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買東西比會賺鈔票,是對一個女人更好的表揚”,這則上海地鐵站隨處可見的廣告標語,不僅時刻提醒著“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的即將到來,也預示著眾多商家開始把目光聚焦于“她經濟”。
據易觀智庫發出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女性經濟專題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中女性用戶同比增長5.7%,在移動購物領域女性消費更是高達70.60%,女性在經濟增長中產生的效益越來越不容小覷。
正是在女性這樣強大購買力的背后,使得“她經濟”逐漸成為互聯網及傳統行業商家追捧的一塊蛋糕。據優談創始人兼CEO李瑜介紹,“女人們聚在一起自然會產生各種消費,這種消費可以從購物、旅游,一直延伸到各類娛樂項目,從而形成一個全領域、多維度角色的閨蜜經濟生態圈,而閨蜜之間的互動和分享,遇到移動互聯網時,更容易被放大,從而支撐起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
此外,女性對家庭的開支使用,擁有強大的話語權,也成為“她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經濟學人智庫最新的調研報告中,女性在購買服飾化妝品的話語權平均是88%,休閑旅游達到84%,母嬰產品達到69%。
上海唯眾傳媒創始人楊暉對此深有體會。在楊暉所從事的傳媒行業,將這種女性在消費中占主導作用的文化叫做“女性向”,楊暉說:“‘女性向’文化的出現,可以說改變了消費市場的生產模式。像《小時代》、《花千骨》等的出現,都是為了迎合女性的喜好,可以說現在的商業策略就是‘得女性者得天下’。”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支撐著“她經濟”成為中國消費的“半邊天”呢?
當今社會,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反而正逐步開啟屬于自身的“她時代”。馬云曾提及,“阿里巴巴成功的秘訣,就是擁有大量的女性員工,有52%的員工是女性,35%的管理層是女性,女性更懂得如何打動人心,將客戶體驗做到極致”。強勢崛起的女性商業領導力,其低調韌性相對于男士創業者的勇猛激進來說,更能生長出長久的智慧。
“她時代”點燃的“她經濟”,正在中國的消費市場如火如荼的展開。如今,像優談大姨媽、媽咪寶貝等專門針對女性的APP產品比比皆是。這是否意味著針對女性移動互聯網的產品開發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對此,易觀智庫西南區副總經理孫夢子分析道,“女性一些更高層次的需求,還處于未開發階段”。
就目前而言,女性經濟產品O2O正從粗放走向精細,孫夢子表示,“未來女性產品的發展路徑,不僅在產品的質量,同時還會要求它的價值,甚至是一些服務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