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便利店的出現讓出行乘客便利指數大增,但對便利店來說,“地鐵一響,黃金萬兩”的生意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在便利店毛利最高的即食商品缺位的情況下,商品品類、貨架結構、補貨次數等都是地下便利店與普通地面便利店在運營方面相差較大的方面。
多方面受限
今年一季度,北京地鐵多條線路將迎來全家和華潤萬家vango兩家品牌連鎖便利店,根據全家便利店方面提供的信息,“地鐵店為50平方米以下的小面積店型,以預包裝食品為主”。華潤萬家方面表示,“地鐵便利店內的商品將更加突出便利性,如在面包、三明治、飲料、低溫乳制品商品方面品類更齊全、更豐富”。
地鐵內商業設施需要考慮到安全因素,因此在運營上有諸多限制,商品便是限制之一。普通便利店常見的日用百貨、雜貨、化妝品、文化用品、酒類、預包裝食品、冷凍食品等品種在地鐵內被簡化為預包裝食品為主。“出售的商品不能有味道,另外地下店鋪的排水、給水與地上不同,所以涉及到用水的商品也無法銷售,比如包子、玉米之類,調制類商品也受到限制。”柒-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店鋪開發本部副部長張啟磊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包子需要加熱,加熱形成的冷凝水無法排放,就不能出售。另外,像關東煮這樣需要后期用水的商品也不能出售。這也就意味著便利店內毛利最高、黏客系數最大的即食商品處于缺位狀態。
同時,地鐵運營有明確的時間限制,便利店不可能實現24小時營業,同時常常夜間配送的物流也受到困擾。尤其對于直接對接供應商的門店來說,每天要接受十幾次不同商品配送,即使實現集中配送每天也有五次配貨。
靈活配置商品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進入便利店后,60%-70%的消費者會購買即食產品。其中壽司、飯團、糕點、關東煮是便利店中被高頻次購買的商品。顧客習慣買一份便當,順便買一瓶飲料或一包零食。通常情況下,只占店內所有庫存1-3成的鮮食品類,卻可以帶來40%的銷售額。
7-11目前在日本本土有300家門店位于地鐵,我國香港門店中有13.4%是地鐵店鋪,大約在123家左右;青島市場上有3家地鐵店。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三澤雅彥表示,地鐵便利店根據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商品配置,比如在辦公區域附近,消費者對時間要求高,就需要做好早餐快速購買通道;住宅區旁邊的地鐵便利店需要多一些成品盒飯、菜品和零食。在保證收益的前提下,7-11的店鋪每周會更新40種商品來保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一般情況下,一家新開便利店的盈利預期是18-24個月,有的店也會拉長到30個月。盈利需要看投資攤銷比,冷凍設備等硬件有折扣年限,如果在算法上不一樣,對盈利也有影響。但從整體看,實現單天或者單月盈利對于便利店來說并不難,但持續盈利的門店并不多。可以參考的是,物美便利店在2002年入駐地鐵時,用了三年時間才剛剛打平盈虧。
提高坪效抗租金
根據知情人士介紹,北京地鐵便利店的租金為25元/平方米/天,而地上普通便利店的租金最貴也只有20元/平方米/天。即使在十年前北京地鐵便利店的租金也是遠遠高于地上,達到了15元/天/平方米。在閘機口之外的“地鐵尚城”租金也高出同等位置的地上大約1/3。作為最廣泛的出行工具,目前北京地鐵已經建成并運行的18條線路每天運送的乘客數量超過千萬人次,這也是商家心甘情愿重金入駐的原因。
不過,出行乘客轉化為有效的進店消費客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三澤雅彥向北京商報記者展示了這樣一組數據,7-11一家面積為33.3平方米的地鐵店,營業時間為早上6點到晚上10點30分,每日乘客數是25萬人,而進店客數是3154人。另外一家11.9平方米的地鐵站,每日乘客數是6.8萬人,而進店客數是1390人。據其介紹,地鐵內店鋪并沒有街邊店轉化率高,雖然租金高,但面積小,整體壓力并不大,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渠道,如果運營得當,地鐵便利店的盈利要比普通便利店更快。比如,地鐵便利店面積小,沒有庫房,那么可以加高貨架,在貨架頂部做倉儲;或者做開放式店鋪,有部分外擺面積;考慮到高峰期,按時間段安排更多的工作人員。除了安全考慮,從整體裝修、設備設施上看,地鐵便利店都與普通便利店大不相同,這樣才能在有效的空間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