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從現在我國打造的養老地產來看,多數項目還只是借著養老地產的名號,實際仍是在做房地產項目的開發,養老地產仍處于起步階段。
當“放開二孩”的政策引爆各方輿論的同時,加速的中國老齡化問題也隨之成為了輿論的焦點。
根據民政部的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萬人,占總人口的15.5%,預計到2050年前后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老齡化問題的加劇,伴隨而來的是老年人養老問題。雖然我國目前老年人多以居家養老這一傳統模式為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養老模式將不能滿足現有養老需求,養老產業也將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
從現在我國打造的養老地產來看,多數項目還只是借著養老地產的名號,實際仍是在做房地產項目的開發,養老地產仍處于起步階段。
現今我國養老地產面臨的三大問題:
一、政策扶持不足
由于我國現有政策主要是對于非營利性機構給予一定優惠,房企做養老地產屬于營利性機構,在拿地、稅收、貸款等方面難以享受到政策給予的優惠。
二、重資產、盈利難
中國大環境下的養老地產還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養老地產投資成本很高,但回報率卻很低,有的項目甚至是在賠本經營。養老機構經常出現“低價開發商回本困難,高價老人又承擔不起”的尷尬境地。
三、服務質量有待提升
養老服務就是要滿足老人的多元化需求,在老人健康、護理、醫療等基礎生活服務以外,還要考慮如何滿足老人精神層面的需求。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盤點下國外較為成熟的養老體系,探尋可借鑒之處
1.美國品質社區養老模式
美國在養老體系上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在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美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美國,社區具備了強大的助老功能,使得美國老人能內安其心、外安其身,實現"安養—樂活—善終"的老年生活目標。
近年來,美國的養老地產還有走另類化的趨勢,比如有人把養老社區搬進了大學。美國1947年以后出生的“嬰兒潮一代老人”們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針對這個特點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參與養老地產開發,可使用大學休置的地產建成“大學老年村”,并使用大學的教學設施,提供終身學習項目,從而吸引了大量高知文化的老人,使其老有所為,老有所學。
不過,美國更讓國內開發商感興趣的是“以房養老”。許多美國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為了自己養老而購買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給年輕人使用,利用年輕人支付的房租來維持自己的退休后生活。據了解,由于美國的房屋租賃業比較發達,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是比較可觀的。此外,美國政府和一些金融機構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養老”的“倒按揭”貸款,老人可以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定期獲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務。房主去世后,該房產可出售用于歸還貸款。
2.日本家屬社區式養老模式
日本的養老產業發展已較為成熟,日本政府提出了"黃金計劃",旨在打造一個可以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豐富而又健康生活的經濟和社會環境。
日本還形成了以養老設施為核心的"養老院經濟"產業形態:
3.英國社區照顧養老模式
英國有關社區照顧的法令明確指出,要在社區內對老年人提供服務和供養,以便使他們盡可能過上獨立的生活。其目標是在他們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環境中受到幫助。社區照顧包括兩部分:一是運用社區資源,在社區內由專業工作人員進行照顧;二是由家人、朋友、鄰居及社區志愿者提供的照顧。如為有各種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務。
模式特色:
①政策引導。英國政府既制定社區照顧這一社會福利政策, 又訂立具體的措施,以使社區能切實地承擔起這一職能。
②政府出資。英國的社區照顧在財政出資上完全體現了以政府為主的特點,很多服務設施都是由政府資助的,社區、家庭和個人的支出不多。
③依靠社區。英國的社區照顧主要是立足社區、依靠社區,以社區為依托,各種服務設施都建立在社區中,且社區照顧的方式盡量與老年人的生活相融合。
④體系完整。各種社區照顧的機構既有政府出資社區舉辦的非贏利性的機構,也有私營的、商業性的服務機構。
4.丹麥自助社區式養老模式
在丹麥,流行自助養老社區。雖然也是獨享的公寓,但是老人們有共享的餐飲、花園,個性化的小手工藝車間、小農場等,他們還可共同租用特別的照料服務。在自助養老社區,老人之間可以做更多的交流,他們可以約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同事住在一起,一起釣釣魚、養養花,共同建設屬于他們自己的家園。
我國養老產業剛剛起步,服務質量的提升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一步步的去摸索和投入。