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電商發達以后,很多人就將實體衰敗歸咎于電商。事實上,這只是表象,你真這么認為那就被坑了。最重要的是,這兩者重來就不該是對立的。
雙十一剛剛過去,大眾的話題又開始回歸實體店與電商的矛盾之上,由于傳統的購物習慣被顛覆,而新的消費習慣已經養成,導致電商與店商的矛盾一直為大眾所關注。各大互聯網企業都在研究新的零售方式,來吸引更多的商戶加入平臺,也正是這樣使很多人更加質疑實體店能否抗過這種沖擊。
一、矛盾中的誤區
很多的人雖然關注實體店與電商的矛盾,但是卻存在一些誤區,而正是這種誤區使大眾為實體店的前途而擔憂,使更多的商家在原本的市場擠壓下,已無喘息之地局勢下,更是徒增煩惱。
二、新零售與實體店不矛盾
新零售簡單來說就是線上、線下及物流的整體結合,既然其中包括線下,顯然實體店也是其中的重要環節,所以說新零售的出現對于實體店來說是好事情。新零售就是電商與店商的結合體,實體店需要轉型,電商也需要轉型。如果實體店保持傳統狀態,那么新零售的沖擊會很大。可是,誰會按兵不動呢。
三、連鎖實體店的誤區
談到實體店與電商的矛盾,大家總喜歡用蘇寧等連鎖實體店作為實體店代表,而為了更加直觀講解這種矛盾,用蘇寧這幾年關掉了多少家店來體現。這是多數人使用的方法,但是其中存在很大的誤區。
1、不全面
用蘇寧作例,蘇寧確實近幾年關掉了近千家的實體店,想要證明其受到電商的沖擊而關掉實體店,那么還缺少最有力的一項數據就是營業額。其實蘇寧今年的總營業額翻了幾倍,那么顯然用蘇寧等連鎖店來作為代表是不成立的。
簡單說下營業額提升的原因,因為蘇寧其實也在轉型,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購物,并且24小時都可以購買。
2、戰略轉型
為何不能用連鎖店來作為例子,一方面因為其多數都已經在轉型的路上,營業額都在提升。另一方面,連鎖店需要分析市場,全面布局,只要市場形式改變,那么其就會戰略轉型來適應新的市場。
還是以蘇寧為例,就目前市場來看,其關掉一些實體店就是在戰略轉型適應市場的變化。大家都知道蘇寧在一個城市就有很多的實體店,因為蘇寧是根據原有市場布局的,而近年來用戶網購習慣已經養成,所以蘇寧不僅營銷方式上需要轉型(結合互聯網),其整體布局也需要轉變。
結合互聯網后,大眾已經可以通過網絡逛蘇寧,所以實體店就不需要像原來那樣密集布局了。關掉一些客流量不多的實體店是明智選擇,因為大環境已經改變。那么如果這樣的話,用連鎖店關掉多少家來證明電商沖擊實體店就是錯誤的。
四、實體店也在過雙十一
很多人認為雙十一也對實體店有一定的沖擊,但小編卻不同意。小編本人很少在網上購物,但是雙十一之前逛街在實體店買一個件衣服,那時候商場其實已經開始雙十一打折,小編買完衣服后對比雙十一當天優惠價格,實體店與網購價格是一樣的。當然可能由于小編去的店鋪問題,無法代表所有實體店與網店的現狀。
但是如果這種現象出現在更多的商家與品牌店之中,那么網購與實體店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網購只需要用手機不需要浪費體力逛街,網購已經失去了其優勢,畢竟只看圖片和說明無法確實商品是否適合自己。
【觀點】:實體店是否迎來了春天?這還不好說,但偏執地分裂電商和店商之間關系就把問題簡單化了。線上和線下打通的O2O一直在摸索完善中。目前暫時看實體店受到沖擊,這是必然的。但我們要知道,即便是小米都號稱要在2020年前開1000家線下店,這就說明零售業放棄實體是不可能的。實體店的體驗感是無法替代的。由于線上線下打通了,孤立地看線下店的多寡也無助于評判一家企業的真實境遇。可以斷言,今后一定是消費分化的時代:喜歡講究體驗的,會推崇實體,并減低對價格的敏感性。喜歡便捷的,會選擇電商,節省更多時間。而對于商家來講,平衡和協調兩者的關系,合理布局就更為重要了。
(來源:中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