入大眾視野,帶來不少“萌新”入圈,紛紛走入劇本殺體驗館。多種多樣的活動以劇本殺形式開展,甚至連紅色教育都出現了劇本殺的身影。
“紅色劇本殺”活動 | 溫嶺
同時我們也發現,兩天一夜沉浸式劇本殺體驗成為短途旅游新寵兒。那么劇本殺是如何觸發文旅副本的呢?我們來看一看國內劇本殺的發展歷程:
1.0時代:圓桌劇本游戲
以《死穿白》為首的國外直譯劇本沖擊國內桌游和密室市場,劇本游戲(懸疑推理的角色扮演游戲)逐漸在年輕人中流行開來,并出現了劇本游戲門店。劇本游戲以桌游的盒裝形式來發行,主持人搜證、念真相,兇手及其幫兇與好人通過線索展開博弈,享受破解殺人詭計與編造謊言的樂趣。
2.0時代:實景劇本殺
在“明偵效應”、頭部店家的帶頭、部分劇本殺玩家“玩而優則從業”等諸多因素的共同推動下,劇本殺發行走向成熟,同時門店不斷從置景、機制、機關、NPC、服裝等方面升級,劇本殺行業產業鏈基本形成,帶動整個劇本殺行業進入爆發階段。
3.0時代:沉浸式劇本殺
以《壹點探案》為代表的兩天一夜沉浸式劇本殺體驗迅速崛起,“文旅+劇本殺”模式成為熱門項目。
玩劇本殺和吃螺螄粉一樣,只有第一次和無數次。從這里也能看到劇本殺的潛力和價值。截止到2019年劇本殺行業規模已經突破100億,劇本殺門店已經突破了12000家。截至2020年年底,“劇本殺”線下門店已突破3萬家,《人民日報》表示:劇本殺成為90、00后社交新潮流。
沖出“劇本”的產業延伸
隨著劇本殺行業的成熟,劇本行業已經發展出從劇本創造—發行商和平臺—終端渠道(門店)—玩家(用戶)的完整生態鏈。比如說,聚焦劇本本身,從作者、監制、主持人、店家到發行公司、印刷廠,為了發展劇場,他們需要表演人才、專業的服裝設計制作和游戲道具生產廠家。可以說劇本殺不僅帶來了新的職業,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而沉浸式劇本殺,為了將體驗感發揮到極致,與山莊、景區、民宿、劇場等文旅場景結合,在真實場景的渲染下融入住宿、美食、體驗項目,真正實現了文旅融合。
重構“劇本”的業態組合
劇本殺在文旅行業備受青睞的原因在于其強大的兼容性。文化和旅游部去年出臺的《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明確“發展沉浸式業態”,支持文化文物單位、景區景點等運用文化資源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旅游演藝、娛樂體驗產品等。“文旅+劇本殺”正是可以將這些業態串聯起來的橋梁。
《謎之暗礁·長江》首次將劇本殺、密室逃脫與“知音號”游輪的戲劇體驗結合,5幕驚心動魄的互動話劇貫串整場劇本殺,劇中人物由20位演員真人演繹,玩家的任務環環相扣,劇情也隨著玩家的深度介入發生驚天大逆轉。
四層各具特色的船體空間,浮沉晃動的近百間客房,勾勒了一個漂浮在水上的大型沉浸互動空間,輪船上提供的咖啡和簡餐也都采用傳統工藝制作,玩家登上“知音號”后,將真切體會到百年前的武漢風情,親身“穿越”執行一次驚心動魄的“特殊任務”。
玩家被分為十個陣營,將和所在陣營的搭檔們執行各類主線任務和互動游戲。可以通過棋牌下注,販賣情報等特殊方式來獲取整局的唯一通用貨幣——大洋,同時也需要尋找到隱藏在其中的草蛇灰線,最終揭開真相。
“知音號”是武漢以20世紀30年代風格打造的大型主題演藝輪船,這艘具有上世紀風格的蒸汽輪船和一座大漢口碼頭為漂移的劇場,以長江首部漂移式多維體驗劇《知音號》聞名,與兩江四岸核心區的景點、酒店、特色街區和餐飲購物元素緊密合作,形成板塊聯動,已成為武漢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標。而劇本殺的帶來的趣味性活動內容增加了游客粘性,讓他們愿意繼續嘗試新的劇本,形成了二次乃至多次消費的可能。
開放“劇本”的發展趨勢
劇本殺為文旅帶來了無限可能。不同于傳統旅行體驗,它可以通過多感官包圍、互動敘事手法等方式,讓參與者全身心參與其中,是一種社交方式。面向的不只是90、00后的年輕一代,也可以家庭出游,就連老人也可以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擁有自己的獨特體驗。
文旅x劇本殺,劇本殺從虛擬空間走向現實場景;文旅場景借助劇本殺吸引更多人前來消費,從而擴大營收。二者激情碰撞,未來將會產生怎樣的火花?我們進行了暢想。
NO.1 品牌效應
借助景區資源搭建活動場所,場景全面升級,針對節日推出定制劇本,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和故事傳說設計劇本,加以配套的服務和體驗,打造精品品牌。
NO.2 跨界營銷
IP入場,通過聯動發掘IP價值,在微博、抖音等平臺讓用戶接觸信息產生認知,實現宣傳上賦能,最終轉化變現。
NO.3 文化價值
在沉浸式場景的打造中引入的傳統民俗文化、傳統工藝、非遺作品等,將體驗項目融入任務設計,傳承中華文化。
無論如何,在這個重視體驗的消費時代,能否抓住消費者的心,能否帶來對每個游客而言無法復制的體驗,將成為文旅行業吸引游客的要點。而與沉浸式劇本殺體驗的結合,正是這條道路上的關鍵一步。
文章來源:同創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