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商VS實體商業,誰勝誰敗?這是最近十年來,中國零售業最熱鬧的一個話題——無論哪一方都仿佛擁有足夠多的論據,卻都無法說服對方贊同自己。
實體經濟終將消亡?
五六年前,電商剛剛從“新鮮事物”成長為零售業的一股新力量,隨后就成為了一個站在實體店門口的野蠻人——它們通過“低價”這個工具攻城略地,似乎沒有比這個更能吸引那些揣著真金白銀的消費者了。由此,電商以非常快的速度氣勢洶洶地“吞”掉了很多原本屬于實體店的市場份額。
實體“消亡論”成為當時商業觀察者們的主流觀點,就像很多年前電視出現時,人們宣稱廣播將被替代一樣。
但現在回看,“消亡論”的說法無疑是一個經不起時間考驗的觀點。雖然從2014年的數據來看,國內電商交易額已占零售業一半。但線下實體店鋪非但沒有被電商消滅,反而在現代消費環境中逐漸有了新的競爭力。
“人是萬物的尺度”,這是普羅塔戈拉最著名的哲學觀點。人作為消費行為的主體,對購物的要求和體驗對零售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但與十年前電商剛剛誕生時不一樣的地方是,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的購物行為和觀念已經發生變化。國內具有強大消費力的“中產階層”和一些高端消費人群已經初步形成,他們追求的是更高質量的“美譽度”和“品質”而非價格。可以說,購物體驗正在成為影響他們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網購平臺上低價的產品、快捷的服務并不能滿足消費者對于產品品質與服務的要求。線上購物所帶來的問題日漸凸顯,產品實物與網上照片的差距過大;無法試穿試用,挑選的衣服、鞋子拿到手卻發現尺碼不合適;商家誠信與售后服務無法保證等等問題,都使得消費者紛紛回歸線下實體商場和店鋪。
普華永道2015年的調研報告顯示,有70%的全球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在網上瀏覽產品,但決定在門店購買。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在電商們瘋狂的“低價”競爭中,萬達廣場依然能成為每年吸引幾億人次流量的超級入口——線下的實體店是應需而生,因為滿足了需求而被需要,所以必然能得以持續發展。
實體店鋪完成互聯網基因改造將是大勢所趨
即便如此,傳統零售商和不少購物中心還是面臨人流量下降、銷售業績難有起色、成交率低迷、無法與消費者建立緊密聯系等諸多問題,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互聯網可以稱得上是一種革命性的工具,帶來的是顛覆性的改變。
傳統的線下實體店的優勢在于能夠提供場景化的舒適消費體驗,滿足人更高層次的享受。不足則在于往往缺乏協同工具,只能具備單店或者單獨產品及服務的供給能力,而這恰恰是互聯網作為一種連接人和機器的工具的強處。兩者優劣互補、一拍即合,實體與互聯網的跨界合作必將是未來大勢所趨。
就在幾天前,電商巨頭京東宣布與沃爾瑪達成深度戰略合作計劃,京東獲得沃爾瑪戰略入股5%,并擁有了沃爾瑪在國內的全資電商子公司1號店。這是一場電商和線下實體店的聯姻。事實上,去年阿里入股蘇寧成為第二大股東,同樣是看中蘇寧龐大的線下門店資源。
顯然,線上與線下正在加速融合,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誰吃掉了誰,更多的是一種資源和優勢的互補,本質上是“實體+互聯網”的新電商模式嘗試。
這也正是飛凡電商如今正在實踐的。
飛凡電商背靠萬達集團,定位為“實體+互聯網”新電商,它既有互聯網公司流量思維和IT技術實力,同時又有萬達實體商業的運營經驗。事實上,飛凡不做單純的電商,而是作為連接各業態實體的開放平臺而存在。
相比傳統電商,通過飛凡APP這一移動互聯網入口,消費者除了購物外,看電影、聚餐、聚會、玩樂也都能“一鍵直達”。同時,飛凡利用自身的互聯網技術實力,為合作商業項目提供Wi-Fi、Beacon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停車、找店、排隊、電影等基于互聯網技術實現的,有“社交”意味的智慧功能。
對于線下商場和實體店鋪來說,飛凡電商為其轉型升級提供了助跑器和平臺。而接下來,飛凡還將通過大數據體系,融合互聯網外部數據和智能硬件收集數據等,在購物中心原有線下數據的基礎上,形成互聯網+風格的分析能力,提供業態分析報表、會員畫像標簽、商戶畫像標簽、互聯網營銷和線下營銷、客戶關系管理、會員動線分析、購物廣場熱區分析、銷售預測等多方面功能。
這些功能的實現和疊加,無疑讓線下商場和實體店鋪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具備了更強大的競爭力。
順勢而為一定是商業模式成功的基礎
誰消滅誰存活,這聽上去無比的殘酷,不過商業畢竟不是戰爭,雙贏才是最好的局面。
通過“實體+互聯網”的新電商模式,實體商業嫁接互聯網工具,得到了魔術師般的能力。在面對終端消費者方面,產品和服務能得到無限的擴展,提供更加優質和舒適的消費體驗;在自身的內部管理上,能大大提高比如供應鏈、資金鏈、信息鏈上的各種效率,實體脫胎換骨般的改造。
毫不夸張地說,“實體+互聯網”的新電商模式,為實體經濟轉型帶來的不只是提升或者幫助,而是實現了基因層面的改造,是一種飛躍性質的變化。
而這一種變化承接的是我們這個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大趨勢,就像萊特兄弟的飛機不僅僅只是交通工具的發明,而是工業技術革命時代下的必然產物。
通過這個工具,不但能提供符合商業升級趨勢的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對于購物體驗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幫助實體店實現了基因的改造,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
這正是飛凡如今在實踐的,飛凡所代表的“實體+互聯網”新電商模式,未來必將能為中國商業帶來最大價值,黃金時代正在前面,而不是后面。
(來源:吳曉波頻道 作者:陶巍斌)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